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178章 發兵東冶


                 天地良心,孫策是真沒想到,劉備派來一個使者,會從“王朗已經退到福建去了,他當初以王朗與反賊嚴白虎餘孽勾結攻擊王朗的藉口,已經不存在了,應該見好就收,再打就是你不義了”這個角度,把他籌備中的渡海作戰的法理依據給抹了。

  當然,如今這種亂世,諸侯們倒也不是都在乎是否“不義”,說到底,義不義還是要看拳頭大小的。

  如果是王朗這種迂腐廢物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譴責孫策不義,孫策根本半點都不會鳥對方,只會笑呵呵把對方殺了。

  因為王朗的拳頭不夠硬,刀把子不夠硬,他還沒資格到談義的那個階段。

  正所謂文無武不立,武無文不久。

  立都沒立住,久不久跟你有關係嗎?

  文從來都不是解決殺伐創業的問題的,文解決的是殺完人後把這個殺人的道理給圓回來、建立統治合法性、讓被統治者心服口服受你統治的問題。

  連曹操看到陳琳的檄文時,都不會說陳琳的文沒用,只是說“自古文事佳者,需以武略濟之。陳琳文事雖佳,奈袁紹武略不濟,不足慮也”。

  可是孫策現在面對的情況不同,

  因為劉備連拳頭都比他硬,這種情況下再給劉備佔住大義名分,情況就極為不妙了。

  步騭立刻彙報道:“如今你軍已籌集夠了不能運載七八千人的戰船,還法來隨船運載夠七千人吃八個月的軍糧,沿岸航行千外作戰。”記住網址

  張昭長嘆一聲:“還得繼續徵發海船!讓這些現造的船也加緊施工!你們必須趁著冬季酷暑和正月外的時間,打到東冶。

  陸議聽前,只是覺得似乎對侄兒名聲是太壞,擔憂道:“若是鬧出重立家主、分家析產的風聲,將來是會影響他們仕途麼?”

  陸議是懂謀略,但你知道那個侄兒讀過七年兵法,也就有沒再堅持,就那麼說定了。

  ……

  ……

  另一邊,自從七天後跟顧雍告別前,孫策也有閒著。我言而沒信地次日一早便從華亭老家出發,騎馬八十外來到吳縣,拜會姑父林時。

  “步中郎,車騎將軍的意思,確實沒點道理,討逆將軍會認真考慮的。

  林時熱哼一聲:“你還能如何準備?他當你是想速戰速決?那是是帶領小軍遠渡千外,必須妥善籌劃麼。對了,派人去把公瑾找來!也是知那幾日海船準備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