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38章 達利安造船廠

  週期又長,又費腦子,工匠們和造船廠的生產設備也要重新磨合。

  諸葛瑾自然而然就想到,後世外貿版武器縮水,主要就是在附帶設備上下功夫刪減,底盤往往是不動的,這是最成熟的降本經驗,諸葛瑾既然知道,就沒道理不用。

  “那麼,有沒有辦法不改海船的‘底盤’,只改上層建築和設施,來給公孫度弄一款沿海超強、而不能跨海的外貿版呢?”諸葛瑾順著這個思路往下琢磨,著實想了很久。

  糜竺已經挺了解諸葛瑾了,他知道:每當看到諸葛瑾勻速搖著摺扇,別的什麼動作都沒有、連眼珠子都不轉時,千萬不能去打擾。

  諸葛先生這是又在腦子裡閉關憋大招呢,等到他琢磨夠了、抱膝長嘯的時候,那就是出關了。

  果不其然,諸葛瑾不顧農曆二月天的寒冷,輕輕搖了不知多久的扇子,突然“啪”地一合:

  “有辦法了,我們不用改龍骨船的船殼,水下結構一律照舊,但是把上層船艙加寬——就拿現在常見的、橫闊兩丈的龍骨海船為例,我們把上層船艙加寬到三丈!左右舷各自擴出去五尺!

  如此一來,水下部分跟新式龍骨船一樣窄,水上卻跟舊式鬥艦一樣寬,便於兩舷都佈置床子弩,也可以給弓弩手和划槳手更多的並列空間,作戰時弓弩手在外、划槳手在內,互不影響,戰力不就直接倍增了麼!”

  糜竺聽得一臉懵逼,他也算是很懂航海的了,但饒是他這種海商出身的,也沒聽懂諸葛瑾描述的船如何運作。

  “划槳手和弓弩手並列安置?弓弩手在外、划槳手在內?那還怎麼划船?你船槳總得從舷窗伸出去吧,要是船槳窗口被弓弩射擊孔佔用,還怎麼划船?”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糜竺提出的問題,也是這個時代一切懂航海的人,都必然會提的。

  當時無論是漢朝的戰船,還是西方羅馬的戰船,都做不到“同一層甲板上,划槳手和弓弩手同時作業”,因為這兩者都要擠佔舷側空間,肯定是要互相干擾的。

  同一個窗口,船槳要伸出去划水,弓弩手就沒法瞄準放箭了。

  所以樓船也好,鬥艦也好,弓弩手射擊的甲板都在划槳手甲板的更上層,或者乾脆到樓頂的女牆垛堞後面放箭。

  然而,面對糜竺的疑問,諸葛瑾卻笑了,他等的就是這一問。

  “很簡單,我不是特地讓船的上層建築往左右舷各自加寬了五尺麼?所以,划槳口不用再往船舷側開了,直接朝下開!從上層船艙寬於水線船舷的那部分,往下挖口子,船槳直接朝下伸進水中划水!

  如此還有一個好處,須知傳統戰船,在弓弩對射時,最容易傷亡的就是划槳手。因為划槳窗口要確保船槳的運動幅度,是沒法蓋上舷窗蓋板的,敵軍的箭矢也最容易從划槳窗射進來。

  如果非要蓋上划槳窗作戰,代價就是船會失去絕大部分動力,只能靠風帆那點推力航行了。而把船槳窗朝下開啟後,敵箭是不可能從水裡往上射進船艙內的,划槳手也就不會傷亡了。

  一個決戰中航速又快、又沒法射殺其槳手的戰船,將對舊式戰船形成多大的優勢?公孫度會不心動麼?而我這樣改造之後,其實也埋了一個隱患,那就是這種新船因為上層船艙比水線部分更寬,導致頭重腳輕,重心不穩。

  所以在適航性,或者說航行穩定性方面,是遠不如上下寬度一致的新式龍骨船的。甚至比無龍骨的老式沙船,也談不上穩定性優勢,只是航速快了。

  我要給公孫度的,就是一款速度快、對射防禦強、但是沒法渡海只能貼海的戰船。”

  諸葛瑾一氣呵成,把他的設想說清楚了。糜竺聽了這些優劣勢分析,也是愕然,沒想到子瑜居然這麼點時間,就琢磨出一個如此天馬行空,但又看上去不無可能的改良方案。

  而且成本也還可以接受,底盤船殼設計都沒改,只是改了上層建築。

  他卻不知道,諸葛瑾這也是慣性思維,直接從後世見識過的朝鮮半島周邊適用戰船型號一款款梳理、逆向推導,得出的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