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39章 高順投劉


                 諸葛瑾前前後後花了半個多月,把廣陵、東海二郡的冬季種田工作都視察梳理完畢。

  後續該整改該調整的,也都給出了方案。

  華佗那邊的醫學實驗展開,以及玻璃實驗儀器的燒製,至少要幾個月後才能看到成果。

  馬場規劃的升級、戰馬貿易的推進,也要幾個月。

  而到遼東新佔一個縣作為海貿跳板、新造船基地,那就是更是一兩年後才能大成了。

  諸葛瑾該做的都做完了,他算了算時間,許都那邊差不多也該鬧騰起來了。便最後跟陳登確認了一下廣陵的軍備情況、後續可能的誘敵進攻計劃,推演了一遍孫策和周瑜的可能反應。

  然後,諸葛瑾就又坐船返回蕪湖,親自主持江南領土的備戰工作。

  劉備軍在東線一共四萬戰兵,既要提防面向曹操的淮河-泗水-沂水防線,又要防備孫策。所以第一階段能用於防孫的,也就兩萬多人。

  等曹操和袁紹打得逐漸激烈起來、曹操絕對無力南顧後,才能把淮泗防線的兵力分批抽調南下,這樣長江防線能佔到三萬兵力。

  這點力量指望拿下孫策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一階段的主要目標,就是防守反擊,消耗孫策的有生力量和攻擊動能。

  等孫策乏力之後,劉備軍主力在西線結果了張羨,再移師東部,給孫策致命一擊。

  東線防區,如今主要高級將領就兩個,江北由太史慈防守,統籌下邳、東海、廣陵三郡,還有田豫、陳到為副。在長江沿線各處要害,約有八千戰兵駐防。

  江南由關羽親自防守,以張遼為副。在蕪湖聚集了一萬戰兵駐防,其餘後方支撐點,累計不過三四千。

  張遼是去年底剛投過來的降將,他在呂布麾下時地位雖然不低,到了劉備這還得重新積攢軍功才能升遷。不可能搞“用人如積薪,後來者居上”,否則那些老將的人心就散了。

  其他張飛、趙雲、甘寧等人,都集中在劉備本人直轄下,要用於西線戰場的。

  相比之下,對面的孫策軍,集結了吳會三郡的全部戰力,大約有五六萬戰兵,也是按三十個人口抽一個兵的比例徵發的。

  誰讓吳會三郡地處太湖平原,是揚州人口最稠密農業最發達的地區呢,那麼小一塊地盤就一百八十萬人了。

  歷史上本該屬於孫家的武將,除了太史慈、魯肅、陸議被劉備挖了,賀齊本就在跟隨王朗,其他都還在孫策麾下,並無變化。(甘寧不算,甘寧歷史上這時候也沒投孫,應該在黃祖手下)

  ……

  諸葛瑾二月十三離開的廣陵郡海西縣,逆流返航,大約需要五六天回到蕪湖。

  而就在諸葛瑾開始返航的同一天。西邊江夏郡的武昌縣,劉備和諸葛亮終於聽說許都發生了“董承、呂布之亂”,但具體細節還不清楚。

  曹操的消息封鎖還算成功,第一時間流出的只有關於兵變這個事實的情報,至於動機、細節,外人還不得而知。

  劉備聽說時,饒是有所心理準備,也依然忍不住震驚,同時在內心歎服諸葛兄弟的神算先見。

  他第一時間找來諸葛亮商議,還找來了甘寧、張飛、龐統、徐庶,打算討論下一階段的軍事部署調整。

  張飛是前幾天剛剛被調到武昌這邊的,為的就是參加可能會爆發的荊南戰役。趙雲後續可能也會調過來,但目前還不行——趙雲要固守壽春-合肥一線的防區,那裡也非常重要。只有確保淮北的曹軍全部被袁紹牽制走後,趙雲才可以移動。

  ……

  諸葛亮是第一個到的,其餘文武都還沒來,劉備就先單獨逮著他問了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