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55章 徐琨:躲過了甘寧的射殺,卻沒躲過太史慈


                 大江之上,午時初刻。

  相當於後世靖江與江陰之間的長江江面上,徐琨的艨艟隊在後面窮追不捨,漸漸逼近,太史慈的鬥艦隊在前面“慌忙逃竄”,笨拙遲緩。

  太史慈看了看天色,太陽已經快到正中了,他素來豪勇的內心,也稍稍緊張了一下,仔細回想了伏波將軍交代的今日作戰計劃。

  與孫策軍那邊倉促間兵分前後兩部的部署不同,劉備軍的水軍,今天被分成了三個部分。

  最後面行動遲緩、笨重誘敵的,就是太史慈的部隊,大約有五千人,全部使用了龐大堅固的老式鬥艦。

  在太史慈下游二十里外、偏北岸的方向,還部署有一支九千人的水軍,也是今日之戰的絕對主力,由關羽親自統領。

  關羽部的戰船大小都有,但都是輕快的龍骨型船隻,也就都是最近兩三年內建造的新船,航速快捷。

  關羽之所以要拉開這麼遠距離,也是為了確保後面追擊太史慈的敵人,通過桅杆上的瞭望手無法看到他的存在,從而輕敵。

  一旦太史慈即將與敵人交手,關羽便會掉頭殺回,趁著太史慈黏住了敵人,包抄迂迴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而在關羽和太史慈以外,今日劉備軍水軍還有第三路人馬,是從南岸靠近孫策領地的方向而來的,站位比關羽更偏下游一些,大約四千人。帶兵將領是張多和陸議,開的也都是新式龍骨戰船,屆時也會伺機投入決戰戰場。

  而且因為是浮海而來,陸議這一路全部都是新船、大船。人數雖然不多,軍需後勤也都是靠王朗提供的,但絕對會是一支戰略性的力量。

  太史慈心中覆盤完作戰計劃,又回憶了一下諸葛瑾交代的五月十八大潮日漲潮時間點,覺得差不多該試探一下了,就果斷下令:

  “各船先掉頭,嘗試迎擊徐琨,看看徐琨反應如何,是衝上來跟我們一戰,還是保持距離等後軍主力。”

  太史慈的副將許乾得令後,立刻以旗語指揮各船掉頭,試探敵人。

  因為船隊規模龐大、船隻又笨重,十幾艘大型鬥艦花了兩盞茶的工夫,才陸續完成掉頭。

  後方十幾裡外,徐琨的艦隊也很快發現了這一動向,黃蓋立刻請示徐琨:“府君,太史慈掉頭了!莫非是發現自己航速太慢,即將被我們追上,所以想搶先擺好迎擊陣勢,殊死一搏?”

  徐琨聞報後,示意要親自上桅杆確認情況,於是望鬥上的瞭望手立刻丟下一根麻繩,徐琨的侍衛連忙幫著把安全繩綁在徐琨身上,然後扶著他半爬半拉上了望鬥。

  觀望一番後,徐琨已經確認,太史慈就是打算列陣而戰,調整好迎擊陣型,以免被追上時陣型散亂、首尾不能相顧。

  徐琨便暗暗獰笑,吩咐道:“我們也減慢船速!保持距離!正好等伯符也追上來一些,免得一會兒要獨力跟太史慈廝殺太久,我們的船終究比太史慈小,近戰對我們不利。”

  於是,徐琨的艦隊倒是沒有掉頭,但紛紛減速,還往南北兩個方向兩翼包抄,試圖從三面逼近太史慈。

  太史慈見敵人減速,也知道敵人的先鋒是在等中軍主力,縮短一會兒開戰後需要獨力死撐的時間差。

  但太史慈知道今日的交戰是要利用潮汐的,他也就樂得悶聲發大財,吩咐船隊再次掉頭向東,假裝出一副“想要求戰而不可得,只能再次逃竄”的被動姿態。

  徐琨看到太史慈的進退兩難,愈發得意:“太史慈船隻笨拙,航速緩慢,逃又逃不掉,返身殺回我又不跟他打,實在是太憋屈了。

  人皆言諸葛兄弟神機妙算,關羽用兵如臂使指,竟也有今日這般進退失據!明明有快船可用,為了確保出兵規模、全軍盡出,非要帶上這麼十幾艘慢船,最後害得全軍失去了速度優勢。

  豈不知一支艦隊的航速,是由艦隊裡航速最慢的船決定的,簡直是畫蛇添足!”

  不管怎麼說,太史慈這連續兩次掉頭,著實拖慢了自己和徐琨至少兩炷香的趕路時間。

  孫策的主力艦隊原本落後徐琨至少大半個時辰航程,這一折騰也差不多追上來了,與徐琨的距離只有不到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