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62章 強者向來獨行,弱者總是抱團

  被周瑜的頭腦風暴所啟發,孫策也想起來了,近一個月之前那場位於江陰的長江灣水戰,己方雖然折損了兩萬戰兵,但也不是全無收穫。

  己方至少把太史慈部的五千人,殲滅了過半之多。只可惜太史慈部乘坐的都是老式鬥艦,並無技術代差,也沒有研究價值。

  而關羽、張多那兩路夾擊孫策的水軍兵力,當時為了救援太史慈,也顧不上迂迴避戰打游擊了,也是衝上來直接貼臉肉搏、招招到肉的。

  最終孫策雖然因為技戰術和天時地利被全面碾壓,打得慘敗,但只要是堂堂正正的血戰,雙方肯定都是各有死傷俘獲。

  關羽一方,一些中型和輕型的新型龍骨快船,也有被孫策軍殺得全船崩潰、從而被俘的,也有一些戰船在跳幫接舷戰時砍殺不過敵人,又不願意投降,就穿著竹筒救生甲跳江逃命,空船也就被敵人俘獲了。

  這都是難免的,不可能絕對技術保密。

  只不過孫策就算繳獲了少量新式裝備,對他而言也已經晚了,不可能再大造新式戰船、軍械,再來翻盤。

  海軍建設向來都是週期很長的,孫策已經沒時間了。

  但是,既然不是想用這些技術來翻盤,而只是想逃命,靠著繳獲的僅有幾艘中型龍骨快船,近十艘龍骨小船,再稍加仿製趕造。到時候載著孫氏族人、心腹渡海轉移,這還是有可能的。

  一旦打開了這個思路後,孫策腦中也頓覺豁然開朗,又想到了很多其他可能性。

  想到妙處,孫策擊掌驚呼: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公瑾不愧深謀遠慮!此論倒是啟發了我,或許我軍該趁著相持固守的階段,把上個月水戰中繳獲的戰船全部修整一番,再加以趕造仿製,不求用於水戰,只求航行快速、便於轉移。

  推而廣之,那些船上還有繳獲一些前所未見之物,有竹筒連綴的甲冑,能助人浮於水面。

  還有奇怪的縱火油膏類兵器,當初就是被那種黏膩難以沖洗的火油、貼在戰艦舷側縱火,燒燬了我們的樓船!

  這些東西,我們雖然沒什麼機會用上了,但若是能提供給曹操,將來也是一個投誠換取官爵的晉身之階,足以助仲謀贏得曹操信賴。曹操將來如果能擊退袁紹,回身和劉備血戰,或許能用上。”

  孫策的這個思路,說實話已經有點近似於歷史上二戰末期、日耳曼尼亞人的科技資料轉移計劃了。

  當時他們知道自己的國家可能要先撐不住了,就想秘密把己方的核計劃和另外一些科研材料轉移到盟國倭國,繼續研究和抵抗,以期萬一翻盤的機會。

  孫策雖然沒什麼科技積累,但他畢竟跟劉備軍交手經歷更多,總結的經驗教訓也多,而曹操軍至今為止還沒跟劉備打過仗呢(諸葛瑾投劉之前那些陳年舊賬不算)。

  孫策軍通過損失了三萬大軍換來的經驗教訓、實物繳獲,對於曹操肯定是很有吸引力的,可以避免曹軍將來再重新踩一遍同樣的坑。

  只不過很多繳獲,你只有樣品,沒有配方,曹操拿到後能逆向復刻出幾成,那就很存疑了。

  一些機械結構性方面的創新,有樣品至少能模仿個七八成。比如救生衣,比如一些造船結構訣竅。

  而那些“高黏性火攻魚膏”之類的油脂,曹軍工匠只看到實物,沒有配方,只能自己試錯實驗,還沒有頭緒,能模仿出兩三成效果就不錯了。

  周瑜跟孫策這般互相啟發之下,周瑜也頗有心得,很快也想到了一個點:

  “確實,為了長久之計,這方面是該好好梳理琢磨一下,我也想到了一個點:當初我廣陵之戰慘敗而歸,主要就是我們通過曹軍提供的圖紙和工匠、仿造的葛公車有太多弊端!

  以至於被陳登用三弓床弩配上鑄鐵巨矢、粗麻繩和巨石滑輪拉拽傾倒,攻城戰力因此大損。我後來也總結了葛公車的一些改良要點、心得,並且詳細詢問敗兵、俘虜,摸索了陳登剋制葛公車的法門。

  這些法子若是能提供給曹操,曹操必然重視我軍,也算是多留一條後路。而且聽說曹操正和袁紹在官渡相持,曹操選擇高壘深溝以拒敵,則袁紹必然會強攻曹軍營壘、城寨。

  若是袁紹也有依靠風聞仿製葛公車以攻曹營,我們把諸葛瑾本人防備葛公車的後手透露給曹操,不就能幫助曹操頂住袁紹的攻堅手段了麼?只有曹操贏了袁紹,我們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