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62章 強者向來獨行,弱者總是抱團


                 孫策被周瑜這番分析所提醒,第一次認認真真地思考了後路問題。

  他本人是悍不畏死,想要轟轟烈烈史書留名的。

  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拿著整個家族的命運去賭。

  孫家畢竟只是做了四五年割據數郡規模的小軍閥,又不是沒有退出爭霸的機會。

  過去十幾年裡,天下像他這樣級別的小軍閥,最後兵敗逃亡、去朝廷找個散官做的多了去了。

  遠的不說,就說歷史上的華歆、王朗,不也是在江東管過一兩個郡,兵敗後屁股一拍去許都,還能平調做個九卿,只是沒實權而已。

  歷史上王朗都能走的路,孫家的其他旁支親屬未必沒機會走——雖說這一世的王朗還沒走到這一步,孫策也不可能借鑑王朗的例子。

  孫策領悟到這層可能性後,內心的頹廢也被激發了出來,他怔怔地看著夕陽,發呆了很久,也不知腦中天人交戰了多少念頭,終於回過神來。

  他下意識左顧右盼了幾眼,確認附近除了周瑜並無外人,才決定打開天窗說亮話,跟周瑜聊一聊退路問題。

  反正也沒有外人會聽到,不至於打擊士氣。

  只聽孫策嘆息了一聲,語重心長地交代:“公瑾,我這輩子是沒有退路了,我殺戮過重,得罪的人太多,一旦失勢,會被方方面面的仇人反噬。

  但你不一樣,你是袁術稱帝之後,為了不附逆,才過江來投的。早年雖然也作為袁術部將、在我過江的第一年幫我打過幾仗,但畢竟沒有得罪江東世家大族,沒有結下私仇……”

  周瑜越聽越不對勁,連忙打住對方:“伯符何出此言?莫非還想讓我苟且偷生,將來萬一局勢不利自謀出路麼?我豈是這樣的人?”

  孫策抬手虛按,示意周瑜稍安勿躁,這才繼續說道:“不必急切,我豈能不瞭解你?我當然知道你的仗義勇毅。但是孫家其他同輩、晚輩,卻都還年少、年幼,沒有一個可靠的。

  我自己可以孤注一擲,但孫家全族不能跟著我孤注一擲。我不過佔據過三個郡、為期五年,在這等亂世,這並不是什麼騎虎難下,必須壓上全族的基業。

  我希望你幫孫家想一條退路,將來萬一有個閃失,孤注一擲賭失敗了,至少能保著仲謀和紹兒他們退走,為我孫家保留血脈、爵位。

  若是曹操能贏袁紹,那就最好。屆時直接想辦法突破劉備的封鎖去投曹。曹操念在我們孫家幫他在官渡相持時拖住劉備、使其免於腹背受敵的功勞,仲謀與紹兒必能得到善待,仍不失封侯之位。

  若是曹操沒能贏袁紹,情況倒是複雜些,屆時還有何處可投?難道我們孫家子弟,只能乘桴浮於海了麼?”

  周瑜聽孫策說得如此誠懇,也終於有些動容。他也下意識顧左右了一下,確認沒人,不會打擊士氣,才推心置腹幫著推演:

  “若是真到了那步田地……瑜誓會保住孫家一門安妥,不過眼下還不至於這麼悲觀,精力還是應該放在眼前的防守戰上。

  就算曹操贏了,要想投曹,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如今劉備佔據了江北的廣陵、下邳二郡,以及東海郡的沂東六縣,把東海的海岸線徹底佔住了。

  再往北徐州琅琊郡的沂東兩縣,諸縣和莒縣,則是在袁譚手中。除非曹操將來能勝袁紹,並且在青徐之間撕開一個口子,我們才能走海路直接投曹,否則必然會通過袁紹的領土。

  袁紹和我們或許沒有直接的仇恨,不會跟劉備那樣為難我們,但我們也要做好‘帶去投袁的軍隊全部被袁紹扣留,只能等時機成熟、敵人戒備鬆懈時,隻身走脫過境投曹’的準備,想帶著軍隊通過袁紹轄區,是不可能的。

  如果曹操沒能打贏袁紹,那投曹也沒意義了。我們三面被劉備包圍,只有東面可以出海,到時候也只能渡海越過閩中去交州,也不知道路上會有多少船沉沒、損於風浪。

  若是不去交州,只有去閩中對岸的夷洲,那樣就得渡過水深難行的黑水溝,而且夷洲是蠻夷煙瘴之地,只能是苟延殘喘。與夷洲情況相若的,還有北上青州後,沿著青州半島筆直東渡、不管不顧去三韓。

  三韓之蠻荒,或許比夷洲好一些,但航行的距離應該比去夷洲更遠。無論選擇交州、夷洲還是三韓作為退路,我們都必須整頓集結手頭全部的精良海船,才有希望——不知上個月的江陰水戰,我軍可有繳獲關羽新式海船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