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81章 提劍揮鼓,發命東夏


                 趙雲部結束荊南戰役,已是九月初三。從長沙回軍路上就要十幾天,回程不可能趕太急,所以抵達武昌已是九月過半。

  休整了大半個月,把傷兵和病員留下,重新整編,十月中旬時再次啟程,順流而下去蕪湖。這一路長江順流航行倒是不費事,十月下旬安安穩穩抵達蕪湖,再略作休整,基本上十月底可以重新投入戰鬥,參加對江東孫家的最後一擊。

  而江東這邊,關羽和諸葛瑾是從六月初開始部署對秣陵的圍困的,機動穿插、分割包圍的行動花了約二十天,六月下旬才完成包圍圈。

  從六月下旬到十月下旬,孫策軍在秣陵地區基本上被圍困相持了整整四個月。

  孫策一開始也沒打算突圍或者求戰,他知道靠自己已經沒什麼希望了,他賭的就是曹操萬一能擊敗袁紹,然後騰出手來背刺劉備。從六月下旬到九月初,他基本上是安分的。

  從九月中旬開始到十月下旬,最後這四十幾天裡,孫策倒是有些坐不住了。

  一方面是他發現曹袁之戰遲遲沒有分出勝負,雙方怎麼能在官渡相持那麼久的?曹操和袁紹可是從五月中開始就在官渡相持、再也不挪窩了。

  以至於孫策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是真的沒分出勝負,還是劉備比較堅韌,曹操明明已經打贏了,劉備也能扛住曹操的壓力雙線作戰、繼續封鎖消息不讓己方知道曹操贏了。

  至於“有沒有可能是袁紹已經贏了”,這一點孫策倒是不擔心,因為如果袁紹真贏了,劉備軍肯定不可能封鎖消息的。這個消息對劉備軍是利好,絕對會第一時間大力宣傳,來打擊孫策軍的軍心。

  江東各地除了對孫家陽奉陰違的顧家、陸家以外,其他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強勢力,倒也依然對孫策保持了一點信心,在那裡繼續觀望兩不相幫——

  孫策在江東殺人確實多,也確實不得人心,如果是在原本的歷史上,這時候哪怕孫策還活著,都會有各種不服的人冒出來。但本時空的情況卻不同,因為孫策成了曹操的盟友,被許都朝廷的詔書暫時洗白了,大家也不想下錯注,就繼續觀望等待,等劉備孫策自行分出勝負再下注。

  所以對孫策而言,沒有消息也算是好消息,至少說明曹操沒輸。

  但另一方面,僅僅曹操沒輸,對孫策而言還是不夠的,他還有另一層隱憂,就是隨著時間進入九月之後,江南的秋糧稻米已經收穫了,最晚到十月份就能曬乾入庫。

  因為關羽軍的包圍,孫策只能在秣陵周邊極小一部分地區稍微收割到一點糧食,但其他縣的秋糧就不可能運過來了。而秣陵人口眾多,戰前孫策又堅壁清野了,口糧消耗的壓力越發巨大。

  如果沒有秋糧的補充,去年的存糧餘量,哪怕用上管制措施,本來就只夠吃到初冬。

  再加上秣陵本縣能收到的那一丁點,最多也就撐到寒冬,但絕對撐不到春荒的。誰讓秣陵地區現在人口密度大,城市“非農”人口多呢。

  這就逼得孫策做出決策。哪怕這個冬天關羽不主動攻城,孫策也必須突圍撕開包圍網就糧,或者至少是確保其他地方的糧食能運過來。

  圍城實在是已經圍得太久了。

  而孫策對面的關羽和諸葛瑾,卻是一點都不急,他們就穩穩等著趙雲帶著結束荊南戰役後的軍隊來增援,到時候跟孫策打野戰決戰呢。

  諸葛瑾和二弟阿亮一直有保持書信溝通,所以荊南戰役每時每刻分別處於什麼階段、多久能打完,諸葛瑾心裡始終是門清的,他一點也不慌,最多比阿亮晚知道七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