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95章 諸葛瑾:周瑜投降,我就放棄追殺孫權


                 江東四閥,顧陸朱張。

  顧雍答應等明年風頭過了、就去江夏郡做地方官。

  陸議也答應了去軍中繼續當一個沒什麼立功升遷機會的水軍將領。

  顧陸兩家的安置一搞定,江東的門閥問題也就搞定了一大半。

  至於後面的朱張,其實不用諸葛瑾出手,天然就已經解決掉了——江東的朱氏雖說有兩大分支,但朱治、朱然一門好歹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朱治祖籍丹陽郡,族中多有勢力,在天下大亂之前,丹陽太守就常有舉薦朱治家的人為孝廉,包括朱治本人也是這麼入仕的。隨著朱治一門站錯隊死硬跟隨孫堅、孫策兩代,被關羽滅了,朱氏至少去掉了三分之二的勢力,剩下的小魚小蝦,稍稍收拾一下就搞定了。

  江東張氏,倒是跟張昭、張紘沒什麼關係,這倆都是淮泗流亡北士,一個徐州彭城郡人,一個徐州廣陵郡人。

  江東的張氏,歷史上主要指張溫一族,如今張溫還不出名,只是個少年。張氏此前的話事人是張溫的父親張允(跟荊州那個張允不是一個人,同名而已。包括張溫自己也跟董卓的老上司、已故司空張溫同名)

  這個張允在四年前孫策任命其弟弟孫權為奉義校尉後,就擔任了孫權的東曹掾。如今因為站錯隊、孫家人的寧可逃亡也不投降,張允自然也被牽連,諸葛瑾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削弱其勢力的機會。

  諸葛瑾也不用做得很絕,為了籠絡人心,也沒必要追究對方的罪行,但褫奪其官爵、充公其田莊作為懲罰,絕對合情合理。

  如此一來,朱氏基本覆滅,張氏被追罰。顧、陸有功而調去中樞做官。

  兩罰兩賞,江東四閥的初步處理思路也就理順了。後續細節操作,自然可以交給具體辦事官員,諸葛瑾只負責最初的定調子。

  搞定這一切,諸葛瑾這番巡視吳縣之旅,也算是完成了一個小目標。

  ……

  諸葛瑾抵達吳縣時,已經是建安六年二月過半。

  與顧、陸兩家達成安置默契後,又稍作盤桓,安撫了一下其他地方豪強,時間轉眼已是二月下旬。

  這幾天裡,諸葛瑾和關羽商議過的“派出水軍巡邏,搜查周瑜、孫權動向”事宜,也有條不紊地安排了下去。

  太史慈和陸議各自帶著水軍,在長江口和浙江口的各處群島拉網搜索、排查各個島嶼。

  太史慈負責封鎖北上航道,而陸議作為吳郡本地人,對當地地理更加熟悉,就由他搜查各個島嶼。

  短短几天之後,陸議那邊就有眉目了,通過抓捕到的幾個當地海寇,拷問出周瑜應該是轉移到了甬東諸島——因為這些海寇,就是十幾天前,剛剛被周瑜端了老窩,趕出來的。

  陸議得知後,也派兵回到那些海寇的老巢查看,但只看到被摧毀的漁村、水寨,並沒有看到活人。

  陸議便評估:以周瑜的謹慎,未必會直接佔據海寇的巢穴供自己藏身。或許他是怕跟海寇做鄰居、會被海寇連累暴露他的行蹤,才把這些海寇都順手滅乾淨了,路過見到就滅。

  周瑜應該是暫時選了甬東諸島中某個或者某幾個無人島暫時藏身,至於補給物資,暫時應該還是不缺的,周瑜從錢唐、山陰啟航時,應該是隨船運滿了物資。

  陸議不想打草驚蛇,也就沒有立刻派水軍一個島一個島搜過去,畢竟舟山群島的島嶼太多了。他就先趕緊回了一趟吳縣,把自己的發現跟諸葛瑾彙報了一下,請諸葛瑾拿主意,是否要繼續一個個島排查。

  諸葛瑾聽說後,首先嘉獎了陸議的做事仔細,竟然能通過抓捕逃散的海寇,打探到相關消息。

  然後他也覺得,確實不該打草驚蛇,陸議的謹慎非常正確。

  諸葛瑾腦子稍稍一轉,便想到了一條引蛇出洞的計策——雖說未必有把握奏效,但試試也沒損失。

  諸葛瑾便隨口點撥陸議:“眼下吳郡民心已定,子龍也已經接收山陰、句章等縣,會稽應該也多半歸附了。

  再允許民間散播‘曹操已於官渡之戰大勝袁紹’的消息,想來也不會影響江東民心向背了,此事即日起便可解除禁言。

  我看周瑜既然選擇在甬東諸島暫避,而不是在孫策死後立刻決斷究竟去哪裡,那多半就是在觀望等待袁曹勝負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