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12章 好東西沒有別的缺點,唯一的缺點就是貴

  運輸礦石便利了,才有利於大範圍調度生產,比如把礦石拉到山腳下河邊、專門的選礦廠。

  用水力的錘子破碎,再用水力的滾筒達到類似於現代球磨機的效果,讓礦石自己滾動碰撞進一步破碎,最後還可以靠浮力沖洗把輕質雜質多去掉一些。

  如果運輸礦石本身就很笨重、困難,按照傳統生產方式,很多環節就會能省則省。

  比如隨便在靠近礦石產區的地方搭建熔爐就地冶煉,這樣湊合著來,效率也就隨之低下。

  哪怕使用的技術一樣的情況下,工業生產環節的細化、社會分工的細化,本身就會帶來效率的提升。

  而辛毗此時此刻在鄂縣鐵礦,看到的最直觀衝擊,就是劉備軍軍工生產環節的分工和細化。

  哪怕他看不見山腳下那些水力選礦工坊裡的機械結構和原理具體是什麼樣的,但單看這個分工管理,就足以看出諸葛亮整治生產絕對高效。

  還有一點讓他震驚的就是:劉備軍的劣質鑄鐵已經富裕到這種程度了麼?在礦區還能直接拿鑄鐵鋪設一條運礦的滑軌?

  這種軌道粗如兒臂,還要鋪兩根,一丈應該就要用到百餘斤生鐵,哪怕只是鋪設了幾里路,那也有十幾萬斤鑄鐵了。

  如果在袁紹那兒,這十幾萬斤鑄鐵拿來多鑄幾萬把鋤頭鐵鍬,或者幾十萬個鑄鐵箭簇不好麼?

  僅僅看了一圈開礦鍊鋼鐵的排場,辛毗就知道劉備的軍工實力,遠比他來之前想象的要更強,他內心“歸順”的念頭也就愈發動搖了。

  “劉備雖只兩州之地,但畢竟無後顧之憂了,而且始終佔據大義名分,保持得非常好。若是其治理地方、整軍積糧也能做得比曹操好得多,這天下曹操未必搶得過……”

  辛毗心中如是暗忖。

  歷史上他之所以投曹投得那麼幹脆,說到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覺得曹操已經穩了。這一世他來劉備這兒,始終左右搖擺,也是因為劉備地盤小。

  如今在吳會看了諸葛瑾修運河治水整頓圩田,展現了劉備軍提升糧食產量、勸農生產的潛力。

  到了江夏,又看到了諸葛亮主持下的軍工籌備能力。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辛毗的投機之骨,終於有所軟化。

  ……

  辛毗的態度逐漸軟化的同時,向朗的“導遊業務”卻才剛剛開了個頭。

  從礦山和選礦工坊離開後,向朗旋即帶了辛毗前往鍊鋼廠和鍛造廠。

  在那裡,辛毗浮光掠影地見到了高大的新式高爐。光是熔爐的尺寸和出鐵時的場景,就給了他極大的震撼。但辛毗也只能看出尺寸和規模上的變化,看不出這背後絲毫的技術原理。

  “天下竟有如此高大的熔爐?每個時辰都能流淌出幾百斤生鐵水?為何雒陽和其他各地的熔爐造不到那麼大、不能如此高效地出鐵水呢?”辛毗雖然知道不太可能拿到答案,但還是忍不住追問。

  向朗果然也無可奉告,從頭到尾都只是讓他看熱鬧:“這我便不得而知了,諸葛府君自有神妙異術,我雖略有機緣、聽聞過兩次,無奈才疏學淺,只能聽懂一點皮毛。

  好像是爐子用久了,就容易堵塞爐渣,導致爐子報廢。而更大的爐子雖然產鐵高效,造價也昂貴得多,如果解決不了爐子用久了就得拆了重建的問題,出於折衷便捨不得建得太大。

  至於諸葛府君如何確保新爐子不會被爐渣堵住導致拆毀重建,我就不懂了。”

  這話很官方,辛毗也無法質疑,好歹人家還把技術難點告訴你了,讓你輸的心服口服,只是沒提解決方案。

  看完鍊鐵熔爐區後,到了鍛鋼區,灌鋼法的出鋼過程,肯定不會給辛毗看,但鋼料造好後,鍛造鐵甲的環節,卻可以大大方方參觀。

  在那裡,辛毗又看到了一件實驗形式的新武器,那是一塊弧形的巨大甲片,幾乎可以和人的軀幹主體差不多大。

  甚至還可以看出甲片整呈背心狀的形態,留出了伸展肩臂和腰部的空間。

  “這塊鋼甲,莫非是直接掛穿在身上,替代胸腹和腰背的札甲?”辛毗看了之後,試探著問。

  “佐治先生好眼力,確實是替代胸腹腰背札甲的。不過此物如今還在試驗,無法量產,所以聽說主公給袁青州的援助軍械裡,並不包括此物。

  我荊州鋼鐵豐富,如今已經可以給軍中提供足夠札甲。再有一兩年,連這種整片式的鋼甲也可以逐步換裝。只是整片的鋼甲終究活動不便,不能給全身用,只能護胸了,就當是把護心鏡放大兩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