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23章 凜冬之下


                 郭嘉有條有理地把未來可能的對劉作戰的具體進攻方向,仔細盤點了一番,終於說得曹仁啞口無言。

  曹仁這才意識到:郭嘉並不是怯戰找託詞,人家都是想明白了的。

  連一邊始終冷眼旁觀的曹操,也不得不承認郭嘉這次的眼光可以。

  到時候打琅琊,戰術上既靈活、初期投入小,不用一打就孤注一擲難抽身,又同樣能起到試探敵人的效果。

  簡直收放自如,兩全其美。

  還能切斷劉袁之間的陸上聯絡,並且在劉備的淮北防線上撕開一個口子。

  只要突破了琅琊,讓劉備失去沂水和蒙山這兩道屏障。

  屆時劉備在徐州的防線,非得直接退到淮河不可。

  整個徐州除了淮南的廣陵郡以外,其他都會回到曹操之手。

  畢竟劉備的其他領土,都是在淮河以南的。只有琅琊、東海、下邳孤懸於淮北。

  劉備要守住淮北部分,關鍵就是前出到魯西南的沂蒙山區險要之地,這兒被突破後,淮北劉佔區就整個無險可守了。

  把這些關竅統統想明白後,曹操終於爽朗一笑,對郭嘉的計策表示了讚許和肯定:

  “奉孝此計甚善!如今寒冬不宜用兵,東線被袁譚小勝一場,就讓子廉先轉入防禦好了,咱不爭一時之長短!

  魏郡這邊,繼續對本初保持壓力。只要本初不死,我們就以不變應萬變。真到了本初不支之時,只要看到二袁內鬥的苗頭,我們便可回師南下,去琅琊試試玄德的深淺。

  若能取勝,便能全取除廣陵以外的剩餘徐州全境。縱然不能勝,到時候袁尚袁譚估計也已經深陷內鬥不能再拔了,咱再淺嘗輒止回軍北伐,視袁尚袁譚強弱,決定優先奪取青州還是冀州。”

  曹操說得這麼審慎,分了這麼多種情況,曹仁和曹休就知道他絕對是認真的,這種情況下也就沒必要再勸諫了。

  曹休年輕氣盛,連忙讚道:“叔父何必長他人志氣,以朝廷雄師天威,到時候南征東進,豈有不滅之理?叔父真是虛懷若谷,竟連‘萬一不利’都考慮到了,雖韓白不及也。”

  曹操笑著擺手:“誒,少年人不要太氣盛,兵兇戰危,未慮勝,先慮敗!”

  曹休趕緊擺出誠懇受教的姿態:“叔父教誨,定當謹記!實在令我受益良多!”

  曹操也懶得回應年輕人那點小心思,示意這個話題就此打住。

  ……

  曹操和郭嘉、曹仁商討好應對之策後,就把處理意見回覆給了東線的曹洪。

  一方面讓曹洪按兵不動,整個冬季剩餘的時間都可以保持守勢,只要別再出亂子就好,不要求反攻,短時間內也不會給他援軍。

  另一方面,曹操也滴水不漏地對曹洪的大意兵敗表達了訓誡,該降職還是要降職,該罰俸還是要罰俸。

  以示朝廷賞罰分明,辦事公允。

  畢竟曹操是漢室的司空,朝廷是漢家的不是曹家的,影響上還是得注意。

  但降職也不過是把雜號將軍的那個號給挪了一挪,換了個更卑微一點的號,實權方面沒有絲毫變化。

  曹洪原先管多大的事兒,降職後還是依然管那一攤。

  這一點上,倒是跟原本歷史上幾十年後、諸葛亮街亭兵敗時的處置差不多,“自貶三等,以督厥咎。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注:漢語裡“總統”這個詞的最原始出處,就是從《諸葛亮傳》裡來的。最初是指“一個人無論是否名實相副,但實際上始終總領全國政務”)

  曹洪一開始有些不理解,為什麼曹操不立刻派援軍助他反攻。但冷靜下來後,他也意識到這決策才是最正確的,分清了輕重緩急。

  加上幾天之後,對面的袁譚不知輕重,小勝一場覺得自己行了,主動到東光縣這兒踢了一腳鐵板。

  曹洪又小勝回來一場,撈了一兩千人頭,也找回了面子,他也就不急著反攻了。

  整個建安六年冬,就在這樣天寒地凍各自守城的相持狀態下過完了。

  軍事上雙方雖然都歇了,但曹操在政治上和攻心的盤外招方面,確實一直沒歇。

  他讓郭嘉用計強化情報和攻心作戰,一方面打探袁紹的健康狀況,一邊各種派細作流言動搖袁家的人心,一邊儘可能搞各種打臉的小動作讓袁紹多丟點臉。

  隨著時間進入臘月,郭嘉最後一次通過秘密渠道打探到,袁紹的健康狀況又有進一步的惡化。

  考慮到袁紹得的是中風,雙方都有資深醫官可以分析這種疾病的病情特徵、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