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22章 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曹洪在南皮城下的暫時失敗,說到底是料敵不足、情報缺失。

  加上部隊不習水戰,又沒有做好與強敵水戰的心理準備。

  當然,曹洪生性豪奢跋扈,做事雷厲風行,這一點曹操也是知道的。

  所以嚴格來說,此戰失敗最大的鍋,還是應該曹操這個大領導來擔負主要責任。

  過去一年多里,曹軍打勝仗打多了,官渡、東阿、倉亭三連大勝,每戰還都能殲滅袁紹不少有生力量。

  此後又是一路追亡逐北,半年裡圈地了冀州三四個郡的地盤,還有兩個郡正在爭奪中。如果今年冬天不出意外,到來年開春前,曹操至少能佔袁紹五六個郡。

  仗打得這麼順風,難免讓曹操也有些漂,用人部署上也就不那麼謹慎了。

  在曹操看來,曹洪不過是在東線負責冬季維持戰線,沒必要留多少精兵強將。嫡系主力基本抽調一空,就靠一些新附的河北降軍打主力,曹軍老兵只是負責督戰的。

  更重要的是,曹操手頭可用的三大前線謀士,此時分別在負責別的方向的工作。

  郭嘉身體不好,就留在後方靠近魏郡前線的地方,負責對袁紹的攻心打臉。籌劃各種“軍事價值小,但能讓袁紹更丟臉”的小動作,以促成袁紹病情加速惡化、早點嚥氣——

  這事兒也不能說不重要,畢竟對曹操而言,袁紹早死比什麼都關鍵。歷史上這一塊工作也是郭嘉負責的,袁紹死後他還延續性地負責了誘導袁尚袁譚相爭的挑唆工作。

  其餘荀攸、賈詡等人,如今分別負責把控鉅鹿和安平的攻城略地,指揮樂進和徐晃做事。而程昱被調回了南方,負責徐淮防線,以備不測。

  換言之,但凡曹操對曹洪這邊的圍城相持工作稍稍重視一點,給他配個頂級謀士,也吃不了這種虧。實在是曹操太貪了,步子邁得有點大。

  好在曹洪雖然小敗,但也只是丟了南皮前線的圍城營壘。沿著漳水有序後撤到東光縣後,就重新穩住了陣腳。

  正常戰役說起來是損兵逾萬,實際上被斬殺的還不到兩千,負傷數千,因為很多傷兵被俘了,也就難以統計。剩下的都是因為張郃、高覽舊部本就是袁家兵,看袁家重新抖起來了,被切割包圍後就果斷投了。

  交戰的另一方,太史慈部死傷總和甚至還不到一千人,戰死的只有小几百。

  袁譚方面倒是死傷了兩三千,但因為切割包圍了不少俘虜,把那些高覽和呂威璜手下的河北兵重新拉了回來,最終算了下賬,袁譚還倒賺了四千人。

  只可惜,袁譚也是個沉不住氣的,南皮解圍後,他也有點飄,想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反攻東光。

  太史慈力勸他完成戰前的計劃就夠了,不願意參加後續反攻。袁譚也沒法控制客軍,就讓張南管統帶著自己的部隊追擊。

  幾天之後,臘月上旬,袁譚又一腳踢在曹洪的鐵板上,在東光城下把南皮之戰好不容易賺回來的四千籌碼又輸回去一半,這才冷靜下來,拿著剩下一半淨賺的籌碼見好就收。

  而經過這一勝一敗的對比,袁譚也更加清醒,意識到自己離了劉叔的支持根本就玩不轉,他本來指望趁父親病重打點戰績出來,想讓袁紹認可他,弄巧成拙可就不好了。

  ……

  另一邊,身在清河的曹操,得知了曹洪戰敗撤退到東光的消息,第一反應也是非常意外。

  “什麼?子廉居然敗於袁譚之手?這不可能!袁譚豈能有如此能耐?”曹操的語氣顯得大驚失色,反覆確認了幾遍。

  曹洪派來的使者言之鑿鑿,曹操才慢慢冷靜下來,接受了這個事實。

  他也不愧是一世梟雄,心理素質非常好,很快就不再糾結,選擇了向前看:“子廉究竟是如何輸的?且細細說來!”

  使者又把曹洪的書信遞上,曹操反覆細看,見其中寫到了“敵軍用的戰船是從劉備處所得,且水戰頑強,兵甲犀利,非等閒袁譚軍可比”。

  最後還寫到,此戰雖然曹軍是敗退的一方,被抓了很多俘虜,但戰場混亂,另一方也是有一些士卒甚至軍官被俘的,只是規模要小得多。

  曹洪當然有嚴刑拷問過這些敵軍俘虜,想要撬出些有價值的情報來,最後果然被他得知,這裡面有劉備的軍隊支援了袁譚,只是沒有明著打出旗號來。

  “這就不奇怪了,我說劉備攻滅孫策之後,已經休養生息了半年,他怎麼沉得住氣不北伐的。原來劉備跟我想到一塊兒去了,我不願在袁紹未滅之前,就腹背受敵,便始終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也不願提前幫袁紹分攤壓力、逼得我主力南下去對付他。又礙於跟袁紹同奉矯詔的情面,不好完全不幫,就玩這種蠅營狗苟的伎倆!

  不過,這有點不像我熟悉的那個劉備了,當年他可是把大義名分時時刻刻掛在嘴邊,一點都不能退讓的,如今怎麼變得圓滑世故了?是老了,吃虧吃多了變了,還是被諸葛兄弟帶壞了?”

  曹操一邊自言自語地分析,一邊內心還有些傷感。

  劉備不再是那個血氣方剛、絕對純粹、只有原則沒有變通的劉備了。

  曹操既不希望看到一個值得尊敬的老對手墮落,也不希望自己的敵人變得更靈活——畢竟敵人變靈活之後,自己要消滅對方,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