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32章 城下之盟


                 雙方都冷靜下來之後,楊修也終於有機會開出他真正想要的條件。

  雖說袁尚本人在親自看到這些條件時,依然有些不能接受,但至少不至於直接暴跳如雷了。

  “曹操這是允許我不用再代替父親上表伏辯認罪,但是依然要以我個人的名義申辯,說父親臨終前那段時間,受了郭圖、辛評、辛毗、崔琰、應劭等五賊的蠱惑,這才導致了後續種種因果?

  措辭上允許我再委婉含糊一些,但方向上已經不容退讓?元圖、正南二位先生以為,曹操這個要求,可以答應麼?他這是想要促成何種目的?”

  袁尚親自閱覽這些條件時,逢紀一直在一旁小心翼翼伺候著,一副“主憂臣辱”的苦臉,袁尚一開口,他就連忙把早就準備好的分析丟了過去:

  “主公明鑑,曹賊此前的條件,是為了抹黑本初公、也讓主公陷於不孝,自絕於袁家的一切故舊親近,我們自然不能答應。

  這次的條件,則是在兩個方向上退讓了,一來可以模糊處理本初公的身後名,二來主公也可避免以子言父的不孝,只說本初公身邊有奸臣,敗壞朝廷大事。

  曹賊最終要實現的目的,也只是讓那些已經離開鄴城的叛臣,徹底跟主公不死不休,失去和解的可能。考慮到那些叛臣多半會去投大公子,所以曹操這是要促成主公和大公子開戰。

  所不同者,只是此番曹賊沒有指望徹底動搖主公的威信,那些留在鄴城的袁家故舊,多半是不會因為主公這次的上表而受辱、離心的。”

  逢紀說完後,旁邊的審配也是臉色鐵青地冷哼:“依我之見,或許曹操第一次根本就是漫天要價,先羞辱我們一番,打壓我們的預期和信心。然後再假借弔唁、死者為大,說出他真實想要的。但也不得不說,這次的條件,確實合理不少。”

  袁尚聽完身邊主要重臣的分析後,再次陷入了沉思。

  他雖然年輕,但也已經看出來了,曹操在“袁家將來如何向朝廷上表求和”的措辭上,是允許靈活變通的。

  所以辱及先父的問題,肯定可以避免。哪怕有些決策是袁紹做的,他也可以避重就輕說是“先父已經重病昏迷期間,被奸佞假傳”等等,藉口總是好找的嘛。

  只要曹操不揪著這一點,名聲的問題就有兩全的可能性。

  至於讓他和大哥板上釘釘成仇,把那幾個投奔了大哥的謀士統統打成賊臣,這一點袁尚本來也不是很抗拒。反正他不這麼幹,郭圖和辛評辛毗兄弟也是不可能回心轉意的。

  只是崔琰之類原本只是騎牆的、因為看不慣自己和母親做派而走的人,有可能因此被逼到大哥那裡,甚至被逼到劉備那裡,那也是沒辦法的了。

  如果不出這一檔子事兒,崔琰等人原本有可能會選擇歸隱、中立,兩不相幫。

  最後,父親的身後名雖然可以避免受損,他自己也可以避免不孝的惡名,可自己的軟弱之名卻是免不了的。

  不管怎麼說,對朝廷上表服軟,都會有損袁尚的威信。

  “二位先生覺得,我該如何回覆曹操?”

  場面寂靜了一下,逢紀見審配不開口,就擔下了這個責任,試探著說:

  “既然主公不是特別反對,不如先讓孔璋代作一表,作為對朝廷和解的伏辯,措辭儘量委婉,把本初公的責任摘乾淨。寫完之後,主公先過目,覺得沒問題,再拿去給楊修過目。

  如若楊修能代替曹操拍板,那麼這一點上就可以談妥了。剩下的,就是土地交換和具體交割方式的問題。

  曹操此前的開價,就是用從冀州中部四郡撤軍,換取我們從河東河內全境撤軍,依我看,在這個領土上,還是可以再討價還價一些的。

  而且曹操現在都擺明了想挑撥我軍和大公子的矛盾,那我們也沒必要藏著掖著了,可以大大方方把我們預期會蒙受的損失說出來,讓楊修進一步讓步。

  曹操不是要展示誠意,無論談判是否達成,都先從河間郡撤退,讓我們接收麼?那麼河間郡就不該算在談判的內容裡。如果曹操只拿剩下三個郡跟我們換,要換河東、河內全境就太過了。

  依我看,河東郡全境都給曹操,是可以的,河東如今已危如累卵,孤懸一隅,而且地理上與其他郡縣也相對隔絕,算是我軍之餘贅。

  河內郡,從地理上看,實際上分為兩部。第一部是西南的沁水流域,緊鄰黃河,面朝對岸的雒陽。曹操急於拿回這兒,也是為了讓孟津等地有一點縱深,確保伊洛周邊安妥,說不定未來他會重建雒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