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332章 城下之盟

  而河內郡東北半部,已經深入河北平原,位於太行餘脈、黑山之東。如若把這兒也讓了,對魏郡和鄴城的威脅太大,等於我軍的黃河-太行防線還是有一個缺口。

  所以我們應該回復楊修,只割讓河、沁之間的河內八縣,佔河內全郡的一半。而黑山山區和黑山以東的七縣,絕不能給。”

  逢紀說這話時,袁尚還聽得有點雲裡霧裡,所以立刻吩咐侍從拿來地圖,對照著看。

  河內郡是司隸大郡,一共有足足十五個縣。

  雒陽對岸、黃河北岸有三個縣,分別是河陽、溫縣(呂布當初的封地)、平皋。

  再往北一些,黃河支流沁水沿岸有四個縣沁水、野王、懷縣、武德。

  這七個加上河內與河東接壤的山區隘口縣城軹縣(太行八陘隘口之一的軹關陘所在的縣),一共八個,就是逢紀覺得可以跟曹操做領土交換的部分。

  剩下七個,黑山山區有山陽、修武二縣,黑山以東河北平原上,有林慮、朝歌、共縣、汲縣、獲嘉五縣。加起來七個,是袁尚必須守住的。

  完成這個交易後,袁尚可以重新在冀州中部恢復黃河防線,而西邊南段就要依託太行山-黑山之險了。

  當然,他讓出的僅限於司隸地區的黑山以西、黃河以北部分。再往北還有袁尚通過表哥高幹控制的幷州。

  從地理完整性上來說,跟曹操和解換地,肯定是能緩解袁尚目前迫在眉睫的軍事威脅的。

  至少他不用再擔心鄴城被圍攻了,鄴城周邊的黃河、太行地理防線都能恢復完整,這一點其實比單純的土地、人口算計更重要。

  誰也不願意自己的根基天天暴露在別人的兵鋒威脅之下。

  袁尚把這些道理捋順了之後,又追問了一旁的審配:“正南先生可有異議?”

  審配搖搖頭,也覺得如果是這樣的條件,那就可以接受,不妨先讓陳琳把伏辯表文寫了,連帶條件一起給楊修看,試探楊修反應。

  ……

  此後五六天,一直到袁紹斷七下葬之禮前,雙方就短促地交鋒討價還價。

  對於陳琳幫寫的伏辯表文,楊修親自看過,就認了這個賬。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至於對方要少給河內半郡土地,楊修還裝模作樣又派了一次“六百里加急”去許都請示曹操是否答應最新條件。

  而實際上這一切都在楊修的授權範圍之內,沒有超出曹操開的底限。

  最後,楊修也假裝不情不願地答應了,只是稍微討價還價調整了一個縣——楊修是對著地形圖據理力爭,說逢紀把山陽、修武二縣都列為“黑山山區餘脈”範圍,要求袁家保留,這並無依據。

  因為山陽縣是在黑山餘脈以西,而修武縣是在黑山餘脈以東。所以為了雙方的地理安全顧慮,應該把山陽縣也還給朝廷直轄,修武縣袁家可以留下,嚴格執行“雙方以黑山餘脈為界”的地理割據。

  雖然多丟了一個縣,但楊修認認真真、鄭重其事討價還價的樣子,讓袁家覺得曹操還是挺有誠意的。要是曹操壓根兒沒打算執行合約的話,那他談得那麼認真幹什麼?

  而且嚴格按照地理分界線劃界,也確實是最適合諸侯割據的。

  漢朝原本劃界的時候,之所以把司隸的河內郡要伸六七個縣進入河北平原,就是為了防止冀州出現諸侯割據。現在曹操一方主動打破了這個訴求,等於是擺出了默認長期割據的暗示,袁家也就認了。

  ……

  時間很快來到四月十八,也就是袁紹停靈斷七的日子。

  袁尚沒有阻止包括楊修在內的各路弔唁使者,不光楊修弔唁了,連袁譚也從青州派人來哭靈了,劉備也派人來了。

  只可惜袁譚自己知道不能親自來,否則絕對會被審配逢紀所害,這才沒能親自為父親送葬。

  據說袁譚在臨淄城內還大哭昏厥了數日,痛罵審配諸賊隔絕父子人倫,然後稱病不理政務,青州那邊文武都盛讚大公子仁孝。

  這些虛偽的環節暫且揭過不提,隨著楊修順利完成弔唁,袁尚和曹操的交易,也差不多到了正式達成的日子。

  當然,在這最後關頭,也是有些得到了消息的邊緣謀士過來獻策阻撓的,那人就是田豐。

  田豐不太會做人,但說話道理還是很透徹的。

  他已經揣摩到,袁尚之所以要接受,相當一部分因素就在於他覺得“如果自己不接受,大哥有可能接受”。

  所以他聽說袁尚打算接受後,火急火燎趕來,分析給袁尚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