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湯豆苗 作品

235【隱憂】

 齊建武十三年,十二月初四。

 宛亭之戰,淮州軍調集接近三萬兵力,在陸沉的指揮下絞殺燕軍援兵一萬五千人,最後只有三千餘殘兵敗將逃了出去,燕國東陽路兵馬副總管成維民及十餘名麾下武將被俘。

 隨著這支援兵覆滅,李守振短時間內便無法再抽調出機動力量援救各地。

 十二月初六日,淮州軍攜宛亭大捷之威,順利攻克僅有五千守軍的谷熟城,守將許懷斌自刎而亡。

 淮州都督府的軍令隨即抵達,廣陵軍駐守谷熟城,泰興軍換下鎮北軍駐守通山城,來安軍則通過湧泉關南撤。

 十二月初九日,淮州飛雲、坪山、來安以及鎮北軍齊聚青田城下,在蕭望之的親自指揮下發起接連不斷的洶湧攻勢。

 當此時,青田城已經徹底淪為一座孤城,而且在被齊軍圍困大半個月後,守軍的士氣相對戰事爆發之初已經下降得很厲害。

 蕭望之指揮若定,裴邃、段作章、宋世飛和龔師望等虎將輪番上陣,將士們更是奮勇拼殺。最終在五天之後,也就是十二月十四日,鎮北軍一部順利登上青田城,吹響勝利的號角。

 至此,北伐之戰第一階段的開局已經達到陸沉的預期。

 淮州軍相繼收復湧泉關、青田、谷熟和通山等戰略要衝,成功殺入燕國東陽路境內。

 青田城只是一座軍城,比不得那些居民上十萬的城池,城內的設施非常簡陋,都督府的屬官們好不容易才收拾出一座相對整潔的宅子,以此作為大都督的臨時下榻之所。

 屋內沒有地暖,因而火盆燒得十分旺盛。

 炭火嗶剝之聲時而響起,蕭望之坐在旁邊,拿著火鉗撥弄著火盆裡的木炭,目光溫和而又深遠。

 陸沉坐在他對面,沉默地打量著這位年過五旬的邊軍大帥。

 與身材高大的厲天潤相比,蕭望之的外形更像是一個很普通的中年男人,唯獨那雙濃眉之下的虎目令人印象深刻。

 隨著光陰的流逝,兼之要操持繁重的軍務,還要耗費巨大的心力和精血謀劃戰事,蕭望之漸漸有了老態,好在他的精神頭看起來很不錯,陸沉才能稍稍安心。

 感受到這個年輕人關切的目光,蕭望之好奇地問道:“我聽你爹說過,像林頡那種武功高手可以無病無災地活過百歲,這句話有沒有水分?”

 聽他提起自己那位深不可測的老丈人,陸沉面上浮現笑意,淡然道:“此事不可考,不過武功高深者只要不受很嚴重的內傷,確實可以活得很久。”

 “可惜我從小就沒有習武的天分,蕭林和蕭閎這兩個傢伙也資質平平。”

 蕭望之雖然如此感慨,臉色依舊平靜。

 陸沉沒有見過蕭林,但最近見過不少次蕭閎,這位二少爺如今是廣陵軍的副指揮使,一路走來雖然不像他這般速度驚人,但是勝在基礎紮實,將來必然也能在軍中嶄露頭角。

 蕭閎對他的態度明面上很客氣,並無將門子弟的驕傲和自負,甚至沒有絲毫嫉妒之意。或許他內心對陸沉不太服氣,畢竟蕭望之實在是太過器重陸沉,可是因為蕭家極其嚴謹的家風,加上陸沉這兩年的表現名副其實,因此兩人的相處還算平和。

 這些念頭在陸沉心裡一閃而過,他望著蕭望之淡然的神情,鄭重地說道:“蕭叔必定長命百歲。”

 “承你吉言。”

 蕭望之笑了笑,繼而道:“生死有命,我在很多年前就明白這個道理。你爹和伱說過楊大帥的故事,所以你應該知道,楊大帥不光是百年一出的兵法大家,更是一位天賦異稟的武學奇才。他率領一千騎兵大破四倍於己的景廉騎兵時,便以一人之力陣斬上百景廉人,殺得對方人頭滾滾,最後一刀砍下當今景帝二叔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