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湯豆苗 作品

235【隱憂】

 陸沉自然聽過這件往事,如今又聽蕭望之補充了一些細節,他對那位素未蒙面的涇河大帥生出濃濃的崇敬之意。

 既可孤身闖陣單刀滅敵,又能統率大軍保境安民,這樣的人世所罕見。

 蕭望之目光微黯,輕嘆道:“武功再高又如何?楊大帥終究還是死在自己人的手裡。”

 陸沉心有觸動,喟然道:“蕭叔,往事已矣,還請顧惜自身。”

 “放心,我這副身體雖然比不得林頡,活個十年想必不成問題,至少也要看到河洛收復,朝廷還於舊都,我才能閉上眼睛去找楊大帥一敘別情。”

 蕭望之神情豁達,隨即岔開話題道:“說說戰事罷。”

 “是。”

 陸沉應下,從容地說道:“拿下谷熟和青田之後,我軍完全佔據主動,從此進可攻退可守。哪怕將來戰事不順,我軍只要穩守青田、通山和湧泉關三地,便能掐住燕軍南下的咽喉,在這個基礎之上縱然放棄谷熟城也無關緊要。”

 蕭望之微笑道:“未慮勝先慮敗,這是個好習慣。”

 陸沉點了點頭,繼續道:“對於李守振來說,眼下襬在他面前的問題就是無兵可用。寧陵城岌岌可危,北邊高園和奉福等地的守軍又被成維民帶出來,在宛亭之戰中葬送乾淨,因而防線守備極其空虛。現在李守振要考慮的是,他要怎樣才能填補汝陰城南面各地的兵力,防止被我軍直搗汝陰。”

 蕭望之對東陽路的地形同樣很熟悉,沉吟道:“偽燕不會坐視這一點。”

 陸沉應道:“的確如此,蘇檢校送來了最新的情報,偽燕朝廷已經說動慶聿懷瑾,從駐紮在河洛城的景軍中抽調一部分兵力馳援東陽路。”

 “景軍啊……”

 蕭望之語調悠然,眼中彷彿浮現當年的金戈鐵馬。

 景軍鼎盛之時,整個大齊只有楊光遠可以壓制對方,像蕭望之和厲天潤等人那時候還是十歲的年輕晚輩,根本不具備和景朝名將抗衡的實力與威望。

 楊光遠含冤赴死之後,景軍鐵騎在江北大地上縱橫馳騁,步軍也有十餘日攻克河洛的輝煌時刻,幾乎絕大多數齊人對那支崛起於北方草原的軍隊都有著極其複雜的觀感。

 痛恨對方在大齊境內燒殺搶掠,又忌憚對方擋者披靡的實力。

 陸沉大抵明白蕭望之的心情,斟酌道:“蕭叔,一柄神兵利器若長時間沒有擦拭和見血,必然也會生鏽愚鈍。元嘉之變過去十幾年,現在的景軍其實比不過他們的巔峰時期。”

 蕭望之抬眼望著他,緩緩道:“我知道你這兩年和不少景軍打過交道,廣陵城下、寶台山中、湧泉關上,對方從來沒有在你手上佔到便宜,反而損兵折將連戰連敗,你對景軍的態度可以理解。不過,你要注意一點,這兩年和你交手的景軍,基本都是不受重視的景廉人,大多屬於景軍之中的邊角料。”

 陸沉並未表現出不忿的神情,在重視敵人這件事上,他一直遠比同齡人成熟。

 蕭望之繼續說道:“誠然,十多年過去後景軍的實力有所下降,但是河洛城裡的幾萬景軍,以及如今在慶聿恭指揮下橫掃趙國的景軍主力,這些人依然具備相當強的戰力。如果我們過分輕視,將來在戰場上肯定會吃虧。”

 陸沉垂首道:“蕭叔放心,我不會大意輕敵。”

 “如此最好。”

 蕭望之點到即止,又道:“從河洛城趕來的景軍不會太多,撐死了萬餘人,畢竟他們最重要的任務還是掌控河洛城。只要河洛不出問題,慶聿恭就不會太在意,他有足夠的自信在平定趙國之後回過頭收拾我們。”

 “既然如此,我覺得我軍可以繼續推行先前的既定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