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一百八十二章 花之爭(二十四)

    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殊榮,因為他們的身邊站著的都是戴著頂戴花翎的朝廷命官。為了不顯得突兀,他們穿上了絲綢衣服,就是林呱畫像的時候他們會穿的那種,這些人還要承擔文化教化的工作,每個月都會聚集在一起,檢查為鄉試準備的考生學習情況。

    《包待制智勘灰闌記》被李行道收錄在一本雜劇集裡,這本故事書裡以判案居多,並不像清代文人,搜錄的是神鬼故事。

    元朝的統治者同樣是遊牧民族,卻基本上沒有文字獄的記錄,竇娥冤這樣的故事才得以流傳。

    鍘刀也是遊牧民族的生產工具,理論上包拯是不可能在開封府的公堂上用這種工具鍘了陳世美的,但是平民渴望能有一個人來實現司法公正,於是人們就將這種任務和故事安排到了“包龍圖”的身上。

    這不符合程序正義,卻符合自然正義,尼克覺得村民更需要的是這些,而不是那些神仙精怪的故事。不過,要是尼克也是滿清的文人也會寫鬼故事,即使是這樣也要擔心寫著寫著,寫書人不會自己也變成鬼,成為文字獄刀下的祭品。

    儘管提督充分得貫徹了道教的“無為而治”,他的這種管理的方式卻給他贏來了好官聲。提督的工作包括鎮壓叛亂和安定地方,與廣東相鄰的廣西遠不如廣東那麼穩定。一是因為移民問題,廣東和湖南過剩的人口遷徙到了廣西,漢民族是農耕民族,他們到哪裡都會開荒,而廣西的土地貧瘠,並不適宜耕種,玉米這種高產的作物便被廣泛引入山區。

    山區人口暴增,而當地苗民以打獵為生,野豬是他們的主要獵物,野豬跑到了玉米地中大肆破壞,苗漢之間的空間界限被撤銷了,兩族之間的矛盾也變得激烈起來。

    另一方面是因為宗教問題,移民背井離鄉,渴望群體之間的互助,這種物質與精神的匱乏給了白蓮教的傳播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入夥穿衣吃飯不分爾我,有患相救有難相死”對於困苦無靠的移民很有吸引力,再者接連的戰亂和吏治不到的山區,也讓一部分脫離了宗法制度的人們選擇了依附白蓮教。

    廣西是個多民族聚集地,有壯族、苗族、瑤族、侗族等等,這些民族還保留著母系社會的結構,不僅語言文字不通,而且習俗也大相徑庭,至今他們依舊保留著火把節和走婚的家庭方式。

    等你看到漫山遍野的火把,你分得清他們是在慶祝節日還是打算襲擊村莊?

    白蓮教提倡“吃大戶”,而這些“大戶”之中不少還是土著居民,他們世代積累的財富比移民帶去的多多了。而土著中的痞棍常與差役勾結“無風起浪”,再加上乾隆朝廷以霸治白蓮教,各地教徒被搜捕屠殺,而官吏趁機羅織,“不遂所欲,即誣以邪教治罪”。

    這導致了當地人面領兩個選擇,要麼選擇入教,入教就可以免一切水火刀兵災厄,要麼不入教,這樣不僅會失去所有庇護,被官府、土著、白蓮教欺壓,而且物資短缺造成的困窘時時懸在頭上,川楚白蓮教起義餓死的比戰死的多,這種困境把白蓮教武裝逼出了山區,湧向關中與成都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