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378章 前方,後方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但某土鱉穿越者表示不服:

老子不但要出手,而且還要在冰上走!

於是在三九嚴冬的時候,鎮東將軍領軍出塞的同時,南邊的雒陽,姜維也帶著人馬行走在結了厚冰的大河之上。

這些年來,漢軍的精銳一直有冬訓這個訓練項目。

當然,雒陽的守軍不可能全是精銳。

但姜維所領的虎步軍,屬於關內八軍之一,肯定算得上是精銳。

毛帽子戴到頭上,兩邊有厚厚的護耳,再戴上厚布口罩,除了眼睛眉毛露在外面,口鼻耳都護了個周全。

鐵甲肯定是不能穿了,否則的話,穿得這麼厚,外面再罩個鐵甲,就算能站起來,能不能邁步還是個問題。

最多是帶了皮甲,好歹能加點防護。

過河的將士,有人兩眼冷漠,專心趕路。

有人卻兩眼放光,望向前方隱約可見的對岸,全是渴望:

“終於要過河了!”

旁邊專心趕路的隊率聽到這個話,一口白霧噴了出來,斥聲道:

“專心行軍,別想那些有的沒的?”

頓了一下,他看了一眼前方,又忍不住地嘀咕一下:“說不定只是過河拉練呢?”

“啊?”

身邊的士卒是老鄉,如今又是同在一個馬槽刨食,平日裡也頗受隊率的照顧。

他知道眼前這位隊率老鄉在軍中職位不高,實則已經從軍十餘載。

若非識字跟不上去,恐怕早就能做個校尉什麼的。

此時聽到對方這麼一說,他下意識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披掛,一應俱全。

再看看周圍的同僚,槍戟如林。

沒錯啊,一切都是非常標準的陣前準備。

而且這個方向,是去對岸嗎?

對岸是河內吧?

河內……是賊子佔著的吧?

哪有說去賊子所佔的地盤裡拉練的?

彷彿看出了小老鄉的疑惑,隊率抬頭看了一眼前方,半是回答半是自語道:

“這等天氣,就算是神仙來了,也沒法攻城啊!”

除非賊人有心棄暴歸正,大開城門,迎接王師。

否則,大軍這般大搖大擺地過河,賊人又不是瞎子,直接把城門一關,大軍多半就只能在城下乾瞪眼。

當然,將軍或許有別的法子?

也或許有別的想法?

那就不是自己這些人所能琢磨的了。

漢軍中就連隊率都考慮到的問題,領軍守河內的蔣濟自然也能想得到。

但他不敢賭。

因為漢軍從孟津過河北上攻城掠地,第一個可能遭殃的縣城,十有八九,就是溫縣。

溫縣那是什麼地方?

那可是司馬太傅的老家。

河北,乃至大魏世家推舉出來的司馬氏的根基所在。

真要因為自己的疏忽有個什麼意外,不用司馬太傅開口,他自己就能抹脖子自盡。

快要六十歲的老人,得到急報,雒陽漢軍有了動靜,在大冬天裡急得滿嘴燎泡。

他“哎呦”一聲,連忙往鄴城那邊發急報的同時,又從軹關往溫縣那邊趕。

雖說軹關另外一頭也有動靜,但他知道,問題不大。

因為馮賊已經從河東轉去太原了。

沒了馮賊的漢軍,和有馮賊的漢軍,那就是兩個概念。

他怕的不是漢軍,而是有馮賊的漢軍。

若不然,三九隆冬裡,他會怕對手翻山越嶺偷渡軹關?

延熙九年的最後一個月,大漢分五路大軍伐賊。

鎮南將軍姜維所率的雒陽大軍,最先有了突破,兵鋒直指河內溫縣。

此次伐賊的第一份戰報送回長安,頗是鼓舞了一些人心。

“姜伯約還是厲害啊,無論是關中一戰還是收復洛陽,皆可稱得上是用兵疾如風,這一次,又是他第一個與賊接戰。”

“那是,此人可是丞相生前最為看重的將軍,曾言其敏於軍事,丞相何時有錯?”

“簡直是笑話!丞相生前最看重的,難道不是大司馬嗎?怎麼成了姜鎮南了?”

被人嗆了這麼一句,有人頓時就急了:

“大司馬……大司馬能一樣嗎?我說的那些將軍,自然是不包括大司馬的。”

拿大司馬與大漢的那些將軍們作比較,那不是欺負人嗎?

以前還說馮大司馬是山門子弟,後來不知是從哪裡傳出來的消息,說是山裡有人,根本不是什麼山門,而是仙門。

魏伯陽知道伐?

對對對,就是那個寫了《周易參同契》,最後在上虞鳳鳴山鳳鳴洞成仙的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