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378章 前方,後方

當年他可是帶了三個弟子修仙,有一人隨之成仙,有兩人因為修仙之念不堅,半途而廢,回了老家。

未能成仙的那兩個弟子,有一個叫馮良。

聽說那個馮良,從鳳鳴山歸來後,某一天卻接到了師父的信,得知師父已然成仙,追悔莫及。

知道了吧?

馮大司馬也姓馮啊!

你猜猜馮大司馬與魏伯陽那位姓馮的弟子,是什麼關係?

馮大司馬當年發狂入山,從山裡出來後,行為古怪,時人都以為是發了癔症。

其實啊,那是人家在山裡遇到了師門先祖魏仙人,得到了仙人的點化。

所以那根本不是什麼癔症,那叫言辭古怪者,必有異於常人之處。

懂什麼叫山裡有人了吧?

世俗之人,豈能與仙人子弟相提並論?

當然,也有小道說,這是傳言其實是從吳地傳過來的,根本就是不足信。

是吳人想要給自己臉上貼金,所以才給馮大司馬找了個吳地的神仙師父。

(注:魏伯陽是會稽上虞人)

但不管怎麼說,馮某人與傳說中的仙人扯上關係,非但沒有讓人覺得意外,反而讓不少人覺得合理。

足以說明,馮某人山(仙)門子弟的身份,實是已經深入人心。

當然,鎮南將軍雖然比不過馮大司馬,但不得不承認,也很厲害了。

至少消息傳到長安後,百姓乃至一些中低層的官吏,皆是歡欣鼓舞。

大漢又贏了!

民間的“智囊人士”“民間高人”,皆是在市井之間,茶餘飯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溫縣可是司馬老賊的根基所在,鎮南將軍領軍兵圍溫縣,可謂是一刀插到賊人的心臟上。

不但極大地震懾了賊人,而且還能在戰略上調動賊人兵力,讓賊人疲於奔命,這就給其它路大軍造就了機會。

妙啊!

聽到這些“民間智囊”的高論,百姓皆是跟著高潮:

真是妙啊!

……

相對於市井百姓的興奮,朝廷中對此事的反應卻是有些平淡。

外朝六百石以下的朝官,在得知消息後還想著要不要琢磨琢磨朝會上的說辭或者奏章,湊個熱鬧,跟著大佬後面說個賀詞啥的。

誰料到大佬們對這個好消息,不能說毫無反應吧,但至少也是幾乎沒什麼大反應。

這讓一眾已經想好說辭的中下層朝官不禁都有些納悶:

莫不成大佬們都對鎮南將軍有什麼意見?

若不然,怎麼反應如此冷淡?

大佬們當然不是對姜維有意見。

在這個戰亂時代,能在朝會上站在殿內,而不是站在殿外的走廊上,誰沒見過幾個風浪?

就算是以清談和宗室身份獲得高位的劉琰,早年那也是跟隨昭烈皇帝東奔西跑,南征北戰。

親眼見過或者親耳聽聞赤壁之戰,漢中之戰,夷陵之戰,隴右北伐等大戰。

見識必然不會太差了。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

一年裡最冷的時候,河內又不是蜀地。

雪辣麼大辣麼厚,大漢的將士再精銳,再怎麼能征善戰,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攻城。

最多是嚇一嚇賊人,給此次伐賊暖暖場,烘托一下氣氛。

雖說溫縣是司馬氏的老家,但司馬懿又不是傻子,早就把司馬氏的核心成員遷離溫縣了。

怎麼可能還會讓自己的宗族留在那裡?

現在還留在溫縣且姓司馬的,最多就是一些旁系。

據各種渠道傳回來的消息看,別看現在的河內郡郡治是懷縣,但真要論起城池城牆的高大和厚實,懷縣還真不一定能比得過溫縣。

在確定放棄雒陽,或者說函谷關失守,無法守住雒陽的時候,溫縣作為可能的前線,又是司馬氏的老家,早就在不斷地增高增厚城牆。

聽說主持擴建的人還是魏國有名的巧匠馬鈞馬德衡。

經過這幾年來不遺餘力地擴建,據說現在溫縣的城牆,比懷縣還要高還要厚。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三九到七九最多也就一個來月的時間。

到了七九,大河就開始解凍。

解凍時期的大河,半冰半水,既不能行走在河面,船隻也無法通行。

到了那個時候,如果的姜鎮南不能拿下溫縣,或者其它立足地,大軍又沒有及時退回河南,前無路,後無途,那可就危險了。

可是在冬日裡,一個月的時間拿下一個大城,何其難也?

所以莫說是朝中的諸位大佬,就算一天到晚不想理朝政,光想著吃喝玩樂的劉胖子,都知道姜伯約兵臨溫縣城下,別看聲勢浩大,其實也就圖個聲勢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