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睽睽 作品

第152章 血觀音45




    李槐開始拔那刺。



    當日為他寫那封請功書的人,是一個叫喬應風的小校尉。李槐對這個人印象深刻,因為這個人和其他五大三粗的軍人不同,這個人說話伶俐,頭腦靈活,還寫得一手好字。



    當李槐需要人幫他寫信時,喬應風出現了。命運便從此時偏離軌跡。



    南蠻一部直接滅亡,無人知道緣故,南蠻王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天曆二十二年初,春日一開始,南蠻王的報復便來了。



    那年春,兩國大戰爆發,前所未有的激烈。



    許多甘州百姓死在那場戰爭中,李槐說是南蠻軍隊殺的。其實那很可能是李槐的排除異己——他必須要將知道前一年冬日戰爭真相的人解決。



    跟著被解決的,是喬應風。



    在寫給太子羨的戰報上,李槐寫了許多軍人的名字,說這些人和敵軍私通,叛國,請求斬殺。其中有喬應風的名字。



    太子羨准奏——



    旁邊有衛士忍不住問:“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找喬應風?喬應風不是應該死了嗎?”



    徐清圓聲音散在寒風中:“因為李槐和李固兄弟,都是一對矛盾的人。因為任何極端事件發生的開始,不是因為過分的善和惡,而僅僅是因為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有為人的劣根,人是如此的複雜。”



    衛士:“什麼意思?”



    徐清圓意識有些模糊,她手撐在地上,用指甲掐入手心,又脫掉斗篷,任寒風獵獵吹來。手心的刺痛與身體的寒冷幫她抵抗“浮生夢”的威脅,她得以說下去:



    “李槐明明下了這樣的命令,但他其實很羞愧,他日日被良心折磨,他有些後悔。



    “不過我們從之後李槐犯下的錯中可以看出,李槐雖然覺得對不起喬應風,但他認為喬應風該死,他並沒有救喬應風。當日看不下去、私下救下喬應風的人,應該是如今的忠武將軍,李固。”



    衛士:“什麼,李槐犯了第一個錯,引起兩國全面大戰還不夠,他還犯了第二個錯?第二個錯是什麼?”



    徐清圓垂下眼,她望著李槐漸漸僵硬的屍體,不知該以什麼樣的眼光看這位曾經的大將軍:



    “他犯的第二個錯,是他一手建立了‘觀音堂’,他宣傳‘人吃人’,在救人的同時,他大肆殺人。從後世我們知道,他救的人比殺了的人多,但是‘人吃人’來自於他,很難評說對錯。”——



    天曆二十二年初,喬應風被隨便找了一個藉口,要被斬立決。李槐將事情做得很絕,不光要殺喬應風,還要流放喬家所有人,要所有女眷被充入軍營當妓,被髮配去教坊司。



    李固作為李槐的親弟弟,他知道兄長晝夜不能寐的原因。他當年又實在年少,比一個上過戰場的兄長更加對無辜者有同情心。



    李固偷偷救下了喬應風,藏起了喬應風。李固也許還承諾喬應風,幫他偷偷救其他人。這些的前提,是戰爭結束。



    但那場戰爭沒有結束。



    南國內憂外患,被捲入一場報復之戰中,太子羨不得不親臨戰場。當甘州戰鬥劇烈的時候,喬應風以賴頭和尚的身份活了下來。



    喬應風本想去見一見太子羨,但喬應風更關心被髮配教坊司的妻子,葉詩。



    其他喬家人,他不在意;但他從軍的初心便是葉詩,他一定要救下葉詩。



    當他的堂弟喬宴在朝廷中幫他保下葉詩的時候,喬應風被裹挾在甘州的戰火中,東躲西藏,放棄軍人的身份,經歷戰火下普通百姓的一生。



    就在這段東躲西藏的時期,改頭換面的喬應風,結識了一對母子。



    正是王靈若,與她那桀驁陰鬱的兒子,林斯年。



    喬應風躲在暗處,看到李槐和王靈若見面,看到李槐利用王靈若,宣傳如何讓甘州百姓活下去一半人的方法。



    喬應風得見仇人,沒想到仇人變本加厲,越發不像一個英勇的將軍,倒像一個搬弄口舌的惡鬼。



    喬應風冷啐一口。



    喬應風沒想到,“觀音堂”就那樣,一點點被建了起來。



    多麼可笑,王靈若成了聖母觀音的人間化身,聖母觀音的相貌與品性,竟然參考了衛清無的女兒一部分。



    喬應風常常想,若是李槐的師父衛清無在,事情是不是就不會變成這樣,衛清無也不會任由她女兒變成這樣不堪的欺世盜名的形象。



    可惜衛清無在前線打仗,她不知道她的徒弟背對著她做過什麼。她被南蠻人囚禁的年年歲歲中,她也不知道自己昔日在軍營中逢人便自得誇讚的露珠兒,會以何種扭曲的畸形記憶,被李槐這對兄弟記下來。



    她更不知道冰天雪地中,她未和僥倖的徒兒見一面,她女兒坐在徒兒屍體邊,講那個漫長的浸透血和淚的故事——



    保護徐清圓的衛士吃驚地看著徐女郎。



    他們看到徐女郎的美麗,柔弱,聰慧……她是世間最美好的那一類女郎,而她竟然也被當做其他用途。



    而徐清圓完全洞察了這一切。



    他們擔憂地看著女郎蒼白的面容。



    徐清圓周身力氣流散,不禁靠著松柏喘口氣。她對保護自己的衛士和下方找人的衛士寬慰地笑一下,接著講這個故事:



    “接下來甘州發生的事,你們便都知道了,太子羨以身殉國,大魏開國皇帝與南蠻談判,戰爭結束,南國滅亡,大魏初建……”



    “我爹有寫過那段時間,他寫當時甘州道路盡是屍體,屍體白骨化後,成為了屍山。屍山四處堆積,腐爛的骷髏一推就倒,腐臭氣味連鳥兒都不敢靠近。”——



    新建立的國家,重新需要一個保家衛國的將軍。



    李固成為了這個將軍。



    他同時還有一個秘密:他在滿地屍山下,挖到了一具李槐。



    若非李固,李槐應該死了。



    李槐當年已經成為碑文上的一個名字,成為了甘州抗敵的大英雄,李槐揹負著罪孽,李槐本想戰死沙場。



    李固救了李槐,但李固清楚,以李槐的身份,不應該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個時間不知過了多久,總之,後來李槐以“觀音堂”堂主的身份活了下來。



    李氏兄弟此時應該有一場劇烈大吵,直接導致李槐和李固分道揚鑣。從此後,這對兄弟再沒見過面,再沒說過話。



    “觀音堂”人吃人的事,在甘州不是秘密。



    不再是將軍的李槐,再沒有靠殺人就能藏住這個恥辱的本事。而此時的忠武將軍李固,並沒有替觀音堂掩藏秘密的打算。可能在李固看來,這是他兄長應該揹負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