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鹽不進 作品

第40章 第 40 章

 後半夜褚歸讓賀岱嶽在躺椅上睡的, 潘中菊醒了,白天賀岱嶽要陪著她,沒辦法補覺。

 早上幫母子倆買了早飯,褚歸順道去了趟郵局, 他到漳懷那天給褚正清他們發了封電報, 同時寄了一封信說明了一下原因, 以免他們掛念。如今賀岱嶽母親醒轉,褚歸把她的脈象和症狀以及自己治療的設想寫在了信上,以此諮詢褚正清的看法。

 他雖然有上輩子多出的十二年記憶, 然而褚正清十六歲便開始跟著褚歸曾祖父出診, 是實打實的行醫五十載, 論經驗, 褚歸遠在褚正清之下。

 褚歸四號到漳懷,五號電報送達回春堂。郵差把自行車停在回春堂門口, 跑上臺階, 親手將裝著電報的信封交給了收件人褚正清。

 電報一個字七分,褚歸再不差錢也不能把電報當信紙用,因此電報上的內容十分簡短,僅有“平安至漳懷勿念詳見來信”十一個字。

 褚歸發出的內容經過轉碼由工作人員抄寫在紙上,褚正清跟安書蘭看完, 接著輪到韓永康與姜自明他們。一張紙在幾人手裡傳來穿去,最後回到安書蘭手上。

 加錢辦了掛號的信從漳懷寄往京市時效約為一週, 儘管趙方秀說過褚歸若是有需要, 可以讓漳懷火車站的人幫他轉達, 但一來一往皆是人情, 褚歸併不打算輕易動用。

 郵局八點半上班, 褚歸略微等候了片刻, 櫃檯的工作人員仍是上次的那個,他對褚歸印象深刻,一是褚歸的出眾的長相與氣質,二是他工作十幾年,極少見人寫的信厚得要分三個信封裝的。

 褚歸在火車上詳細記錄了他一路來的見聞,他心裡清楚,自己寫得越多,安書蘭看得越開心。為了讓安書蘭在思念他時能有所慰藉,褚歸準備儘可能每週寄上一封。

 寄完信,褚歸回醫館睡至下午,他是被熱醒的,雙城夏日的平均溫度比京市高近五度,他靈魂適應了,身體尚得從頭再來。

 搖著蒲扇喝了杯涼茶,褚歸去了衛生院,一個戴草帽的中年婦女挎著籃子環顧四周,朝褚歸快步走了過來,她掀開籃子上的土棉布:“自家樹上摘的大鴨梨要麼?”

 大鴨梨果皮呈黃綠色,表面分佈著褐色的小點,皮硬核大,勝在汁水充足,褚歸瞅了眼:“怎麼賣的?”

 婦人比了個一,一分錢一個,她挑來賣的全是樹上最大個的,賽過成年人的拳頭,她神情有些忐忑,雞蛋一個才幾分錢,年輕人穿得體體面面的,看著挺有錢的,應該不會嫌貴吧。

 “你買上五個我送你一個。”私下賣東西屬於投機倒把,婦人怕耽擱久了被發現,自己砍了價。

 褚歸掏了五分錢,用手捧著六個梨進了病房。

 “當歸來了,怎麼沒多睡會兒?”潘中菊對褚歸的稱呼從褚醫生變成了當歸,得知褚歸從京市而來,要去困山村當村醫,潘中菊直誇褚歸心善。

 “我睡飽了伯母。”梨梗在褚歸的胳膊上壓出了一個個紅印,他衣服上站了梨皮上的灰,賀岱嶽伸手撣了撣。

 上午褚歸不在,主任給潘中菊做了檢查,診斷結果跟褚歸一致。潘中菊感覺她好得差不多了,心疼住院花錢,問主任能不能馬上出院,主任嘴快說能,賀岱嶽把她勸住了,道褚歸昨兒沒睡好。況且他倆帶著行李,走路太不方便,他們跟楊桂平約了明早趕牛車來接,不差這一天的。

 潘中菊勉強同意了,賀岱嶽跟她講講在部隊的事,潘中菊說說家長裡短,時間打發得飛快。

 褚歸前腳進病房,後腳蔣醫生找了過來,他是個極具上進心的,奈何縣醫院的醫生們水平有限,碰到疑難雜症多數情況下只能聽天由命。昨天見識了褚歸的能耐,他晚上到家翻出了從醫以來積攢的筆記,打算今天找褚歸為他答疑解難。

 蔣醫生的筆記匯成了一本書,褚歸對此很樂意幫忙,他抬手示意蔣醫生上辦公室說。

 “村裡給當歸安排住處了嗎?”潘中菊剛剛親耳聽見蔣醫生非常客氣地跟褚歸說有問題請教,對褚歸的本事有了更具體的認知,“村裡全是土房子,不知道當歸住不住得慣。”

 “媽,我跟當歸說好了的,他跟我們住。”賀岱嶽給潘中菊削了個梨,切成月牙狀的小瓣,放到飯盒裡讓她自己拿著吃,褚歸跟他講的,適當讓潘中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增加她的安全感,減輕失明對失明的恐慌。

 “跟我們住?可我們家就兩間臥房,還是你爸在時修的。”潘中菊擔心怠慢了褚歸,“要不把堆雜物的那間房收拾出來,你搬過去,讓當歸住你屋子。”

 潘中菊的本意是好的,但賀岱嶽不接受,他倒不是嫌棄雜物間:“用不著麻煩,當歸跟我睡一屋,家裡的床大,睡得下我們兩個。”

 笑話,他上輩子追了那麼多年,好不容易把褚歸哄到手,哪能分房睡。

 潘中菊直覺哪裡不對,褚歸進來了,賀岱嶽把另一個削好的梨遞給褚歸:“當歸,我們說好了你跟我住的對吧?”

 褚歸疑惑,他不跟賀岱嶽住跟誰住?見賀岱嶽指了指潘中菊,他隨即反應過來:“對,我們說好了的。”

 “媽,當歸跟我都是男人,我們倆的關係比兄弟還親,住一屋正正好。”賀岱嶽話裡有話,“你當多了個兒子想,當歸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他一個人跟著我來了漳懷,你忍心叫他孤孤單單的嗎?”

 “岱嶽說得沒錯,伯母,您千萬別把我當外人同我客氣。”褚歸助攻,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成功說服了潘中菊。

 “好孩子,辛苦你了,以後你啊就把我和岱嶽當家里人,你先跟岱嶽擠一擠,反正他一年到頭在家待不了幾天。”潘中菊說著想起來一件事,“岱嶽,你這次探親假能休多久?”

 “兩個月,我不是有三年沒回家了麼,領導體諒我,叫我在家好好陪陪你。”賀岱嶽搬出準備好的藉口,左右青山公社只有他一個當兵的,隨他怎麼說了。

 潘中菊連連稱好,看得出她很是滿足,心裡越發迫切的希望她的眼睛能儘快復明。

 褚歸是來拿醫書的,他到了蔣醫生的辦公室方知道蔣醫生今天輪休,在醫院等了自己大半天,無論蔣醫生天賦如何,這份心性值得表揚。褚歸大致翻過蔣醫生的筆記,覺得有本醫書很適合他。

 褚家藏書甚廣,能讓褚歸千里迢迢自京市帶到漳懷的醫書均是優中選優。褚歸拿的是病理綜述,蔣醫生的問題在於學得太籠統,而人體複雜,他所學僅夠應付些常見病。要想蓋高樓,地基必須打好。

 蔣醫生如獲至寶地收了醫書,褚歸讓他先看,反覆看,把上面的內容嚼碎了消化了,記到腦子裡,下次自己來衛生院,再替他講解。

 “謝謝褚醫生。”蔣醫生語氣充滿了尊敬的意味,若非擔心冒昧,他甚至想當場拜褚歸為師。什麼年齡,他壓根不在乎。

 褚歸給蔣醫生留了賀岱嶽家的地址:“要是有事可以叫人給我遞信。”

 蔣醫生鄭重地把寫了地址的紙條夾進醫書扉頁,他決定,以後這本書就是他蔣家的傳家寶了!

 當晚依舊是褚歸睡招待所,睡前他將二人的行李規整齊全,待明日楊桂平趕來牛車,直接放上去就行。

 漳懷環境溼熱蚊蟲繁多,丁點大的墨蚊、咬人特別毒的花蚊、佔比最大的黑蚊,褚歸近幾日體驗了個遍,他到供銷社買了蚊香和清涼油,用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一併裝到行囊裡。

 凌晨四點,楊桂平準時起了床,作為村長,他是村裡唯一有鬧鐘的。以前沒鬧鐘,怕睡過頭,他們要麼提前睡,要麼硬熬。尤其是農忙時節,常常人起了雞還沒叫嘞。

 叫醒隔壁屋的二兒子,父子倆打著電筒去了賀大伯家,潘中菊昏迷,賀岱嶽傷著腿,山路崎嶇,他們得多去幾個,好把人抬回來。

 工具他們都備好了,兩把椅子,幾段麻繩,四根抬槓。

 楊桂平領著五個青壯年出了村,他們各自帶了乾糧,頭天烙的雜糧餅,賊紮實。透亮的月光穿透山林,手電筒其實派不上多大用場,偶爾遇到拐角,楊桂平會按下開關照一照,行走速度與白天幾乎一致。

 夏日凌晨的山風撲面,幾人漸漸溼了衣衫,是走出的熱汗。天邊黎明的曙光蓋過了月色,楊桂平一行人到了公社,楊二郎坐上牛車,扯動牛繩,黃牛甩甩腦袋,邁開四蹄噠噠向前。

 旭日東昇,馬路塵土飛揚,兩邊的田地秧苗鬱鬱蔥蔥。漳懷一年種兩季稻,早稻是四月至七月,晚稻七月至十月,每年七月搶收早稻搶種晚稻,稱之為雙搶,能累得人脫層皮。

 現下是八月初,雙搶忙過了,不然楊桂平真抽不出人。天氣變幻莫測,雙搶關乎著村裡人全年的口糧,在雙搶跟前,凡事皆要繞道。

 黃牛搖著尾巴到了縣城,楊二郎停好牛車,見他爸對著站在衛生院門口一個長得特別眉清目秀的高瘦青年喊了聲“褚歸”。

 前日跟楊桂平趕集的是楊二郎的堂弟和村支書家的小兒子,聽楊桂平說村裡即將有醫生,他們光顧著激動,楊桂平說啥是啥,換做楊二郎,他絕對會跑到縣醫院把人見上一見。

 看著年輕得過分的“褚醫生”,楊二郎忍不住產生了懷疑,對方真的是正經醫生嗎?

 懷疑歸懷疑,楊二郎終究沒敢吱聲,別看他爸平時對人和和氣氣的,實際上揍人可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