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鹽不進 作品

第53章 第 53 章

 漳懷縣多山, 類似困山村這樣靠山的村子比比皆是,賣菌子的小攤連成片,幾乎佔據了大半個集市, 新鮮的野生菌或零散或整齊地擺放著,儼然超過了縣城可消化的市場需求量。

 日頭越曬越高,眼見著集市的人變得稀稀落落, 楊桂平嘆氣收了攤。新鮮菌子經不起曬, 時間長了容易腐壞, 不如早點收了攤回村做成幹菌,以免浪費。

 供銷社的手電筒型號各異, 楊桂平選了箇中等價位的, 和煤油燈以及衛生所的門牌一起送上門。賀岱嶽跟賀大伯叔侄倆在院子裡轉悠,楊桂平問了一聲:“嶽娃子, 你們幹嘛呢?”

 “楊叔。”跟賀大伯商量把井打在院子哪個方位的賀岱嶽聞聲抬頭,“我準備打口井。”

 打井?楊桂平上前兩步:“你家院子地勢低, 肯定能出水。”

 賀岱嶽家的院子時常返潮, 是地下水源豐富的表現,楊桂平記得當初修房子挖地基時滲了水,賀岱嶽他爸為此多敲了兩天的石頭填裡面。

 考慮到用水和院子的佈局, 賀大伯踩了踩院子左上角的一塊地面,作為水井的定位。

 “不行不行,哪有把水井打在院子對角的!”楊三爺扎完針, 聽見賀大伯的話連忙制止,水井關乎風水,打在對角會壞了主家運勢。

 楊三爺一副年輕人不懂事亂來的嫌棄模樣, 在賀大伯下方五米左右的位置站定, 拿著隨手撿的棍子畫了個圈:“打在這。”

 風水什麼的賀岱嶽其實不怎麼在乎, 但細看之下楊三爺選的位置確實更順眼,便從善如流地接受了他的建議。

 挖井之前要點香拜拜四方菩薩,楊三爺唸叨著他們以前挖井的講究,測風水、請黃曆、宜陽遁忌陰遁。陽遁時段為冬至到夏至,冬至在農曆十一月,賀岱嶽等不了那麼久,楊三爺退而求其次,給了賀岱嶽三個吉日,七月初六、七月初九、八月初二。

 “七月初六。”賀岱嶽毫不猶豫道,“謝謝三爺爺。”

 挖井的活兒賀大伯父子倆便能做,一家人的小井,無需挖太深。

 說完水井,楊桂平想起另一件正事:“三叔,門牌是現在掛上還是等明天藥櫃到了掛?”

 楊三爺往菸斗裡塞了團菸葉,點燃使勁吸了一口:“明天罷,明天一塊兒弄。”

 白色的煙霧從鼻腔吐出,在他臉上繚繞,楊三爺吧嗒吧嗒抽著煙桿,把褚歸讓他少抽菸的囑咐忘得一乾二淨。

 “楊三爺!”褚歸透過窗戶撞了個正著,他抓著窗框上半身探出窗外,“你自己承諾的一天兩杆煙啊。”

 楊三爺一頓,他叼著煙桿的嘴鬆開,仰著脖子解釋:“我今天沒抽,這是第一杆。”

 褚歸出了衛生所,楊三爺來時身上的煙味明顯是剛抽的,什麼第一杆,騙鬼呢。隨著褚歸的靠近,楊三爺加快了抽菸的速度,將空了的煙桿別回褲腰帶,生怕褚歸把他煙桿搶了似的。

 熟悉楊三爺脾性的楊桂平見此暗自稱奇,他活了五十年,從來沒見楊三爺忌憚過誰。

 褚歸沒戳穿楊三爺的謊言,轉而跟楊桂平聊了兩句明天去前進村的安排。

 “我通知了四個人,讓他們一早出發。”楊桂平聽楊朗說了褚歸定做的尺寸,實木的藥櫃估計分量不輕,四個人比較妥當。

 褚歸的藥櫃要求非常簡單,為了省事,主體與抽屜均不帶任何紋路,規整的一個大長方體,配備數十個內含分格的小抽屜,潘家舅舅分工合作,潘二舅做抽屜,潘大舅打主體,兩人紮紮實實忙了一週,終於趕在楊朗他們來提貨時完了工。

 楊朗扛著棍子在前面領路,前進村是青山公社數一數二的大村,地勢相對平坦,房屋密集,全村人口六百餘。上工的人三兩成群,見到楊朗幾個陌生面孔,他們紛紛多瞅了幾眼。

 “潘大叔、潘二叔。”楊朗進院時喊了一聲,“我們來抬藥櫃了。”

 潘大舅擱下刨木頭的刨花器,知道他們要忙著回去,也沒招呼他們坐,直接領著人到了隔壁屋:“你們檢查檢查,看行不行。”

 楊朗擺手表示相信潘家舅舅的手藝,結了尾款麻溜地用麻繩將各個部件綁牢。褚歸定製的藥櫃比普通的衣櫃木床之類的要大,整個抬著不方便,因此潘二舅背上裝工具的揹簍一同去了困山村,進行最後的組裝。

 “你們潘二又接縣城裡的活了?”領了除草任務的婦人對著潘二舅娘疑惑道,公社的人結婚訂傢俱多是拿了尺寸給潘家舅舅說想打個什麼樣式的,偶爾會有縣城的人請潘二舅上門定做,但婦人瞧著楊朗他們的穿著打扮,不像是縣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