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

公社各單位的上班時間是統一的,褚歸去了郵局,到衛生所時遲了十來分鐘,擁堵的人群已在兩邊排成了縱隊,讓出中間大門的通道。




複診的在左邊,新增的在右邊,不是專門找褚歸的直接進。和井然有序的左邊隊伍不同,右邊的隊歪七扭八,亂糟糟得像逢十的大集。




繞了數百米的田勇幾分鐘前無功而返,在門口守株待兔,瞅見褚歸的身影后立馬衝過去三言兩語交代清楚情況,領他從後門進入衛生所。




複診的、本公社的、外公社的,數量超乎了眾人的想象,曾所長派了兩個人分別通知公社幹部和縣衛生院,他們小小的衛生所是決計無法承擔如此多人就診的。




作為青山公社的醫療合作社,公社社員每年交五毛錢,便能在衛生所享受治病免掛號費、門診費、出診費、注射費,僅支付藥費的待遇,而衛生所由此產生的開支,不足部分由公社、生產隊共同補貼。




合作醫療的模式施行當地就醫,當然並不是指非本公社的人他們不能治,只是會多收點錢罷了。平日衛生所的人不多,其他公社的人來了直接治便是,今日外來的人隱隱超了本公社的社員一頭,曾所長不得不請公社的幹部出面。




右邊隊伍的人劍拔弩張,其他公社的人得了張川的話,天一亮就在衛生所外面候著了,為此昨晚青山公社形同虛設的招待所頭一次爆滿。




沈家良所在的公社位於縣城的另一頭,與青山公社相距甚遠,兩公社的人通常一輩子沒什麼交集。




兒子今天又犯病了,媳婦以淚洗面,嫁過來七年,他承諾的好日子一點沒過上,人彷彿老了二十歲。




沈家良木愣愣地坐在床上,腦袋裡回想著他媽剛才的那番話,內心陷入痛苦的煎熬。




媳婦今晚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縫衣針恍惚間扎進指腹,她疼得嘶了一聲,沈家良回過神:“小燕怎麼了?”




“沒什麼。”彭小燕放下針線,看著面容疲憊的丈夫,嘴唇動了動,“他們說青山公社來了個京市的醫療專家,醫術特別厲害,我想帶長拴去青山公社,請專家看看長拴的病。”




“你聽誰說的?”疑惑蓋過了驚喜,青山公社那麼偏遠,怎麼會有醫療專家,沈家良不太相信。




“趙大姐說的,她孃家妹妹嫁到公社,她妹夫家的親戚有個工友老家是青山公社的。醫療專家的事在青山公社都傳遍了,他下大隊巡診,把那些病人全治好了。”經了多人的口,事實逐漸帶上了誇大的成分,但彭小燕宛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京市的專家,一定跟別的醫生不一樣。




“好,我去找媽拿錢。”媳婦抓著衣袖的手擰住了他的心尖,沈家良深吸一口氣,無論如何他是不會放棄兒子的。




拿錢的過程毫無意義地不順利,沈家良捱了一頓罵,倔驢般地跪在地上,最終討到了一塊錢。




彭小燕擦掉眼淚,捏著那張皺巴巴的一塊錢,如同握緊了兒子病癒的希望。




夫妻倆吹了燈躺在床上,半夢




半醒熬到了雞叫,彭小燕起床做飯,趁機多煮了點當做路上的乾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