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3 章

 二十隻雞保守估計得準備四十個種蛋,楊桂平負責通知村裡人。既為養殖場,自是不能讓賀岱嶽自掏腰包,他讓王成才算了下,一個種蛋記兩個公分,每家上限十公分。

 “對了,村裡人託我問你個事。()”楊桂平磕了磕菸斗裡的殘灰,他們有幾l戶想自己養豬,你看行不行??[”

 賀岱嶽提出辦養殖場,村裡人以為他少說得養個幾l十頭豬,滿懷期待地盼著坐享其成,結果轉眼四月底快五月,一年度了二分之一了,養殖場的豬攏共才十四頭,抵不上往年全村加起來的數。

 某些人一琢磨,刨除年底的任務豬,轟轟烈烈地辦養殖場,他們的光景怎麼竟今不如昔了?

 找楊桂平提意見的全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勤快人家,他們倒不是胡攪蠻纏,誰辛辛苦苦不是奔著過好日子。

 他們想養豬,完全是因為有那個能力,與賀岱嶽的養殖場互不相干,楊桂平沒立場反對。

 “行啊,為啥不行!”賀岱嶽百密一疏,他光顧著他的養殖場,讓村裡人受了誤導,“怪我考慮不周。”

 “哪怪得了你,建養殖場確實是你提的,但你從頭到尾說過不讓他們養豬的話沒?”楊桂平是非分明,原因各自心裡清楚,若真是賀岱嶽的錯,那些人早吵吵了。

 養豬耗時耗力耗糧食,賀岱嶽擔了所有風險,不求他們感恩戴德便是賀岱嶽人格高尚了。怪他考慮不周?楊桂平沒那麼糊塗。

 他們願意養養吧,反正不佔村裡的資源。楊桂平重新將菸斗掛回腰間,鼓勵賀岱嶽放開膽子去做,用他自己的話說,不成還有萬里大山,過年少不了一口肉吃。

 楊桂平小腿乾涸的泥痕曲線蜿蜒,如同山脈起伏,困山村的田、困山村的地、困山村的山,皆是困山村民的底氣。

 聊完正事,楊桂平關心了幾l句賀岱嶽手腳的傷,馬上收麥子了,他急需賀岱嶽打頭陣。

 “楊叔你放心,麥收我一定衝在最前面。”賀岱嶽活動活動手腳,距離受傷已過去近兩月,他自我感覺恢復良好。

 地裡的麥子通常在五月初收割,他剛剛掐了粒麥仁,乳白的漿水代表它尚未成熟,接下來的日子怎麼都夠他痊癒了。

 吃了賀岱嶽的定心丸,楊桂平笑呵呵地挽褲腿下了田,且不到收工的時候呢。淤泥深深陷著楊桂平的雙腿,他費力在田間行走,脊背前傾,花白的頭髮濺上泥點。

 老咯,楊桂平明顯感受到了身體的遲鈍,他稍稍喘了口氣,繼續堅定地向前。

 賀岱嶽長身環顧,和楊桂平一般的人四散於田野,他們用拼命勞作換取溫飽,從上一輩到這一輩到下一輩,命運彷彿一條筆直的看得到終點的羊腸小道。

 曾經的賀岱嶽也是行走在羊腸小道上的芸芸眾生之一,前面是終點,他選擇了向上看,奮力抓住外界探入的旗杆,一躍跳到了另一條寬闊無際的大路。

 視野中的大路崎嶇,但賀岱嶽知道翻過它,前方盡是坦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