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194章 千年農業稅,血淚消亡史

 而且在這個踢打的過程中,灑出來的糧食農民還是不能帶走的。 

 這一部分被稱之為耗餘,這是地方官府和官員最重要的灰色收入來源之一。 

 而一條鞭法規定所有田賦、徭役,甚至是雜稅都要改成現銀交易。 

 貨幣的出現抹除了實物交易中可能存在的絕大部分損耗,給農民又卸下一些負擔。 

 這個舉動後世比較有爭議,但是對於當時的明朝而言,確實是有短期利處的。 

 官府徵稅拿到現銀之後,就可以直接去市場上按需來購買物資。 

 相當於給予了官府向市場主動注入流動性的權力,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可以說張居正的新政,已經體現出了商品經濟思路的雛形。 

 張居正的打算是增加底層的可支配收入,同時倒逼富人把財富拿回社會中重新流通,然後再用貨幣化的高效方式大幅提高經濟擴張速度。 

 社會財富增加上來之後,自然就會彌合一些社會矛盾,再輔以朝廷拉動內需的辦法。 

 如果能做成的話,明朝就還有得救。 

 但是張居正的思路太過超前,而且所推行的政策已經不僅僅是觸碰他人利益那麼簡單了,根本就是直接從利益階級嘴裡搶吃的。 

 當時之所以可以推行,完全是靠著張居正一手遮天的權勢,暫時壓制住了所有的反對聲音。 

 所以一條鞭法隨著張居正的過世也迅速人亡政息,地主階級捲土重來。 

 諷刺的是,明朝最後說白了就是收不上稅窮死的。 

 財政收入不足以發軍餉,所以就只能繼續剝削農民。 

 而農業稅賦越高,流民就越多。 

 流民多了,農業稅就更收不上來了。 

 隨著李自成的起義軍部隊也越發龐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海瑞:儘管張居正在個人行為上有一些缺點,但不得不說張居正是當時朝廷中的一位傑出人才,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都有著非常出色的才能。 

 張居正剛剛才從挖墳掘屍的慘禍中回過神來,當聽到自己死後被抄家、妻子被毀容、長子受辱自殺時,他整個人被氣得渾身顫抖。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那些反對者為什麼要禍害他的家人? 

 他痛苦的閉上雙眼,內心萬分悲涼,被殘酷的現實打擊得體無完膚。 

 他可以容忍自己為了理想不得好死,但不能忍受家人因為他的緣故而受到牽連。 

 這一刻,他不禁自我懷疑,自己做錯了嗎? 

 他一心為了報效大明,不惜得罪整個士紳階級。 

 可到頭來,不僅自己結局悲慘,就連家人也受到連累,死的死,傷的傷。 

 他為了大明,值得嗎? 

 而且他最痛心的一點,是他從小教導的皇帝到頭來居然會抄他的家,這才是讓他破大防最重要的原因。 

 他悉心教導陛下,可為何陛下如此待他? 

 這一刻,他迷茫了,不知道改革應不應該繼續下去。 

 為了改革,文武群臣反對他,連他死後也被挖墳掘屍,陛下也要抄他的家,家人非死即傷。 

 如此種種,讓他堅定的內心再次動搖。 

 最終他深深的嘆了口氣,彷彿老了十歲似的。 

 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的悽慘遭遇,他都不能視若無睹。 

 可要讓他放棄改革,放棄他的理想抱負,他又不甘心。 

 為今之計,還是等晚上直播再說。 

 等主播告訴他改革的來龍去脈,他再做決定也不遲。 

 說不定到了那時,他可以找到解決之道。 

 既能成功推行改革,又能全身而退。 

 【接過張居正遺志並加以改進的人,就是清朝皇帝雍正。 

 雍正一繼位就推行號稱一條鞭法升級版的火耗歸公、攤丁入畝、永不加賦的政策。 

 其中火耗就是明朝時期所說的耗餘,雖然後來繳稅改成了使用銀子的政策,並保留了下來。 

 但是地方官府以“融化碎銀鑄成官銀過程中,加熱材料使用費和銀子的損耗”作為理由,給耗餘換了一個新名字,繼續從老百姓身上刮油水,屬於是換湯不換藥。 

 雍正的新政就是宣佈從此之後,國家作為徵稅者主動替大家承擔這部分損耗支出。 

 而所謂丁則是指的丁賦,也就是農戶的人頭稅。 

 雍正在重啟張居正死後被廢止的稅跟田走的基礎上,把過去需要單獨徵收的人頭稅也融合到了土地稅這個資產稅裡面去徵收了。 

 等於是把生產資料的多寡和納稅的多少真正做到了匹配,最大程度防止地主通過瞞報人口來避稅,這已經很接近現代商品經濟框架下的稅務思路了。 

 同時,雍正還規定,土地擁有者不再需要因為人口增長而多繳稅。 

 如此一來,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讓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民可以通過多生多幹,最終實現多產,而不必擔心被不斷增長的人頭稅榨乾。 

 用今天的話概括就是交夠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完全就是商品經濟環境下的稅收策略。 

 雍正的改革直接激發老百姓的墾荒熱情,人口和可耕地面積都因此迎來了快速增長。 

 雍正皇帝推行這樣的改革不是沒有遇到阻力,相反阻力相當之大。 

 攤丁入畝極大的影響到了地主、官員、士紳和勳貴階層的既得利益,所以他們百般阻撓。 

 面對這樣的情況,雍正只能用屠刀開路,最終還是靠著絕對的皇權確保了新政的推行。 

 不過他自己也被冠以了抄家皇帝的惡名,在他死後,關於他的惡評層出不窮。 

 甚至直到今天,電視劇裡的雍正絕大部分時間也是以無情冷酷的負面形象出現,連他的兒子十全老人乾隆都不敢全盤接手雍正的新政。 

 在小農經濟既得利益集團、大地主和勳貴們的遊說和恐嚇之下,乾隆被迫取消了一部分雍正的改革政策。】 

 雍正:朕總算是明白為什麼說改革勉強成功,原來被弘曆取消了一部分改革政策。 

 一想到自己耗費一生的改革成果被親生兒子破壞了,他就氣不打一處來。 

 他辛苦操勞一輩子,才好不容易成功推行改革。 

 可這個不成器的兒子居然因為利益集團的反對就妥協,讓他費盡千辛萬苦才成功的改革成果大打折扣。 

 身為大清皇帝,怎麼能因為利益集團反對就妥協呢,這是何等的軟弱。 

 乾隆:那麼多文武大臣上奏摺反對,朕也是迫不得已才妥協的。 

 他剛一登基,滿朝文武群臣就請求廢除先皇的改革政策。 

 那時他畢竟剛剛登基,根基還不穩,適當的做一些妥協,可以有助他快速站穩腳跟。 

 況且,他也不是全然否定先皇實施的政策,只是取消了一部分而已。 

 各朝的皇帝看完張居正和雍正改革的政策後,一個個若有所思。 

 誠然,這兩人的改革措施確實可以極大的減輕老百姓負擔,但遭遇到的阻力也是巨大的。 

 想要推行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就要得罪整個士紳階級,遭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哪怕他們身為王朝的統治者,也不敢輕易施行這種改革政策。 

 不過相比於第一次張居正的改革和第二次雍正的改革,各朝古人對第三次後世的農業稅改革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