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00章 來自老父親的公開聲明

 第200章 來自老父親的公開聲明 

 經過主播詳細說明的緣由,張居正也終於明白君臣之間存在的嫌隙。 

 他之前一直把師生關係放在君臣關係前面,總是以一副嚴師的面孔呈現在小皇帝面前。 

 這才導致他忽略了小皇帝內心的感受,最終釀成大禍。 

 現在經過主播的提醒,他已經明白該怎麼做了。 

 他此時此刻已經轉變好了思想,始終要把君臣之道放在心中,給予小皇帝應有的尊敬。 

 其次就是嚴師的身份也不再適合,小皇帝明顯已經不喜歡,要轉變成慈師的形象,時刻給予小皇帝應有的關懷。 

 唯有如此,才能讓小皇帝感受到他的慈愛,避免悲劇重蹈覆轍。 

 張居正:陛下,等會直播結束後,臣陪你練習自行車。 

 小萬曆:張……張先生……一言為定…… 

 小萬曆激動不已,一雙烏黑的大眼珠子異常明亮,小臉上滿是燦爛的笑容。 

 張先生以前對他一直都很嚴厲,動輒訓斥,讓他對張先生又怨又敬。 

 現在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他的好日子要來了。 

 這一刻,他不得不感謝主播。 

 要不是現在朝廷財政吃緊,他真想重金打賞主播。 

 正因為主播告訴張先生以後會發生的事,這才讓張先生一改往日的嚴厲,對他轉變這麼大。 

 看到小皇帝臉上開心的笑容,張居正這才深刻的明白以前的教育方式錯得有多離譜。 

 不過好在為時不晚,主播所說的還沒有發生,現在還來得及彌補。 

 相信經過這一次,他和小皇帝的關係可以融洽,不會再遭到清算。 

 搞定了身後事,他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改革,這才是最要緊的。 

 原先歷史中的改革以失敗告終,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小皇帝的清算,但也應該是有其他因素的。 

 只要找出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然後對症下藥,那他相信這一次改革肯定可以成功。 

 張居正:主播,我想請問一下,後世認為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他身在居中,對改革失敗的原因看得不全面,唯有從後世尋找答案。 

 畢竟後世距離大明王朝有好幾百年,能夠更加全面的分析改革的形勢,從而找出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 

 蘇晨看到張居正提的問題,由於張居正改革在整個封建社會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很樂意就這個話題多說幾句。 

 “張居正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明朝的財政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觀,社會經濟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為垂危的大明王朝贏得了生存的轉機。” 

 “但是,張居正去世後,在保守派的激烈對抗下,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 

 “張居正本人也成為了改革的犧牲品,落得個人亡政息的結局,明朝也繼續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對於張居正改革失敗的原因,後世學者認為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雍正:大明實亡於萬曆,更準確的說,張居正改革的失敗,標誌著大明王朝開始走向滅亡。 

 到了萬曆時期,大明就已經呈現頹勢,在走下坡路了。 

 張居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挽救了大明的衰落,讓大明走向中興的道路。 

 但好在張居正一死,其一系列改革也偃旗息鼓,這才給了他大清崛起的機會。 

 否則要是真按照張居正改革那樣搞下去,哪裡還有他們滿清什麼事。 

 從這一點上來說,他非常感謝萬曆皇帝和那些反對派大臣,及時扼殺了大明中興的勢頭。 

 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此刻深感後悔,現在回想起對張居正死後清算的決定感到深深的懊惱。 

 當初張居正病逝後,他為了儘快坐穩皇位,選擇拿張居正開刀。 

 誠然這其中有對張居正不滿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為了獲得反對派的支持。 

 為此,他不惜推翻張居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可直到一兩年後,隨著他全面接手朝政,他才更加深刻明白張居正改革的重要性。 

 可到了那個時候,他即便是後悔也晚了,再想重啟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已經根本不可能了。 

 “首先,改革失去了皇帝和太后的支持。” 

 “張居正擔任萬曆皇帝時期的內閣首輔,擁有絕對的權力。” 

 “同時張居正還是萬曆皇帝的授業講師,萬曆年幼的時候,對張居正可以說是言聽計從、畢恭畢敬。” 

 “可是隨著萬曆漸漸長大,尤其是年滿十八歲之後,已經可以獨立處理朝政,並且想自己親政。” 

 “但是張居正卻不肯放權,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仍然緊緊抓住權力,不願意把朝政大權交給萬曆。” 

 “這讓萬曆對張居正起了疑心,懷疑的種子一旦埋下,就難以拔除。” 

 “於是萬曆產生了逆反之心,對於張居正也由以前的敬畏和忌憚轉為產生嫌隙和不滿。” 

 “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真正掌握了權力。” 

 “為了恢復帝王的權威,發洩這麼久以來壓抑在心中的對張居正的不滿,也為了取得張居正反對派的支持。” 

 “從而對張居正進行了清算,廢除了張居正的改革。” 

 “隨著張居正的身敗名裂,所推行的改革也因失去制度支持最終失敗。” 

 李太后:張先生,卻不想是哀家害了你,哀家對不起你。 

 一想到張先生最後慘被清算也有她的因素,她不禁流露出懊悔的神情。 

 其實,張先生早就有隱退的意願,只是她一直沒有應允。 

 畢竟她們母子兩人需要有一個依靠,要不然容易被那些大臣欺負。 

 她一個弱女子,兒子年紀又那麼小,孤兒寡母的震懾不住朝堂。 

 也正因為如此,她才不讓張先生隱退,希望張先生能夠留下來幫助她們母子。 

 可卻沒有想到,就是因為她的這個決定,最終導致張先生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張居正:太后千萬不要這麼說,這其中的過錯在臣身上,臣不應該貪念權力,應該早點隱退的。 

 雖說他有提出過早些隱退的想法,只是李太后沒有應允。 

 但最根本的還是他自己捨不得手中的大權,於是半推半就的答應下來了。 

 歸根結底,原因在他自己,和李太后的強制要求關係不大。 

 他已經考慮清楚,等小皇帝長大之後,他必須把手中的權力慢慢交還給皇上。 

 哪怕他以慈師的形象得到皇上的信任,也必須這麼做。 

 “其次,改革沒有推動和支持改革的社會基礎。” 

 “張居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雖然對於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有好處,但是他的措施不可避免地損害了官僚貴族和地主豪紳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不滿,也得不到他們的支持。” 

 “奪情事件之後,官僚隊伍中的一些開明人士也放棄了對張居正的支持。” 

 “為了掃除思想障礙,張居正提倡經世實學,反對空談,禁止講學和另立學派。” 

 “還殺害了當時著名的心學傳播者何心隱,整頓了64座書院,並且將這些書院收歸國有成為官辦書院。” 

 “這在一定程度上屬於思想專制,在思想活躍、心學迅速發展的當時是不合時宜的,這些行為引起了信仰心學的讀書人和士大夫的反對。” 

 何心隱:我不過教書做學問,怎麼也能遭受無妄之災,我招誰惹誰了。 

 聽到自己被張居正殺害,他頓時忿忿不平。 

 他此生的志願就是傳播王陽明的心學,想要讓全天下每一個學子都能瞭解王陽明心學。 

 張居正要改革,那是張居正自己的事,和他又沒有關係。 

 可張居正為了控制全天下讀書人的思想,居然喪心病狂的拿他開刀,這是何等的荒謬。 

 張居正:我的改革針對的就是這些地主豪紳,他們不搞破壞就已經非常奢求了,哪裡還敢奢望得到他們的支持。 

 他也知道自己的改革缺乏廣大的支持者,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畢竟他的改革損害的就是地主豪紳的利益,得不到他們的支持很正常。 

 至於掃清思想障礙,這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