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00章 來自老父親的公開聲明

 畢竟他的改革措施讓很多讀書人不滿意,難免他們聚在一起妄議國政,進行思想管制再正常不過。 

 不過有一點讓他好奇,這個奪情事件到底是什麼,居然能讓他的支持者放棄對他的支持。 

 看得出來,這應該是一起很嚴重的政治危機。 

 要是能夠知道原委的話,說不定可以提前規避這個危機。 

 想到這裡,他不禁詢問起了主播,主播應該對這事比較清楚。 

 張居正:主播,這個奪情事件指的是什麼? 

 “張居正為國事夜以繼日地操勞,萬曆五年,多年未見的老父親張文明去世。” 

 “按照當時大明祖制,朝廷官員的父母過世,必須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期滿起復為官。” 

 “張居正的改革才剛剛開始,此時離開必然使得改革功虧一簣。” 

 “於是乎,張居正做出了唯一的選擇,奪情。” 

 “明朝的士大夫忠君盡孝的觀念根深蒂固,未能盡孝何來忠君。” 

 “正德朝的大學士楊廷和也是一代名輔,收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即刻辭官回家守制。” 

 “如此一來,對於張居正的奪情,朝廷官員口誅筆伐。” 

 “無論是御史還是六部官員都上疏要張居正辭官回去守孝,給張居正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此時萬曆還不能親政,國家大政均需張居正裁決,不想讓張居正回家守孝。” 

 “最終由萬曆下詔警告群臣,再議論張居正奪情者,誅無赦,非議才消止。” 

 張居正聽聞之後,目光有些複雜。 

 也難怪原本他的支持者會放棄對他的支持,一切都明瞭了,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確實,大明是以孝治天下,對於官員來說更應該遵守。 

 按照大明的禮法,官員的父母去世後,官員應該辭官回老家守孝。 

 這一刻,他不禁深深為難起來。 

 距離他父親去世的萬曆五年還有三年時間,到時候他又該如何選擇。 

 要還是按照歷史上的那樣奪情,那肯定會有很多他的支持者對他心生不滿,至於那些反對派更是不會錯過打擊他的機會。 

 可他要是辭官回老家守孝,那他好不容易剛剛鋪開的改革措施恐怕就要功虧一簣。 

 這種兩難的選擇,讓他一時頗為頭大,不知該如何抉擇。 

 正在荊州老家的張文明從主播口中得知了自己的死期,心中頓時百感交集。 

 他大致也能感覺到自己可能沒有多少年可活,可驟然得知還有不到三年時間,多多少少有些傷感。 

 不過現在可不是悲傷的時候,他還得幫助兒子解決麻煩。 

 不能因為奪情一事,就讓他的兒子腹背受敵。 

 張文明:老夫是張居正的父親,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等老夫去世後,老夫不要求張居正回來守孝,張居正好好推行改革拯救大明,就是對老夫最大的守孝。 

 正主公開出來說明情況,那些改革的反對派一個個臉色難看。 

 好不容易這麼好一個打擊張居正的機會,就這麼被正主輕而易舉的化解了。 

 張居正不禁會心一笑,剛才艱難的抉擇瞬間蕩然無存。 

 “另外,朝廷對於清丈出來的地主的逃稅地,只要把賦稅繳清,就承認土地的合法使用權。” 

 “而不是把地主多佔的土地分給沒有地的農民,所以沒有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這樣也就很難得到農民的支持。” 

 “一條鞭法的實行,雖然減輕了商人和手工業者的負擔。” 

 “但是這兩個階級的力量弱小,沒有形成一股新興的政治力量來支持改革。” 

 “改革雖然有利於國家的發展,但是卻損害了多個階層的利益,所以真心實意支持改革的人很少。” 

 “相反,那些被損害了利益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利用他們在經濟、政治上的權力,不斷對改革進行阻撓和破壞。” 

 張居正:我這也是無奈之舉啊!只是讓地主繳清逃稅地的賦稅,就已經引得地主階級激烈反對了。這要是把地主階級查出來的逃稅地分給農民,恐怕他們非得造反不可。 

 他也不是沒有想過此事,可稍微一想就放棄了這個膽大包天的想法。 

 這要是把地主階級藏匿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他們還不得拼命啊! 

 他的改革措施本就觸碰了地主階級的利益,能把目前的改革措施推行下去就已經很不錯了,再幹一些激怒他們的舉動只會適得其反。 

 他自然是知道支持改革的人不多,但那又怎樣,他依舊要強行推行改革。 

 在他提出改革措施之前,他就已經預料到這種情況。 

 但他不在乎,為了挽救大明的頹勢,再大的阻擾也不能熄滅他推行改革的決心。 

 “最後,張居正本人的性格、做事風格和用人失誤與他身後的悲劇也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張居正是一個在生活上窮奢極欲的人,每次出行排場很大。” 

 “張居正在朝廷中一向是倡導節儉,一再以國庫空虛為理由要求萬曆皇帝和李太后節儉開支。” 

 “但是他只會要求別人,自己卻不能以身作則,註定是得不到皇帝支持的。” 

 “張居正晚年患病臥床之後,舉國為他設壇向神佛祈禱。” 

 “這樣的待遇在皇室家族裡面除了皇帝,都不敢輕易獲得。” 

 “張居正一介大臣卻獲得了這樣大的殊榮,並不是一件好事,臣子受百姓擁戴太過就會招致皇帝的猜忌。” 

 “況且張居正和萬曆兩人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嫌隙,萬曆皇帝本來就對他不滿,這樣一來大大觸犯了皇帝的威嚴,兩人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 

 “在內閣中,張居正獨斷專行,一切事物都由張居正本人說了算。” 

 “即使在他重病居家的時候,也緊緊掌握內閣大權,大事仍然必須交由他裁決。” 

 漢昭帝劉弗陵:這張居正好大的權勢,都快趕得上霍光了。 

 在他看來,張居正一面要求皇帝厲行節儉,一面自己窮奢極欲,這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張居正在重病之後,在全國設置祭壇為自己祈福,這一點做得太過了。 

 像這樣的待遇也只有皇帝才可以享受,可如今一個大臣卻享受和皇帝同等的待遇,這已經不能用狂妄來形容了。 

 看到張居正的權勢,他就想到了朝堂上的權臣霍光。 

 霍光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甚至敢於廢掉先帝,這份狂妄可比張居正大得多。 

 正如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權勢不滿,他同樣也對霍光的權勢不滿。 

 他希望霍光看了張居正悲慘的結局可以收斂一些,不要一再挑釁他的權威。 

 否則,他大概率也會和萬曆皇帝一樣,在霍光死後進行大規模清算。 

 “此外,張居正還閉塞言路,特別不願意聽取其他官員的不同意見,對政敵和意見不同的官員採取打擊壓制的方法。” 

 “這樣一來,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就難以及時解決,政策中存在的問題也難以及時更正。” 

 “等張居正自己發現的時候,可能已經積弊已深、迴天乏力了。” 

 “張居正還喜歡被人吹捧,所以有的官員為了討好張居正,極盡阿諛奉承溜鬚拍馬之事來得到他的重用。” 

 “有阿諛奉承的官員誇讚張居正能與古時候的賢臣相媲美,這也就罷了。” 

 “但有人誇讚張居正堪比堯舜禹,關鍵張居正也坦然接受了,這就有些過了。” 

 “畢竟君臣有別,這樣讓皇帝怎麼想?勢必會加深皇上心中的怨氣和忌憚。” 

 王安石:好傢伙,這個張居正的臉皮不是一般的厚,居然能夠坦然接受堪比堯舜禹的誇讚,這一點上老夫自愧不如。 

 同樣都是改革家,他和張居正的性情差異巨大,這點著實讓他費解。 

 他作為宰相,主導變法,自然也有很多官員阿諛奉承,想要得到他的重用。 

 但對於這樣溜鬚拍馬的人,他深知一旦重用這樣卑劣的人,只會對他的變法事業造成阻礙。 

 所以但凡有官員想通過旁門左道走捷徑,他是不可能重用的。 

 可這個張居正居然非常享受別人的阿諛奉承,更關鍵的是居然還要重用這樣的溜鬚拍馬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