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33章 大清唯一的皇帝

 “所有奏摺均是親手批閱,不假他人之手,有的奏摺上的批語竟達1000多字。”

 “雍正非常認真,他看奏摺時常能從中發現問題,然後非得出結果不可。”

 “如果臣下對他的批示毫無反應,雍正會立馬發火。”

 “雍正氣憤時常常會走極端,並且容易暴怒。”

 “有一次一個官員激怒了他,雍正當即在奏摺上將這個人大罵一通,但是轉念之後,又去讚揚人家。”

 “有時候雍正也能及時認錯,在年羹堯的案件處理完後,雍正曾多次公開認錯,說自己用人不當。”

 “當年,康熙皇帝就曾批評過雍正喜怒無常。”

 “雍正用人有自己的原則,並不一味地拘泥於道德的約束。”

 “在給心腹大臣田文鏡、鄂爾泰等人的諭旨中,反覆強調讓他們不拘資格推薦有才幹的人。”

 “有才者總是恃才傲物,不容易駕馭,但是成就大業的卻多是這樣的人。”

 “雍正認為,在力主革新的時代,必須要重用這樣一幫有才能的人。”

 “而對於昏庸腐敗的無能官員,雍正堅決查處罷免,把他們的位子騰出來給有才幹的人,雍正也因此得到了刻薄寡恩的名聲。”

 “但是,這個名聲對雍正不太公平。”

 “比如對於才幹之臣,雍正則是讚賞有加,給予他們加封賞賜、越級提拔等各種獎勵。”

 “對待有病的大臣,雍正還親自派御醫前往看望,像楊宗仁等都受過這樣的殊榮。”

 “對於政見不同的大臣,只要忠於國家,雍正照樣信任。”

 “例如朱軾曾經反對雍正提出的火耗歸公政策,也反對西北用兵,但他有才幹並且忠於朝廷,所以雍正仍然信任他。”

 “而李元直是監察御史,在奏摺中談到雍正時言辭頗為激烈,雍正明白他沒有惡意,仍舊讓他直言無妨。”

 “這些都說明雍正在用人上是非常重視才幹的,也因此在雍正身邊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幹的人。”

 雍正:朕唯才是舉,何來刻薄寡恩之說,都是那些讀書人故意編排朕。

 不用想也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抹黑他,無非就是他的一系列改革侵犯了那群讀書人的利益。

 他銳意改革,強行推動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那時就知道肯定會有讀書人對他不滿。

 他對此早有預料,絲毫不會感到意外。

 在他活著的時候,那些讀書人不敢多說什麼。

 但等他去世後,不用想也知道,那些讀書人不會放過抹黑他的機會。

 “雍正一生共有八個后妃,這在歷代皇帝中都算是少的了。”

 “雍正當皇子時只有一妻一妾,即位後為了多生子嗣才納了幾個妃子。”

 “正因為雍正潔身自好,他的身體狀況一直很好。”

 “但是即位後他夜以繼日地操勞,事必躬親,最後還是病倒了。”

 “雍正十三年,57歲的雍正在圓明園突然感覺到身體不適,可他並沒有在意。”

 “出人意料的是,幾天後就駕崩了。”

 “關於雍正的死因有許多種說法,有的說是服食丹藥中毒而死,也有的說是中風而死,但都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

 “所以,雍正的死成了一個歷史之謎,但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雍正是積勞成疾因病去世的。”

 “除了自己生日外每天只睡四小時,這樣的工作強度任誰都會積勞成疾,無法長壽。”

 “雍正的一生伴隨著許多謎團,從他的登基到他的去世,總讓人琢磨不透。”

 “雍正在位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這對清朝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意義。”

 “雍正及時革除康熙朝弊端,使清朝更具活力。”

 “歷史上的雍正擔負著許多罵名,弒兄、逼母、屠弟等,但是作為一個帝王,不能僅僅從道德方面來對他進行評論,而是應該看到他為清朝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從這點上來說,雍正堪稱一個英明有為的君主。”

 朱元璋:好傢伙,每天只睡兩個時辰,比咱還要勤政。

 聽到雍正除了自己誕辰那天只睡四個小時,一向以勤政自得的他都不禁有些汗顏。

 他自認為自己的勤政遠勝於歷朝歷代的帝王,為此他還沾沾自喜。

 但和如今的雍正比起來,他每天夙興夜寐的勤政似乎算不得什麼了。

 不過很快他就想開了,至少他沒有因為積勞成疾而因病去世。

 光是這一點,就比雍正要高明得多。

 不過雍正累死這件事倒是提醒了他,適當的休息是非常有必要的。

 為了避免自己操勞成疾,看來他以後也需要注意一下,不能太過勤政。

 “雍正皇帝被後世史家學者評價為‘宵衣旰食,夙夜憂勤’。”

 “縱觀雍正十三年的在位生涯,這樣的評價確實是實至名歸。”

 “鑑於即位不正的謠言,雍正皇帝自即位起,就立志向天下人證明自己是合格的皇位繼承人,是合格的皇帝。”

 “所以雍正從即位到駕崩,一直都非常勤政。”

 “白天接見大臣,討論處理各地政事,晚上認真批閱各地奏章,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不足四個小時。”

 “一年365天,只在自己生日時休息一天,其餘時間都在工作。”

 “相對於兒子乾隆皇帝的六下江南,雍正皇帝自即位後,從沒御駕出巡過。”

 “而在處理政事上,雍正皇帝非常的務實、嚴謹、事必躬親,這一點從他批閱奏摺時就能看出來。”

 “從現今遺留的奏摺實物來看,雍正皇帝每御覽一份奏摺都會寫上硃批,少則幾字,多則上千字。”

 “難能可貴的是,即便雍正日理萬機,但是硃批依舊寫得十分工整,很少塗抹。”

 “如今故宮中現存的雍正皇帝硃批奏摺有35000件,滿文奏摺有6600件,總批文累積起來有上千萬字之多。”

 “此外,雍正皇帝堅持日復一日的勤政,並不只是為了向天下人證明,而是心中有國有民。”

 “正是因為這份責任心,促使著雍正時刻警醒著自己,不敢有絲毫懈怠。”

 “所以,雍正皇帝也經常提醒和督促大臣要勤於政事。”

 “雍正曾對大臣們這樣說過,如果守成之君,不能勤奮學習治國經驗,是很危險的。我這樣勤奮,你們怎麼能貪圖享樂,切記不要失職。”

 “常言道上行下效,雍正皇帝的日夜勤政,影響了全國各地官員。”

 “各地官員都以皇帝為榜樣,勤奮處理政事不敢懈怠。”

 “綜上我們可知,雍正皇帝真堪稱是我國曆史上一位最為勤政為民的皇帝。”

 各朝古人聽到雍正的勤政為民,不禁羨慕萬分。

 他們當今皇上要是也能有雍正皇帝這般勤政為民,他們真不敢想自己的日子會有多麼好過。

 可偏偏他們沒有那個福氣,遇上這種勤政為民的好皇帝。

 其他朝代的古人感觸還不深,但對雍正時期的老百姓而言,他們無比感激上天賜予當今皇上。

 正是因為當今皇上一系列的改革,才使得他們老百姓的賦稅壓力大減,生活好過不少。

 他們老百姓現在唯一的期盼,就是希望當今皇上可以注意身體,不要那麼操勞,這樣才能活久一些。

 “一直以來,無論是史學家還是民間對雍正的爭議都非常多,在位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三年。”

 “但他的一生與兄弟鬥,與權臣鬥,與官僚體制鬥,與天下士紳鬥。”

 “雖然每一次勝利的都是他,但這些也熬幹了他的心血。”

 “雍正所處的歷史時期非常特殊,他的父親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上,他的兒子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上,也是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上。”

 “雍正處在康乾盛世的中間尷尬位置,自身不僅經歷了人們津津樂道的九王奪嫡,還有著篡位、弒父、暴斃等種種疑團謎案。”

 “但是這些爭議,都不能否定雍正的政治才能和豐功偉績。”

 “雍正勤於政事,事必躬親,以極快的速度扭轉了康熙晚年留下的種種弊病。”

 “雍正在執政期間,針對康熙晚年存在的官吏腐敗、國庫空虛等現象,進行鐵腕政治改革。”

 “正是由於雍正繼位後的一系列改革,大力推行新政,才使得康熙開創的盛世延續下去,也為乾隆將這個封建王朝盛世推向新的巔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體來講,雍正的新政是圍繞治吏進行的,通過新政使當時的清朝廷政通人和、國庫充盈,為清朝廷盛世走向新的巔峰發揮了關鍵作用。”

 “雖然乾隆繼位後,把雍正時期的一些新政廢除了。”

 “但這不能說明雍正是錯的,而主要原因是乾隆想要個好名聲,並且雍正的新政一直影響著後世的整個清朝。”

 “可以說雍正的改革,達到了封建王朝前所未有的高度。”

 “沒有雍正的付出,乾隆不可能輕而易舉的實現盛世巔峰。”

 “雖然雍正在位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對後世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雍正聽到自己得到後人的認可,無比欣慰的微微一笑。

 身為皇帝,自然是希望自己死後能有一個好的名聲流傳後世。

 但與此同時,他也知道一旦自己強行推動改革,身後名可能不會好。

 畢竟他的一系列改革觸犯了全天下讀書人的利益,那些讀書人不抹黑自己都已經謝天謝地了,更別指望他們會認可他為了天下老百姓所做的一切。

 可為了大清帝國,為了全天下的老百姓,即便身後名被惡意詆譭,他也會義無反顧的推行一系列改革,不會向那些官僚士紳妥協。

 而事實也正如他所料,在他去世後,那些讀書人就把篡位、弒父、暴斃等莫須有的髒水往他身上潑。

 但好在後世人給他平冤昭雪,認可了他的政治才能和豐功偉績。

 既然已經知道自己的功績被後世人認可,那他推行改革將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