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34章 君主集權達到頂峰的標誌

 “這些奏摺上,大多有雍正親筆書寫的批語,少則數字,多則近千字,甚至上萬字。”

 “經過學者的統計,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間,批奏的文字大約有一千七百萬字。”

 “而在奏摺之外,雍正時期的題本和奏本還有十九萬餘件,每日平均批閱題本在四十件以上。”

 “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讓雍正基本沒有時間離開自己的書案。”

 “根據《雍正起居注記載,每天清晨五時,雍正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白天同臣下接觸,議決和實施政事,晚上批閱奏章,忙碌的工作常常要持續到深夜子時。”

 “即使吃飯和休息的時候,雍正也是不忘處理政事,不敢貪圖輕鬆安逸。”

 “對雍正來說,以一人治天下的代價,便是不巡幸、不遊獵,日理萬機,終年不息。”

 “雍正皇帝的勤政,對他的繼承者來說卻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乾隆十三年,被正式任命的軍機大臣已多達十三人,而協助皇帝處理奏摺已經成為軍機大臣的主要工作。”

 “在乾隆一朝留存的奏摺中,最為常見的硃批,只有知道了三個字。”

 和珅:皇上硃批的知道了三個字,相對來說重要性差一些,是一個知會上的,表示皇上看過了。

 皇上的硃批一般有好幾種,除了已閱,還有就是有旨意和另有旨。

 有旨意就是另外還有處理意見,就這樣提示大臣還有其他的,具體意見在後邊。

 或者是另外皇上已經處理了,讓大臣關注另外的旨意。

 雍正皇帝當初設立軍機處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提高效率,讓皇上的意志更容易貫徹。

 雖然他很欽佩先皇雍正皇帝的勤政,但也知道繼任者當今皇上肯定是不會效仿的。

 畢竟先皇就是因為太過勤政,每天勤勤懇懇,才導致積勞成疾而亡的。

 “在交通和通信並不發達的古代,驛站最主要的功能便是為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提供食宿、更換馬匹。”

 “朝廷的命令就是通過設立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驛站,被直接送達到地方官員手中的。”

 “儘管看上去形式落後,但皇帝與他的龐大帝國之間卻保持著有效而緊密的聯繫。”

 “經由驛站傳遞的大多是根據皇帝的命令,不經內閣之手,由軍機大臣迅速秘密辦理的政務。”

 “但無論用何種發佈命令的手段,軍機處都成為了清朝政治體制中名副其實的中央樞紐。”

 “在這樣的權力格局中,內閣演變為一個日常的行政部門,議政王大臣會議則徹底喪失了存在的意義。”

 “在此形勢下,已經將所有權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的乾隆皇帝,於乾隆五十八年下令取消了議政王大臣的職務名稱,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也隨之消失。”

 “對於皇帝來說,軍機大臣成了他管理國家政務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這樣緊密的聯繫之中,軍機大臣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起草旨意那樣簡單。”

 “他們需要隨時聽候皇帝召見,以備諮詢,參與高級和重要官員的選拔,與有關部門官員商議大政,甚至是審理重要案件。”

 “他們既為行政首長,又有機會參與機密,同時還兼管部務,可謂位高權重、聲名顯赫。”

 “但除了地位與名聲之外,他們手中已沒有了任何屬於自己的權力。”

 “這些經歷層層選拔和多年磨練,最終得以進入權力核心的大清王朝的精英們,只能作為秘書和智囊,協助皇帝管理國家了。”

 李世民:通過軍機處來發布命令,把所有權力都集中到皇帝一個人手中,這個辦法妙啊!

 他雖然是大唐的皇帝,有著絕對的威嚴,但有時候也會受制於宰相。

 但凡是皇帝,就沒有不想集中皇權的,不受任何人的制約發號施令。

 他也是一直這麼做的,可收效甚微,遇到的阻力太大,但現在雍正設立的軍機處給了他啟發。

 要是他也能在大唐設立軍機處類似的朝廷機構,讓軍機大臣協助他管理大唐,再也不受掣肘的行使皇權,光是想一想就讓他興奮。

 “乾隆四十年,皇帝在檢閱侍衛時發現了儀表堂堂的和珅。”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二十七歲的和珅便被皇帝提拔為戶部右侍郎、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

 “儘管乾隆皇帝規定,非奉特旨,軍機大臣既不能看奏摺,也無權議論國家大政。”

 “但在得到最高統治者的寵信後,官員們便能夠掌握更多的權力。”

 “公元1795年,做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將皇位禪讓給兒子嘉慶,自己做起了仍然掌管國家大事的太上皇。”

 “而和珅手中的權力也達到頂峰,在擔任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的同時。”

 “和珅還兼管著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取得了皇帝之下獨一無二的最高權力和最高威望。”

 “頗有挾太上皇以號令皇帝之勢的和珅,讓沒有實權的嘉慶皇帝也不得不小心謹慎。”

 “在私下見面時,嘉慶甚至允許和珅不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以至於許多人私下裡稱和珅為二皇帝。”

 “嘉慶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

 “僅十天之後,嘉慶皇帝便宣佈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

 “為了防止再次出現軍機大臣專權,嘉靖皇帝開始了對軍機處的大力整頓。”

 “嚴禁內外官員將所奏之事通知軍機處,嚴禁朝臣阿諛逢迎軍機大臣,親王不得入值軍機處,軍機大臣與御前大臣不得相兼。”

 “為防軍機處洩密,嘉慶皇帝還特地命都察院派監察御史一人,在內務府值房輪流值班監視。”

 “經過這一系列的建章立制,軍機處大為改觀。”

 “在嘉慶二十三年修訂的《嘉慶會典中,正式出現了辦理軍機處名目,軍機處至此才成為一個名正言順的中央權力機構。”

 “其後,道光皇帝又於道光三十年頒佈軍機處章程九條,軍機處的規章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軍機大臣的權限更受到了嚴格控制。”

 “不僅難以與過去的相權相比,甚至連雍正、乾隆時期的情形也無法企及。”

 “一個完整的高度中央集權的政府框架已日趨完善,天下政務總歸一人處理,使得封建皇權達到了無以復加的頂峰。”

 “在清朝權力分配的版圖中,再沒有一個職位能夠威脅至高無上的皇權。”

 嘉慶:雖然太上皇在彌留之際告誡朕不要殺和珅,但朕認為除掉和珅是非常必要的。

 父皇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費相當驚人的,個人開銷也相當大。

 而和珅在這方面恰恰滿足了父皇的這種需求,這也是和珅討得父皇特別寵信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過大臣彈劾奏參和珅的,事情都被父皇壓下了。

 可以說父皇很看重和珅,很信任和珅,也有些離不開和珅,所以才庇護著和珅。

 哪怕是在父皇臨終之際,給他留下遺言切勿殺和珅。

 但他對父皇的遺言並沒有聽從,最終還是選擇除掉了和珅,這是他在政治上考量的結果。

 和珅在乾隆年間仗著父皇的寵幸,貪得無厭,專橫弄權。

 甚至還暗中培植自己的權力網,試圖將他這個新皇架空。

 而且和珅曾在他面前展現出極端的傲慢和不敬,完全沒有將他放在眼裡。

 甚至還越過他奏請父皇來為自己謀取爵位,他對和珅的仇恨早已根深蒂固。

 再一個就是他正式掌權後,國庫已經變得空虛,急需充實財政收入。

 而和珅貪汙嚴重已是人盡皆知,他希望通過抄家和珅的家產來填補國庫的空缺。

 他除掉和珅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維護皇權。

 他作為新皇帝,需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展示決斷力和皇帝的威嚴。

 而打擊權臣和珅可以讓他樹立起自己的權威,從而穩固政權。

 所以他除掉和珅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是他深思熟慮之後決定的。

 “在沒有對手的政治格局裡,最容易滋生的便是統治者的盲目自信和固步自封。”

 “但在統治者的視野之外,變革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主題。”

 “在嘉慶、道光和咸豐皇帝執掌清王朝命脈的六十年裡,工業革命的成功,使英國一躍成為佔有世界陸地總面積四分之一的龐大帝國。”

 “通過一系列戰爭、購買、兼併等手段,新成立的美國的領土也從大西洋西岸擴展到了太平洋東岸。”

 “已經將世界瓜分殆盡的歐洲強國,開始將目光移向亞洲東部最後一片完整的大陸。”

 “即將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清統治者們,卻沒有他們祖輩的眼光與魄力。”

 “在需要通過改革的方式隨時調整國家政策的時候,遵循祖製成為清朝當政者應對變革的最基本態度。”

 “而在東西方文明的直接衝突中,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又不得不進行名為新政卻不觸動封建統治根基的政革。”

 “這種封閉保守的態度,最終將代表皇權專制的軍機處推向覆滅的邊緣。”

 “1911年四月,隨著責任內閣的建立,軍機處徹底被廢除退出歷史舞臺。”

 大清王朝最後的幾位帝王,聽到主播所說的,一個個羞愧的低下了頭。

 面對外部的威脅,他們只能乾著急,卻又無能為力改變這一切。

 他們也想實施新政讓大清浴火重生,但反對派的阻撓不是他們可以對抗的。

 他們雖說是大清皇帝,但一旦新政觸動統治根基,也必然會遭到瘋狂的對抗。

 要是他們強制推行新政,別說拯救大清王朝了,只會加快大清王朝的崩潰。

 面對國內外的嚴峻形勢,大清王朝的滅亡已成定局,遠不是他們可以挽救的。

 雍正很是感慨,自己一手創立的軍機處,最後隨著清王朝的消亡而退出歷史舞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