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35章 曠古爍今的賦稅改革

 第235章 曠古爍今的賦稅改革

 相比較而言,各朝的皇帝對軍機處更為感興趣。

 畢竟軍機處號稱君主集權的頂峰,這是每一個皇帝無法抗拒的誘惑。

 但就各朝的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最為關心的是攤丁入畝。

 清朝雍正皇帝的攤丁入畝之前有提及過,但並沒有涉及很深。

 儘管這樣,各朝的老百姓對攤丁入畝可謂是記憶猶新,一直惦記到現在。

 畢竟攤丁入畝取消了人頭稅,僅此一點就讓各朝老百姓心動不已。

 他們希望主播可以詳細說一下攤丁入畝的相關內容,這樣當今皇上聽完之後,說不定可以體恤他們,從而緊跟雍正的攤丁入畝政策。

 同樣的,各朝一些有遠大抱負的皇帝也同樣期待主播講述攤丁入畝。

 因為他們深深的明白,攤丁入畝對於國家而言意義重大,可以徹底解決土地兼併的頑疾。

 從主播那裡得知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後,他痛定思痛,制定了更適合當前環境的一系列變法政策。

 眾多的變法政策中,解決大宋當前困境最關鍵的就是青苗法。

 “而窮苦的老百姓,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是借來的,可是徭役卻相對要多。”

 蘇晨介紹完軍機處的情況後,接下來又講述其雍正另一個名垂千古的政策——攤丁入畝。

 “可對富人來說,卻絲毫沒有半點影響。”

 王安石:變法政策目前推進良好,我也有信心讓變法大獲成功。

 大明朝各個時期的官員臉色有些不太好看,暗暗在心中責怪主播多管閒事。

 “這麼一來,就造成了一個非常極端的現象。”

 這是他補上了之前青苗法的政策漏洞,再加上借鑑了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而重新改進的。

 各方面的政策中,其中就有最重要的青苗法優化版。

 只要青苗法可以大獲成功,那他的一系列變法就成功了一大半,大宋也可以起死回生。

 “畢竟活就那麼多,你不幹了,其他人均攤的自然要多。”

 “比如雍正力推的多項改革政策都取得了不世之功,以一己之力夯實了大清根基。”

 “其中大名鼎鼎的攤丁入畝政策,更是徹底改變了古代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賦稅體系,堪稱曠古爍今。”

 “丁銀製度的實行,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問題。”

 “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可操作性太大了。”

 “所有的丁銀都是歸地方官來收繳和使用,這就會滋生出一系列的貪汙行為。”

 “明朝時期的地方官員,其實還是非常幸福的。”

 “可是明朝朝廷卻把這一重要的收入,當成了一筆糊塗賬,任意地劃撥給了地方官。”

 “無論是青苗法,還是一條鞭法,都是利國利民的治世良策。”

 “而富足的人家,其實那點丁稅對他們來說是九牛一毛的事情。”

 “可惜這些政策的推行遭遇了士紳階級的極大反對,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人亡政息的結局,令無數人惋惜。”

 “說到封建時代的改革家,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王安石和張居正。”

 “所謂丁銀,也就是按照人口來收取的賦稅。”

 他說不定也能從中借鑑一二,讓青苗法更完善,這樣變法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了。

 “也就是說有錢人手裡的田多地多,卻在丁差方面比較少。”

 “由此可見,自上而下的改革若想取得成績,必須有來自強權的保障,故而封建時代的成功改革多由帝王親自執行。”

 “地方官員和富人之間達成勾結協議,最終受苦受難的,還是普通的窮苦人民,這便是造成社會矛盾激化的一件大事。”

 “因為是按照人口來交稅,那些窮苦人家要是多生了幾個孩子,那身上的負擔可就大了去了。”

 “可是長年累月下來,窮苦人壓根就活不下去。”

 “首先丁銀肯定是要貪汙的,畢竟是不用交給朝廷的。”

 “因為他們可支配的稅收是比較多的,比如丁銀,明朝的地方官就不需要上交給朝廷。”

 現在又來了雍正的攤丁入畝政策,號稱徹底改變延續兩千多年的賦稅體系。

 “丁銀做為一項重要的財政收入,地方官員是非常看中的。”

 就目前全國推行的青苗法優化版,一切都在像好的地方進行。

 “簡單來說,誰家的人口多,那所要繳納的人頭稅也就相對要多。”

 “如此大的貧富差距,只會造成一種現象,那就是窮人活不下去了,去造富人的反。”

 “其次就是富人們可以通過關係,使得自家的丁差減少甚至免除,而窮人的徭役則相對就要增加了。”

 想到這裡,他集中注意力,更加認真的傾聽主播接下來的話。

 “一時之間,是很難看出這件事的弊端的。”

 “在瞭解攤丁入畝政策之前,需要了解一下老百姓當時面對的賦稅情況。”

 要不是怕主播把他們拉黑了,他們真想發送狂轟亂炸的彈幕問候一下主播。

 徵收人頭稅是他們這些官員心照不宣的秘密,現在主播當眾抖了出來,這完全就是給他們找麻煩。

 要是萬一當今皇上注意到了人頭稅,強行把人頭稅收歸朝廷國庫,那他們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大明朝官員的俸祿低得令人髮指,朝廷下方的俸祿也只夠一家老小溫飽而已。

 好不容易徵收的人頭稅可以補貼家用,要是當今皇上聽了主播的話要求他們上繳人頭稅,那他們真的要去喝西北風了。

 “這件事在整個大明王朝時期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直到大明朝滅亡了,在地方上的官員們依舊還是在徵收人頭稅。”

 “清朝建國初期,立刻意識到了這件事的嚴重性。”

 “不過順治皇帝當時還沒有一統天下,只是在部分地區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政策。”

 “尤其是多爾袞看到了丁銀的數量可觀,認為這是朝廷的一項重要收入。”

 “所以多爾袞以順治皇帝的名義,頒佈了一項命令,將人頭稅收歸朝廷所有。”

 “康熙皇帝也早就意識到了這件事的嚴重性,他知道人頭稅這種東西,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可是人頭稅這筆錢,所涉及到的利益群體實在是太強大了。”

 “尤其是康熙當時正在跟吳三桂打仗,八年的戰爭,勝負難料。”

 “即使康熙有心要做出改革,也必須要在打贏了這一戰以後再說。”

 “有兩方面原因需要考慮,第一如果徹底取消人頭稅,那麼各層地方官員將會沒有油水可撈,那麼他們投靠誰可就是未知數了。”

 “第二人頭稅當時在名義上已經完全收歸國有,所以這是康熙軍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等到八年以後,康熙徹底將吳三桂擊敗了,他終於再次想起了這件事。”

 康熙:人頭稅的改革不是那麼容易的,不過好在老四幫助朕完成了夙願。

 他清楚的知道官員徵收人頭稅的危害,這也是大明滅亡的原因之一。

 這種不合理的人頭稅,大明官員把老百姓逼上絕路,最終才引得全國老百姓紛紛起義。

 不過他儘管想要解決人頭稅的危害,但實在是困難重重,讓他無從下手。

 畢竟太多人盯著人頭稅這塊肥肉,大清剛剛立國還不穩定,他要是大動干戈冒險,很可能讓大清的大好局勢付諸東流。

 也正因如此,儘管知道人頭稅對大清不利,他也不得不小心謹慎。

 人頭稅的頑疾由來已久,絕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解決了,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可以。

 不過讓他欣慰的是,他一直看好的老四最終成功解決了人頭稅的危機,讓大清朝得以安穩如山。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頭稅的弊端再次暴露。”

 “康熙統治的後期,土地兼併,隱瞞戶口和逃荒流民的問題再次出現。”

 “吸取了大明滅亡的命運後,康熙對於土地兼併問題非常敏感。”

 “但是他一時間也沒找到去除人頭稅的辦法,只能採取緩衝之策。”

 “在康熙五十一年的時候,康熙喊出了一個驚天地的口號,永不加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