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38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238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各朝古人還注意到主播所說的一點。

 那就是英法聯軍趁著清朝內亂之際,發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了圓明園。

 對於圓明園,各朝古人可太清楚不過,園內有無數的奇珍異寶。

 之前天幕播放的一個視頻,文物逃出大英博物館,就有提到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的事件。

 現在看來,一切都對得上了。

 正是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洗劫了圓明園,搶奪走了數之不盡的文物珍寶。

 清朝晚期,不僅被太平天國給予重創,更是被英法列強趁火打劫。

 各朝古人對於清朝有此遭遇倒是一點不同情,只是有些痛惜圓明園被洗劫一空。

 圓明園裡面不僅僅有清朝時期的珍寶,更有屬於他們時代傳下來的瑰寶。

 “還要允許英國人居住,並派領事。”

 “第三,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對外來商品具有特別強大的抵制力。”

 “在中國歷史上,每次首都被佔領,往往就意味著改朝換代。”

 “按理說,英國擁有如此多的商貿特權,再加上工業革命帶來的製造成本優勢,英國商品應該席捲中國市場,怎麼會沒人買呢?”

 這麼一對比,大清的末代皇帝比大明的末代皇帝差遠了。

 嬴政:棄江山社稷和百姓安危於不顧,直接棄城而逃了,清朝的天子未免也太窩囊了吧!

 “當中國人手中的白銀大部分都用於購買鴉片後,自然就沒有多少錢再購買英國的其他工業品了。”

 “此後,北京就被英法聯軍佔領了50多天。”

 “在這50多天的時間裡,英法聯軍到底做了哪些喪盡天良的事情?”

 “那英國人要怎麼做才能瓦解中國的小農經濟呢?很顯然,就是通過修約迫使清政府進一步開放市場。”

 “在此之前,咸豐皇帝以北狩為名,不顧國家社稷和百姓安危,逃往了承德避暑山莊,直接放棄了帝國的首都。”

 “因而英國人想到的解決貿易額下滑的方式,就是試圖瓦解清朝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就很奇怪,通過南京條約,英國獲得了更多的自由貿易權。”

 “第二,中國的市場需求不同於歐洲,比如在歐洲熱銷的刀叉等商品,在中國根本沒人買。”

 同樣是晚期時候的皇帝,崇禎面對外敵入侵能夠以死殉國。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導致問題的原因,英國人其實知道,大體也可以歸納為三點。”

 “按照條約的內容,清朝要向英國開放廣州等五處通商口岸。”

 蘇晨看到大家如此踴躍,當即答應下來,他也正好要講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歷。

 “第一,英國向中國傾銷了大量的鴉片,而中國的整體購買力又是有上限的。”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這三點原因,除第三點外,其餘兩點都好解決。”

 不過最讓他詫異的是,英法聯軍攻佔了京城,可最後為什麼又主動放棄了呢?

 現在他們的瑰寶沒有留在中華大地,而是被外國番邦掠奪搶走,這讓他們心裡如何能好受得了。

 他不禁搖了搖頭,不由得感慨,大清的皇帝到底是比不過大明的皇帝。

 很多人在彈幕上詢問主播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具體情況,他們想了解英法聯軍是怎麼從圓明園搶走奇珍異寶的。

 “通過1843年簽訂的《中英虎門條約,英國又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劃定租界,軍艦可停泊中國口岸,以及協定關稅等諸多特權。”

 “1856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而大清的皇帝呢,直接放棄了帝國的都城,落荒而逃了。

 “然而,由於當時的英國政府和英國商人不願意放棄鴉片貿易這塊大蛋糕,也不願意迎合中國市場而調整本國的生產。”

 “中國人的需求不同於歐洲人,英國商人根據中國市場的特點調整商品種類就行了。”

 “帶著以上種種疑問,主播就來聊一下這個爆發於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其實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

 “鴉片擠佔了其他工業產品的市場份額,英國商人不賣鴉片就行了。”

 “英國的商品在清朝沒人買,那就多開幾個通商口岸。”

 “到了四年後,也就是1860年的10月18日,英法聯軍就攻佔了北京。”

 “但為何英法聯軍在佔領了北京之後就主動放棄,沒有取清朝而代之?”

 英國想把自己國內的商品賣給清朝的老百姓,進而從清朝賺取大量的財富。

 “然而從1846年英國對華貿易額卻逐年下降,到了1854年英國對華貿易額僅為簽訂南京條約時的58%。”

 以清軍在戰場中表現出來的窩囊樣子,他是不相信清軍把英法聯軍趕出了京城。

 他目前可以看出來的是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為了貿易而戰的。

 “之後的三年依靠通商特權,英國對華貿易額由1842年的96萬英鎊激增至239萬英鎊。”

 思索片刻,由於有用的信息太少,他也沒有想明白其中的關鍵。

 “擴大中國市場,潛在客戶就多了,貿易額自然就上去了。”

 “1854年3月,為了擴大市場,英法美三國的駐華公使拿著一份新擬定的條約組團來到廣州,要求兩廣總督葉名琛在條約上簽字。”

 “這份新條約的內容大體就是,要求清政府開放更多的長江沿岸城市作為通商口岸。”

 劉徹: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說來說去都是為了經濟利益。

 他看得很明白,英國不遠萬里來到清朝,就是為了從清朝賺取大量銀子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擴大了通商口岸還不夠,為了繼續獲取利益,不惜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清朝之所以漸漸淪為外國的獲利場,歸根結底還是清朝的實力太弱,只能被外國肆意拿捏。

 這讓他更加深刻明白了一個國家實力強大的重要性,清朝的遭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他從清朝境遇中感受到的道理。

 他在心中暗自告誡自己,時刻警醒著自己,千萬要引以為戒,不要將來某一天步了清王朝的後塵。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不僅僅是他,劉氏宗親也要一代代銘記。

 不過有一點讓他不理解,長江沿岸和廣州隔了十萬八千里。

 怎麼英法美三國的公使要去廣州找兩廣總督開放長江沿岸的城市,這是不是找錯人了?

 不僅僅是嬴政有此疑問,各朝很多人也有同樣的疑惑,但很快主播就為大家揭曉了答案。

 “可能大家有疑問,列強希望增開長江沿岸城市為通商口岸,為何要找兩廣總督,難道不是應該找兩江總督談判嗎?”

 “這是因為南京條約簽訂以後,時任兩廣總督的徐廣縉對英國人的態度非常強硬。”

 “徐廣縉並沒有履行條約承諾,如允許英國商人進廣州做生意。”

 “每當英國公使要求他允許英國商人進廣州,他就以廣州民眾仇視英國人,出了事情自己可不負責為由予以拒絕。”

 “而當時的英國政府由於正在打仗,也就沒有出兵報復清朝。”

 “這件事被道光皇帝知道後,他認為徐廣縉揚我國威,大挫英夷的囂張氣焰,能力出眾,因此便將天津及兩江地區的外事處理權一併移交給了徐廣縉。”

 “1852年9月,徐廣縉被調往湖南鎮壓太平軍,葉名琛接任兩廣總督。”

 “咸豐皇帝當時新君登基,延續了道光朝的很多舊例,依舊將上海、南京等地的外事處理權交給兩廣總督負責。”

 “所以當英法美三國公使要求修約,增開長江下游沿岸城市為通商口岸時。”

 “負責處理這件事的大臣便不是兩江總督,而是兩廣總督葉名琛了。”

 “那麼葉名琛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呢?很顯然有徐廣縉的樣本在前,他自然要照葫蘆畫瓢,以強硬態度拒絕英法美三國公使的修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