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38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三國公使見談判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很是憤怒,便改談判為明強。”

 “一同坐著軍艦抵達天津大沽口,直接找咸豐談判。”

 “面對三國的武力威脅,咸豐讓人回覆了幾句模稜兩可的廢話。”

 “並讓三國公使返回廣州找葉名琛商談,自己已經授權給他了。”

 “正常情況下,清政府這麼推來推去,三國公使肯定直接命令軍艦開炮了。”

 “不過由於英法當時正在與沙俄打克里米亞戰爭,無兵可派。”

 “美國也因為蓄奴問題存在打內戰的可能,也無力發動遠征,於是修條約一事就此擱置。”

 李世民:清朝的皇帝太過目中無人,鼠目寸光,也難怪被外國欺負這麼慘了。

 不管是道光皇帝,還是咸豐皇帝,這兩皇帝的表現都讓他萬分無語。

 他就沒有見過這麼愚蠢的皇帝,完全就是一副昏君的做派。

 只是因為臣子對英國人態度強硬,清朝皇帝就認為揚我國威,挫敗了英國的囂張氣焰。

 這種行為簡直就是愚蠢,面對敵人的強大卻還一副無知自大的樣子,有此劫難也屬活該。

 第一次鴉片戰爭,敵人輕而易舉的打敗了清軍。

 實力如此懸殊,清朝皇帝不奮發圖強,努力變得強大。

 完全都沒有意識到雙方實力的差距,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不願意醒來。

 這種沒腦子的皇帝,也不知道是怎麼上位的。

 現在英法美三國公使因為事情耽誤了,沒有功夫攻打清朝,把修約的談判就此擱置。

 他不用想也知道,清朝皇帝肯定洋洋得意,還以為是自己嚇退了敵人。

 “得知洋人悻悻而歸,京城朝堂上不少官員自我感覺良好。”

 “他們認為當年之所以戰敗,並不是英國有多麼厲害,而是因為奸臣誤國。

 “主戰的林則徐慘遭奸臣陷害,壯志未酬。”

 “主和的官員貪生怕死,出賣國家的利益,以至天朝大軍在戰場上未能發揮實力。”

 “現如今朝廷政治清明,咸豐皇帝又是明君聖主,如果再開戰必定能痛揍洋鬼子。”

 “總之,之前的戰敗都是技術性問題,是可以調整的。”

 “如果再打一場,勝負猶未可知。”

 “1856年9月,太平天國爆發內亂,楊秀清、韋昌輝等一眾太平天國高層在內亂中被殺害。”

 “受內亂影響,太平天國的實力大大下滑。”

 “得知消息後,清政府上下拍手稱快,咸豐也對未來充滿憧憬。”

 “然而還沒等咸豐高興兩天,英國人又找上門了。”

 “1856年10月,英國駐華公使以亞羅號事件為藉口,要求兩廣總督葉名琛作出書面道歉。”

 “並保證此類事情不再發生,否則英國海軍將採取軍事行動。”

 咸豐被主播一頓損,面子上有些掛不住,整張臉當即就垮了下來。

 他一開始還不知道外國實力的強大,現在從主播口中知道了英法聯軍的強大。

 也不怪他對英法聯軍實力判斷錯誤,主要是他也沒有想到英法聯軍能夠攻破京城。

 畢竟英法遠在歐洲,距離大清萬里之遙,派遣過來的兵力也有限,只有數千人。

 想想大清地大物博,老百姓有億萬萬之多。

 這種情況下,要不是現在主播告訴他未來的歷史走向,他是真的不敢相信英法聯軍憑藉這數千人攻破了京城。

 目前大清的主要任務就是消滅太平天國,沒有多少功夫注意英法聯軍,倒是讓英法聯軍鑽了空子。

 現在看他對英法聯軍實力的錯誤判斷,顯得他像是小丑一般,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鑽進去。

 “所謂亞羅號事件,前因後果大致是這樣的。”

 “1856年10月8日,懸掛英國國旗的亞羅號停泊在廣州黃埔。”

 “巡河的清軍水師發現亞羅號的執照已經過期11天,便登船搜索,扣留了12名涉嫌走私的中國水手。”

 “這艘亞羅號船主是中國人,但註冊地在香港,受英國法律保護,船長也是英國人。”

 “船長見清軍押走了自己的船員,隨即聯繫了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

 “領事知道後趕到現場要求清軍按《虎門條約的規定,將扣押的嫌犯先送到英國領事館受審,然後再由英國官員酌情引渡給清政府。”

 “代理領事的要求其實並不過分,畢竟條約就是這麼籤的。”

 “但是由於清軍並不知道什麼是《虎門條約,也不知道條約的內容,因而英國領事在與清軍的爭執中被清軍扇了一巴掌。”

 “代理領事被打,英國政府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英國公使在查出亞羅號執照已經過期的情況下,認為清朝官員都很愚昧,應該不知道這一細節。”

 “便顛倒黑白說清軍無端搜查英國船隻,還撕毀英國國旗,以此向葉名琛抗議。”

 “要求葉名琛放還水手,向英國道歉,並處分當時登船搜查的清軍水師總督。”

 “葉名琛並非什麼都不懂,他在命人調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

 “認為既然亞羅號的香港執照已經過期,就不應再受英國法律的庇護,並且清軍撕毀英國國旗一說也純屬捏造。”

 “因此葉名琛給出的最終回覆,便是可以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同類事件,可以放回一部分水手,但是拒絕道歉。”

 趙匡胤:雖然這件事上清朝佔了理,但實力不如人的情況下,敵人可不會跟你講道理。

 他看得很清楚,亞羅號事件的過錯在英方,清朝的做法完全沒有問題。

 畢竟船隻的執照已經過期了,本就是英方有錯在身,清朝扣押英方的船員也很正常。

 講道理是這樣的,但可惜的是,道理只存在實力相差無幾的兩個勢力之間。

 此時英國的實力遠超清朝,直接動用武力是最好的辦法,怎麼可能還跟清朝講道理呢!

 他對此倒是不覺得有什麼,弱肉強食再正常不過。

 他在建立宋朝的過程中,消滅一個又一個的割據勢力。

 只因他的實力要比其他勢力強大,自然不需要說些沒用的廢話,直接真刀真槍的幹就行。

 “見葉名琛不道歉,英國人索性也不裝了,當即出兵攻打廣州。”

 “10月23日,英國海軍越過虎門進犯廣州。”

 “5天后,英軍攻入廣州城,並在對兩廣總督衙門進行一番劫掠後揚長而去。”

 “總督衙門被洗劫了,葉名琛豈不是被英軍俘虜了?”

 “並沒有,葉名琛不是這一次被俘的,他當時不在總督衙門。”

 “英軍攻城時,葉名琛無力抵抗,便只好求助於菩薩保佑。”

 “當英軍洗劫兩廣總督衙門時,葉名琛正好跑去廟裡上香,幸運逃過一劫。”

 “事後葉名琛見英軍撤走,一面大呼萬幸,感謝菩薩保佑。”

 “一面派人向朝廷報捷,說自己指揮得當打死打傷敵軍七八百人,現已逼退英夷。”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軍總共打死打傷英軍523人。”

 “如今這一場小規模的戰鬥,葉名琛就敢上報殲敵七八百人。”

 “這種嚴重注水的戰報,哪個正常人會相信?”

 “除非是傻子,而咸豐就正好是這個傻子。”

 “12月14日,咸豐皇帝收到奏摺,他的第一反應是大喜。”

 “然後立馬下詔,向葉名琛下達了一道在今天看來非常無語的聖旨。”

 “大致意思是說,不必追擊,給英國人留點面子,咱是天朝上國,要有氣度,大人不記小人過。”

 “地方官員打敗仗卻向上報捷,皇帝對實際情況不僅一無所知,反而還以大國之君自居,如此荒誕的朝廷怎能不被列強暴揍呢?”

 朱元璋:清朝都已經爛到骨子裡了,距離滅亡也不遠了。

 僅僅用了五天時間,敵人就攻下了廣州城,洗劫了兩廣總督衙門。

 廣州城也是一座大城池,保衛力量不低,可如此輕而易舉的淪陷了,可見清朝軍事實力那時候已經虛弱到了何種地步。

 更加離譜的是,一個封疆大吏明明打了敗仗,卻謊稱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