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38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由此可見,清朝晚期的官員已經爛到根裡了。

 更為諷刺的是,堂堂一個皇帝被臣子矇在鼓裡,完全不瞭解事情的真相。

 如此種種,無知自大的皇帝統治著大清帝國,帝國的覆滅也是早晚的事。

 清朝的遭遇不斷的警醒著他,讓他對歐洲諸國的防備心大增。

 在不久的將來,他的大明也會和歐洲諸國對上,切不可狂妄自大。

 “英國國會在經過一番爭論後,決定向東亞增兵,擴大對清朝的戰爭規模。”

 “在英軍的增援抵達之前,葉名琛見英軍大半年沒有動靜,便又向皇帝邀功。”

 “說他大半年以來多次打擊英夷,然後摧毀英夷多隻輪船,擊斃英夷無數,現在洋鬼子已經不敢來了。”

 “然而,當葉名琛還沉迷於自己構建的大捷幻境時,英軍就夥同法軍氣勢洶洶的殺到了廣州。”

 “19世紀中葉的法國,如同英國的跟屁蟲。”

 “之前英國要打擊沙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出兵30萬,屁顛屁顛的跟著英國一起出兵。”

 “損失了95000人,打贏了克里米亞戰爭。”

 “如今英國要打清朝,法國又跟著一起出兵。”

 “不過英法聯軍打清朝用不著幾十萬大軍,這一次英法聯軍只出動了5700人,但是僅僅5000多人對付清朝也足夠了。”

 “攻城戰打響後,五千多英法聯軍只用一天的時間就攻下了廣州。”

 “而菩薩這一次也沒有再保佑葉名琛,城破之後葉名琛被英法聯軍活捉,並被英軍押解到了印度。”

 “事後消息傳到京城,咸豐得知葉名琛被擄走,感覺莫名其妙。”

 “不是說洋鬼子被葉名琛打跑了嗎?”

 “不是說英夷法夷被葉名琛打得不敢再犯我大清了嗎?”

 “怎麼突然之間廣州就陷落了?葉名琛就被俘虜了?”

 “誰能告訴朕,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十幾天後,咸豐終於瞭解了真實情況,頓感上當受騙,隨之震怒下旨罷免葉名琛,剝奪一切榮譽。”

 “葉名琛在得知咸豐對自己的處分後羞愧難當,最終於1859年客死他鄉。”

 各朝古人不禁暗自驚呼,倒吸一口冷氣,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剛才主播說英法聯軍只出動了五千多人,僅僅用一天時間就攻下了廣州。

 這讓大家直呼不可思議,有些不敢相信敵人出動的兵力居然如此之少。

 攻下了廣州,大家倒是沒什麼強烈的反應,真正讓大家感到震驚是英法聯軍憑藉這五千多人攻破了京城。

 大家知道英法聯軍洗劫了圓明園,還以為英法聯軍有十多萬人。

 即便沒有十多萬人,最少也要有數萬人吧,萬萬沒想到才數千人就攻破了京城。

 要知道京城可是大清帝國的都城,是清朝最重要的地方,重兵保護是一定的。

 可就是如此重要的京城,卻被敵人用了五千兵力就攻破了,這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直到這一刻,各朝古人才深刻感受到了英法聯軍實力的強大。

 “葉名琛的遭遇可謂是清王朝的縮影,若以傳統士大夫的標準來看。”

 “葉名琛的素質並不算差,他善於理財,知人善任,被英軍俘虜後仍不失氣節,始終不投降。”

 “他如果早生幾百年也算是一代名臣,但是在晚清他只能算個丑角。”

 “清朝也是如此,若以古代王朝的標準來看,清朝統治者算是把專制統治的那一套玩明白了,算得上是歷朝歷代之集大成者。”

 “但很可惜碰上了西方列強,清朝就什麼都不是了,這種反差表現只能說是時代變了。”

 “當清朝的統治者墨守成規,在舊賽道上慶祝勝利時,同時期的西方已經進入了一個新賽道。”

 “這種錯位發展就好比清末的一個讀書人,把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正信心滿滿的準備參加科舉,考個狀元功名時。”

 “卻發現朝廷把科舉廢了,不考四書五經,改考數理化了。”

 “英法聯軍拿下廣州後,派代表到上海向兩江東督何桂清發出照會,提出各自的要求,坐等咸豐派人來談判。”

 “但英法代表等了好幾天,只等來何桂清要求他們返回廣州的回覆。”

 “見清政府不想談判,英法聯軍隨即北上天津,準備直接找咸豐談判。”

 “1858年4月,英法兩國公使率軍艦來到大沽口外。”

 “與此同時,沙俄和美國公使也乘坐著本國軍艦與英法聯軍匯合,準備趁火打劫。”

 “當然趁火打劫是我們的說法,按照美俄公使的說辭,他們是來充當調停人的。”

 雍正:是啊!時代變了,大清不能再墨守成規了,否則還會重蹈覆轍歷史的悲劇。

 要說誰的心情最複雜,就屬他了。

 他從父皇手裡接過了一個滿目瘡痍的大清江山,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大清慢慢好轉。

 現如今改革非常成功,大清的國力蒸蒸日上,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進行。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他一手把大清帝國帶到了最巔峰。

 可還沒等他鬆口氣,就得知了清朝晚期被英法聯軍輕而易舉的碾壓。

 這讓他心裡極不好受,他辛苦努力一輩子,使得大清國力急劇飆升,這一切彷彿成了一個笑話一般。

 不過現在不是自怨自艾的時候,他知道必須要改變了,否則遲早有一天西方諸國會打過來。

 “4月20,負責調解的美國使者向咸豐呈上了一封時任美國總統的親筆信。”

 “信的原文是英語,使者知道咸豐看不懂,就事先翻譯成了中文。”

 “信的開頭是這樣說的,朕選拔賢能志士,姓列,名威廉,任亞美利加合眾國便宜行事全權大臣之任。”

 “咸豐見信後,還沒往下看,只看到開頭的朕字就勃然大怒。”

 “蠻夷國王竟敢自稱朕,實屬夜郎自大,氣死了,不談了,開打。”

 “直隸總督,直隸提督,天津鎮總兵,山海關都統,通通到天津大沽口抵禦敵人。”

 “見咸豐不想談判,原本也不想談判的英法聯軍隨即開始備戰。”

 “1858年5月20日上午10點,戰鬥打響,英法聯軍發動進攻,只用了兩個小時就攻陷了天津大沽口炮臺。”

 “得知大沽口炮臺陷落後,咸豐的態度立馬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隨即任命東閣大學士桂良和吏部尚書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

 “兩人奉召離京後,咸豐擔心他們沒有外交經驗,會被英法談判代表拿捏,便又任命當年簽訂《南京條約的齊英為副使一同去天津談判。”

 “在被咸豐徵召之前,齊英因為朝堂爭鬥,被咸豐下旨革職圈禁。”

 “這次被重新啟用,齊英很高興,大呼自己翻身了。”

 “然而齊英還沒有高興太久,英國代表便給了他一記棒喝。”

 “英法聯軍在佔領廣州期間,查獲了大量檔案文件。”

 “英軍發現第一次鴉片戰爭時,齊英多次欺上瞞下,在上報朝廷的時候,並沒有如實向道光皇帝稟報英國的談判要求。”

 “因此當齊英乘興而來時,直接吃了閉門羹,英國代表表示拒絕與其談判。”

 “見事敗露,齊英惶惶不可終日。”

 “不久後,咸豐也知道了這件事,便下旨賜死了此時清廷中唯一富有談判經驗的齊英。”

 各朝古人對咸豐鄙夷不已,一點一國之主的樣子都沒有。

 敵人都打上門來了,怎麼著也要把信看完,知道里面寫的什麼內容吧。

 僅僅因為一個稱呼問題就直接開戰,未免也太兒戲了。

 更可笑的是,敵人只用了兩個小時就攻破了天津。

 把那個硬氣的咸豐一下子就打趴下了,不得不屈服,之前的硬氣多少有些諷刺了。

 不過不用想也知道,哪怕是派人談判,最後肯定也是談判破裂了,要不然也就不會有後面的圓明園之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