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39章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咸豐得知消息後,下令加強戒備,防備英法反擊。”

 “1860年3月8日,英法聯軍抵達香港。”

 “正式開打前,英法聯軍一起向咸豐開出最後通牒,並提出三點要求,要求還是老生常談。”

 “面對列強的要求,咸豐還算比較清醒。”

 “咸豐給出的回覆是錢可以各家賠償100萬兩白銀,但是道歉和換約沒得談。”

 “相比於咸豐,以科爾沁親王為代表的主戰大臣就更激進了,一條也不答應,不服就幹。”

 李世民:實在無法理解咸豐的腦回路,形勢大好的情況下還要賠償100萬兩銀子給敵人,怎麼看著和宋朝那些窩囊皇帝有些相似。

 他沒有搞懂咸豐皇帝的操作,不明白一邊對敵人強硬,又一邊上趕著賠償100萬兩銀子給敵人是什麼操作。

 清軍最後被英法聯軍打得丟盔卸甲是一定的,可在正式開戰前的咸豐皇帝顯然是不知道的。

 按照咸豐之前一系列的行為來看,咸豐對英法聯軍的態度很強硬,根本就沒帶怕的。

 再加上六月份的雙方戰爭,清軍可謂是大獲全勝,咸豐都飄了。

 在這種情況下,咸豐不應該對英法聯軍最後的通牒予以更加強硬的回擊嗎?

 怎麼最後還慫了,要給英法雙方各自賠償100萬兩白銀?

 一想到清朝的皇帝和大臣從始至終都是稀裡糊塗的,他也就理解了咸豐莫名其妙的決定。

 “英法兩國公使也隨即正式對清朝宣戰,1860年4月,英法聯軍佔領舟山。”

 “5月到6月,英軍佔領大連灣,法軍佔領煙臺。”

 “由此英法聯軍封鎖了渤海灣,並以大連和煙臺作為攻擊天津的前進基地。”

 “7月,英法聯軍173艘軍艦17000人抵達天津大沽口。”

 “得知敵人來了100多艘軍艦,科爾沁親王自以為是的認為洋人擅長海戰,不擅長陸戰。”

 “如果把英法聯軍引到艦炮射程之外,打陸戰肯定可以一戰殲之。”

 “於是清軍在開戰之前便放棄了大沽口北面的北塘口,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然而,事實證明,無論是打海戰還是打陸戰,清軍在列強面前都是渣渣。”

 “8月14日,英法聯軍攻擊塘沽,清軍慘敗。”

 “而聯軍的死傷可以忽略不計,僅僅1人死亡,15人受傷。”

 “塘沽失守後,科爾沁親王帶著大沽口南岸的清軍往天津方向逃跑。”

 “北岸的1000多清軍在直隸提督的指揮下堅守不退,英勇抗擊,在打死英法聯軍62人,打傷349人後,最後全部壯烈殉國。”

 “8月21日,科爾沁親王逃至天津。”

 “但天津無險可守,科爾沁親王隨即繼續撤退,決定在通州附近與聯軍決戰。”

 “8月26日,聯軍攻佔天津,並建立傀儡政府進行管理。”

 聽到直隸提督壯烈殉國,咸豐難得的露出一絲欣慰,終於是找回了一絲顏面。

 從主播講述清朝晚期的歷史開始,各朝古人對他口誅筆伐,鋪天蓋地的彈幕就沒有一句好話的。

 他現在也從主播口中知道了自己後面的表現,對於各朝古人的指責無從辯駁。

 他堂堂一大清皇帝,如今卻要被無數人責怪,要說不難過是不可能的。

 但好在英勇抵抗敵人,壯烈殉國的直隸提督,替他挽回了一絲顏面,他已經很心滿意足了。

 “見英法聯軍有長久停駐天津的打算,咸豐再次派出桂良進行談判。”

 “桂良見到聯軍代表後,無條件接受所有要求。”

 “即在天津條約的基礎上再增加400萬賠償,並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

 “談判結束後,桂良回去稟報。”

 “但由於咸豐認為英法聯軍雲集天津,北京的安全無法保障,便要求聯軍先退到大沽口,然後再談判。”

 “很顯然英法聯軍是不會主動放棄天津的,所以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裡。”

 “英法聯軍一面與清政府談判,一面加緊備戰,為攻打北京做準備。”

 “9月9日,咸豐表示自己將御駕親征,藉以激勵士氣,安定人心。”

 “但到了第二天,咸豐卻派怡親王載垣和兵部尚書去往通州取代桂良,與聯軍代表議和。”

 “談判期間,由於雙方爭執不下,議和再次破裂。”

 “怡親王回去覆命之前,接到咸豐手諭。”

 “大意就是說聯軍代表是聯軍的謀主,算是首惡,有必要的話要抓起來。”

 “當時的通州是清軍的控制範圍,見皇帝要求逮捕聯軍代表,怡親王隨即命令科爾沁親王將聯軍代表等39人逮捕。”

 “抓了聯軍代表以後,怡親王給咸豐報捷。”

 “大意是說聯軍代表善能用兵,英夷法夷聽起指使,現在被擒,英法聯軍必定大亂。”

 “在怡親王看來,聯軍代表是很大的官員,類似於軍師,聯軍的諸葛亮。”

 “活捉了聯軍代表,英法聯軍必會軍心大亂,不戰自潰。”

 “然而實際上,聯軍代表只是一個精於翻譯的外交官罷了。”

 趙匡胤:大清的皇帝和大臣都是在幹什麼,為什麼朕看不懂他們的操作?

 咸豐週而復始的謎之操作完全把他看蒙了,他實在是無法理解堂堂一朝皇帝辦起事來稀裡糊塗的。

 先是派大臣去談判,談判完後,又要反悔,要求再談判。

 想要御駕親征攻打敵人,可結果又撤換大臣和敵人議和。

 結果談判又陷入爭執不下的情況,最終導致談判破裂。

 最後更是不惜激怒敵人,讓大臣去抓捕敵人的使者。

 一通反覆無常的操作下來,他是無法理解咸豐的想法的。

 可能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位昏聵至極的統治者,才致使大清最後的慘敗吧!

 “9月18日,也就是聯軍代表被逮捕的第二天。”

 “英法聯軍攻陷通州,在拿下通州之前,英法聯軍與清軍在張家灣大戰一場。”

 “此戰清軍總兵力超過3萬,其中有一萬人是蒙古騎兵,英法聯軍兵力4000。”

 “張家灣這地是一片平原,十分的開闊,非常適合蒙古騎兵發動衝鋒。”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以一萬蒙古騎兵配上2萬後援,對戰4000敵軍。”

 “如果是在冷兵器時代,那樣的戰鬥是必勝無疑的,科爾沁親王的部署沒問題。”

 “但問題在於當時不是1260年的蒙古騎兵縱橫天下的時代,而是1860年熱兵器成為戰爭主流的時代,所以這場戰役沒有懸念。”

 “開戰之後,英法聯軍首先發動進攻,科爾沁親王派遣騎兵包抄英法聯軍的側翼。”

 “當蒙古騎兵衝入戰場後,立即遭到聯軍槍林彈雨的打擊,瞬間倒下一大片。”

 “科爾沁親王看到騎兵損失慘重,決定撤出騎兵,以步兵接防。”

 “可是騎兵後撤時,由於馬匹受驚,竟然衝向了後面趕來的步兵隊列,於是清軍的陣腳頓時大亂。”

 “聯軍抓住時機,先以炮火猛攻,最後發起步兵衝鋒,打得清軍瞬間全線崩潰。”

 “整場張家灣之戰下來,清軍死傷1000多人,英法聯軍僅損失30多人。”

 “拿下通州後,聯軍司令部給士兵一天時間搶劫,以此作為對清軍逮捕聯軍代表的報復。”

 “趁著聯軍在通州燒殺搶掠的空擋,科爾沁親王率軍退守八里橋。”

 “這裡離北京只有30裡,是北京最後的屏障了。”

 各朝的皇帝對於英法聯軍最後勝利沒什麼好意外的,可還是被英法聯軍驚人的戰果震驚到了。

 1萬蒙古騎兵配上2萬後援,對戰4000英法聯軍,最後以英法聯軍大獲全勝告終。

 各朝的皇帝震驚的是,英法聯軍在人數劣勢下取得勝利也就罷了,居然僅僅損失30多人就打得蒙古騎兵全線崩潰。

 他們身為皇帝,最是清楚草原民族騎兵實力的強大。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經常被遊牧民族侵擾,中原對此毫無辦法。

 遊牧民族憑藉強大的騎兵不斷侵襲中原地區,對每一箇中原王朝造成了莫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