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41章 註定失敗的洋務運動

 “在太平天國起義期間,隨清政府以漢制漢的戰略原則下,他們三人得以施展拳腳。”

 “但在重滿抑漢的政治格局中,他們的每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謹慎,洋務運動的每一項舉措都要不斷向清廷上奏。”

 “此時,清政府內部的保守勢力依然強大,但支持洋務運動的行列裡也有一些舉足輕重的人物。”

 “1864年的一天,一艘戰艦抵達天津附近。”

 “準備進京上任的新任普魯士公使李福斯突然發現,大沽口有三艘丹麥商船。”

 “由於普魯士與丹麥正在歐洲交戰,李福斯下令,俘獲丹麥商船,作為自己上任途中的戰利品。”

 “當時美國傳教士在總理衙門下屬機構同文館翻譯的萬國公法完成後不久,清朝官員根據萬國公法中國際法的相關條例,拒絕接納李福斯作為公使進駐北京,理由是這種將歐洲戰爭擴大到中國境內的行為是非法的。”

 “最終,李福斯不得不釋放丹麥商船,並支付了一千五百美元的賠償金。”

 “這位頗具膽識遠見的清朝官員,正是時任總理大臣的恭親王奕。”

 “總理衙門也當即印發了三百部萬國公法給各省當局,讓朝廷的官員們開始學習用國際規則維護國家權益。”

 “道光皇帝龍生九子,第四子是咸豐皇帝,而第六子便是愛新覺羅奕。”

 “恭親王奕,身份高貴,為人機敏,勇武有力,作風果斷。”

 “1861年,恭親王留在北京簽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

 “也在痛定思痛之後,會同大學士桂良、文祥上了一個奏章《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折。”

 “這個奏摺是心理上遭到嚴重挫折的清政府統治階層,對兩次鴉片戰爭失敗的一個全面反思和總結的文件。”

 “它的一個重大突破是終於承認俄、英、法、美等國實力上強於清朝,無論剿還是撫,都將面臨國家利益的喪失。”

 “而在灰心喪氣中,咸豐皇帝也不得不準奏。”

 “這六條建議有設立一個專門的衙門來處理外交事務;在天津設立一個辦理通商大臣,以管理三個北方口岸;令廣東、上海各派兩名通曉外語的翻譯來京當差;在八旗子弟中挑選天資聰穎、年齡在十三四歲以下者,學習外國語言;各海口內外商情與各國新聞紙按月呈報總理衙門。”

 “儘管這個奏摺並沒有顯示清朝統治者願意主動地瞭解外界事物的改變,但至少表明他們願意面對現實了。”

 恭親王:曾國潘、左宗棠、李鴻章都是地方官,沒有中央朝廷的支持,很難推行洋務運動。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是朝廷裡面最有見識的一個人,深刻明白洋務運動的重要性,因此才選擇支持他們三人。

 他之所以支持學習西方,大搞洋務運動,主要是因為他從談判中發現了一個秘密。

 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之後,他是留下來跟英法聯軍談判的。

 在談判過程中他突然發現重要一點,英法並不是說要把大清王朝推翻自己當皇帝,英法只是要求大清通商、關稅、租界、賠償軍費。

 他覺得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大清甚至可以跟西方列強合作。

 只要西方列強不推翻大清王朝,那他就可以支持用洋槍洋炮。

 “為了富國強兵,各省的大員積極主動更新舊式軍制和裝備,紛紛興辦製造槍炮的軍事工業。”

 “從1861年曾國藩在安徽創辦安慶內軍械所,其後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洋炮局,左宗棠也在福建開始仿造開炮、無殼抬槍等裝備。”

 “1865年,中國第一個規模較大、設備較精的軍工企業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在上海創辦。”

 “製造總局內先後增建翻譯館、汽錘廠、槍廠、黑色火藥廠和槍子廠。”

 “雖然所造槍炮在技術上與國外還有近十年的差距,但在中華軍事工業近代化的過程中,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作用不容小覷。”

 “另外一個大型軍工企業是左宗棠在福建期間於1866年奏請設立的福州船政局,以建造軍艦和火炮為主要任務,先後建造萬年青號、鎮海號、揚武號軍艦。”

 “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一批能夠自主仿造輪船及輪機、能夠按照圖紙完成各項工藝的技術工匠,因此在1874年遣散了所有聘用的洋人技師和工匠。”

 “到1894年,福州船政局共造成三十四艘格式輪船,其中有巡洋艦、魚雷艇等鐵甲艦。”

 “到甲午戰爭前,全國各省設立的軍工企業已經遍佈十八個省,達到三十四家。”

 “1889年,剛剛調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在武漢率先創建了中華第一個近代大型鋼鐵工廠——漢陽鐵廠。”

 “並以其為依託,興辦了漢陽兵工廠等一系列軍工企業,漢陽造由此聞名全國。”

 “除了在各地建立近代工廠、自己生產武器,清朝統治者意識到,在對外和對內的戰爭過程中,原有的八旗和綠營為主的軍事體制已經到了要改革的時候。”

 “雖然新式團練的湘軍和淮軍具有較強的戰鬥力,但裝備和管理與外國相比仍然有著不小的差距。”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西方國家的在華利益已經與清朝緊緊維繫在一起,所以不斷建議清朝訓練和建立新式軍隊。”

 “1862年,由十七名英國軍官訓練、使用英俄槍炮組成的兩個營和一個炮兵隊,開始在直隸練兵,這是中國第一支新式軍隊。”

 “此後,編練新軍成為晚清政治舞臺上經常出現的現象,但這些新軍則在後來的歷史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劉徹:這些槍炮廠建在朕的大漢領土上該有多好,到時候哪裡還有匈奴什麼事。

 清朝建造的各種廠讓他羨慕不已,給大清純純浪費了,給大漢才能物盡其用。

 不過一想到等會主播給他準備的海量書籍裡面應該有這方面的內容,他這才打消羨慕的念頭。

 “然而,巨大的財政壓力也讓洋務運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瓶頸,朝廷中的反對者紛紛以國庫虧空為名要求停止洋務運動。”

 “而李鴻章、曾國藩則上奏分析國際局勢,堅持不能停。”

 “1876年九月,李鴻章上奏朝廷,國家必先富而後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

 “因此,從同治末年開始,各種以富國為目標的民用工業開始大規模興辦,而突破口就是航運業。”

 “位於深圳的招商局博物館內,記錄著在晚清洋務運動中,這家民族工商業先驅篳路藍縷的創業歷程。”

 “當年,清朝中央困於舊的思維,排斥民間國人辦理航運,在航線、停靠等方面設有種種禁令,嚴重阻礙了沿海航運的發展。”

 “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官僚呼籲允許華商自設輪船公司,既然不能禁止華商搭乘洋船,又何必禁止華商自購輪船。”

 “1873年一月,清朝統治者總算打破舊思維,在上海成立了輪船招商局。”

 “採用由政府設立商局,招攬民間各商所有輪船股本。”

 “實際上是清政府設立公司,民間資本以入股的形式參與,這種體制被稱為官督商辦。”

 “由於各地軍工企業的興起,煤炭等能源日趨緊缺。”

 “因此李鴻章等人開始建議開採煤礦,以廣利用。”

 “到1884年,總共開辦十二個煤礦,其中大多數是官督商辦。”

 “李鴻章還將電報總局改為官督商辦,招募民間資金進行發展。”

 “到甲午戰爭前,全國官、商電線總計達到四萬六千四百九十二里。”

 “基本形成了一個東北到達黑龍江中俄邊界,西北達甘肅、新疆,東南達到福建、臺灣,西南到達雲南、廣西的一個殊方萬里、呼吸可通的全國性電報網。”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短短三十多年間,中國社會從完全閉塞、對外界沒有認知,到造輪船、通電報、修鐵路。”

 李鴻章:幸好皇帝深明大義,我呈上去的奏摺請求設局招商、試辦輪船,三天以後就得到了批准,招商局這才得以成立。

 他之所以迫切成立招商局,就是為了發展航運業解決漕運的困境。

 中華自古以來,就有上千年這種漕運的歷史。

 漕運是指從江南魚米之鄉一帶,走水路、走內河、走運河,向朝廷、向北方、京津唐一帶,運送朝廷的官糧。

 漕運這種模式到晚清時候就無力繼續維持了,一方面由於運河堵塞、泥沙淤積。

 另外一方面,因為兩次鴉片戰爭之後,外國大量的海輪運入到神州大地。

 外國的海輪運力強、速度快,那大清原始的這種木質沙船,是不佔優勢的。

 也正是在這種局面下,為了解決這種關係國計民生的漕糧運輸的困難。

 他這才向朝廷提出,要購買外國大型的蒸汽動力的輪船,建立中國近代的商船隊,發展民族航運業。

 “然而,對於中國來說,前所未有的變化並沒有僅僅侷限於經濟方面的變革。”

 “以往,清朝對外的管理,按照親疏尊卑關係,分屬於三個不同的部門,禮部、理藩院與鴻臚寺。”

 “它們的主要功能,便是用於安排每年元旦各國使節來北京朝賀的班次與接待禮儀。”

 “由禮部接待的國家顯示的是朝廷的優禮,屬於友邦。”

 “從開放口岸廣州而來的西洋各國,則歸廣州將軍管轄。”

 “隨著沉重的國門在西方堅船利炮的不斷轟擊之下緩慢地開啟,越來越多西方人的面孔開始出現在這個古老帝國的各個角落。”

 “這場由漢族官僚們發動的學習西方的運動,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國門之外的世界。”

 “繼1862年總理衙門設立同文館以培養外交人才後,上海於1864年設立了廣方言館,其後湖北、新疆、臺灣、廣州都設立了各種新式學校。”

 “同時,福州船政學堂、天津水師學堂與天津武備學堂的設立,則成為中華最早培養軍事人才的軍事院校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