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42章 中日對賭國運之戰

 第242章 中日對賭國運之戰 

 洋務運動的失敗有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那就是中日甲午戰爭。 

 蘇晨每每想到在國運對賭之戰中輸給日本,就不免心情格外的沉重。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甲午戰爭對中日雙方都影響深遠,是兩國曆史重要的轉折點。 

 對於中國來說,甲午戰爭的慘敗加深了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機。 

 但也刺激了中華民族的覺醒,讓國人開始思考怎麼才能拯救中華。 

 對於日本來說,大清國的鉅額賠款極大的促進了日本的崛起,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 

 但也導致日本軍國主義惡性膨脹,為日本以後發動戰爭埋下了種子。 

 “1894年三月,一個初春的夜晚,紫禁城內上書房燈火未熄,光緒皇帝仍在批閱奏摺。” 

 “光緒親政的時候,也恰逢晚清歷史上難得的一段好時光。” 

 “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各地洋務蓬勃發展,連和西方列強的外交也出現了暫時和好的局面。” 

 “所謂同光中興,給這個已經開始腐爛的王朝帶來了一抹生機。” 

 “此時,北洋海軍的實力雄厚,號稱亞洲第一,遠超鄰國日本,共有德國造、英國造艦船二十五艘。” 

 “那就是西洋各國船式日新月異,即便日本蕞爾小邦,也能節省經費,添置鉅艦。” 

 日本在購置西方新型軍艦槍炮的同時,北洋艦隊卻因為沒有錢無法更換。 

 “然而,朝廷的財政收入卻捉襟見肘,沒有足夠的財力購買海軍裝備。” 

 “排水量七千噸的定遠,配有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的三百零五毫米後膛炮,威力驚人。” 

 那就是大清國的紙老虎形象被戳破了,原來大清國已經弱得連昔日看不起的小日本也打不過了。 

 可偏偏被昔日的小弟打得潰不成軍,這讓他們如何能受得了。 

 “它是中華的第一支近代海軍,代表了洋務運動在軍事領域的最高成就,也是鴉片戰爭後中國三十年自強成果的集中體現。” 

 要是被其他的歐洲列強打敗了,他們還不會覺得有什麼,反正也已經習慣了。 

 “這也使得這場戰爭在整個清朝歷史中,成為影響深遠的拐點。” 

 可結果呢,一直被他們看不起的小日本,居然破天荒的戰勝了天朝上國。 

 “日本一方蓄勢待發,大清一方卻懵然不覺。” 

 “中華自十四年北洋海軍開辦以來,迄今未添一船,恐後難為繼。” 

 “1885年十月二十九日,定遠升起龍旗,正式成為北洋海軍艦隊旗艦。” 

 此刻他唯有深深的後悔,要是當初沒有那份奏摺,大清國的局勢也不會像現在這麼糟糕。 

 “奏摺石沉大海,很少人注意過它曾透露出的危險信息。” 

 正是因為他的這份奏摺,才導致北洋艦隊錯失更換裝備的絕佳時機。 

 “北洋海軍有七艘,總噸位為二點七萬噸。” 

 “猶豫中,光緒帝只給了一個五個字的批示,該衙門知道。” 

 “再加上帝師翁同龢素來與李鴻章政見不和,每每為此事爭論。” 

 “李鴻章接受了駐德國公使李鳳苞的大力推薦,選定在德國船廠訂造兩艘巨型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 

 一想到被日本打得一敗塗地,他們每一個大清國的臣民心裡極為憋屈。 

 中日甲午海戰,最終居然是朝廷的北洋海軍一敗塗地,這讓他們的自尊心大受打擊。 

 清朝晚期的老百姓聽到這裡,心情尤為複雜,內心很不是滋味。 

 最終甲午戰爭慘敗的結果,讓大清國所有臣民嗚呼哀哉。 

 “這樣的奏摺光緒並不陌生,在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後,李鴻章多次上書,要求更新海軍裝備。” 

 “直到19世紀中期,由於地緣與文化輻射的原因,東亞地區的眾多政治實體都與中國保持著一種被稱為宗藩體制的國家關係。” 

 甲午戰爭的失敗,讓全國上下每一個臣民看清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北洋海軍剛剛出巡南洋歸來,李鴻章上奏朝廷,痛陳北洋海軍艦船與裝備已經開始落後的事實,向海軍衙門申請,即使短期內不購買快船,也應為主力艦安裝先進的速射炮。” 

 “這個夜晚,一封由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遞上的奏摺出現在了光緒的案頭。” 

 “有誰能料到,這樣一支在歷史舞臺上華麗登場的海軍,連同它看似威力無比的堅船利炮,竟然在短短六年之後便灰飛煙滅。” 

 翁同龢:悔不當初啊!我不該因為個人恩怨就罔顧大清國利益於不顧,要不然大清國也不會在甲午戰爭中慘敗。 

 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始終認為大清國是東亞的第一,是一個有著霸主地位的國家。 

 “其中兩千噸以上的主力艦,日本海軍只有五艘,總噸位不足一點五萬噸。 

 “1894年,農曆甲午年,在大清朝和它的鄰國日本之間,一場改變國運的戰爭即將打響。” 

 “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無論是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俄國人也好,雖然很多歐洲國家打敗過他們。 

 他因為與李鴻章不和,就以節省財政支出為由,奏請皇上暫於兩年內禁止南北洋購買西方的軍艦和槍炮。 

 “包括朝鮮、琉球、安南、緬甸在內的東亞許多國家,都將中國看作自己的宗主國。” 

 “1879年起,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開始向英國購買新式鐵甲艦。” 

 “而斷送他的並不是海戰實力雄厚的歐洲艦隊,反而是在海軍實力上一直相對落後、奮力追趕於後的東亞鄰邦日本。” 

 “在這個同屬於儒家文化圈的政治秩序中,日本也成為中國明朝的朝貢國。” 

 “並在1433年到1549年中,共派出十一個朝貢使團前往中國。” 

 “直到19世紀中期,日本還是一個封建國家。” 

 “德川幕府佔據著統治地位,像清朝一樣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禁止外洋與日本展開貿易。” 

 “不過,一支黑色軍艦的到來改變了一切。” 

 “1853年七月,美國海軍准將佩裡率領一支艦隊,停泊到了日本的江戶灣。” 

 “一年後,在鉅艦的威懾下,《日美神奈川條約》簽訂。” 

 “英國、俄國聞訊而來,日本被迫向西方開放。” 

 “然而,這次黑船事件卻成為日本革新的契機。” 

 “相比起日本這座島國,中華的資源顯然要豐富得多,生存危機感自然也不會那麼強。” 

 “在輪船出現之前,中華就像身處溫室,不需要跟任何人接觸,也能活得很好。” 

 “西方人渴望打開中華的貿易市場,交換茶葉、瓷器。” 

 “卻發現他們用什麼交換,中國人都不稀罕。” 

 “大環境下滋生出的惰性,不知不覺間,讓中國人對於西方的近代發展反應起來比日本要慢上好幾拍。” 

 “1868年,以明治天皇為首,一批主張改革自強的維新人士主持了明治維新。” 

 “在短短的幾年中,模仿西方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國家制度。” 

 “從而使日本在東亞地區第一個走出了傳統王朝的模式,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李鴻章:小日本的思想轉變之所以如此迅速,依老夫之見,是他們的生存危機感太強了。 

 在甲午海戰之前,他並沒有把小日本當一回事。 

 可甲午戰敗之後,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讓他重視小日本,並詳細瞭解了小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變強的。 

 據他所瞭解的,小日本和大清國一樣,一開始對西方也是牴觸的。 

 當初美國艦隊的蒸汽輪船,到了日本之後,日本可笑的做法就可見一斑。 

 黑船事件發生後,日本專門挑了一幫子身形很魁梧的相撲大力士。 

 給美國船送大米、送補給,不用一般的民婦,全用相撲人員去送。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日本想讓美國人覺得,日本這個國家是個大力士之國,所有的人都是這個樣子的,想著把美國人嚇跑。 

 他當初從日本的資料中得知這一點的時候,覺得這一招非常可笑。 

 不過另外一件事讓他笑不出來了,隱隱明白了日本迅速崛起超越大清國的原因。 

 美國的鐵甲船抵達日本後,日本當地有一人突破禁令,冒著下監獄的危險,上了美國船。 

 到了美國船上以後,日本人看見那種高鼻樑、深眼窩的美國人以後,直接跪倒在地,趴在地上磕頭,請美國人收留他,他要學習美國人的東西。 

 雖然日本人的這一做法令他不恥,丟了國家的尊嚴。 

 可他也不得不承認,或許就是這種不要臉面的不恥下問,才讓日本迅速趕超大清國。 

 “明治天皇登基伊始,即頒行詔書,開拓萬里波濤,布皇威於四方,併為此著力發展海軍。” 

 “一海相隔的中國,並非沒有發展自己的海軍。” 

 “早在1866年左宗棠任浙江總督時,就在馬尾創建了福建船政局,也就是如今的馬尾造船廠。” 

 “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海軍學校,這裡率先引進西方的軍事教育體制和內容,培養了一批中國近代的船政人才和高級將領,其中很多人都在殘酷的甲午海戰中英勇犧牲。” 

 “1874年,日軍入侵臺灣。” 

 “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立即作出反應,率兵一萬一千名赴臺迎敵。” 

 “在那場戰爭中,由於日本軍隊中疫病流行和戰鬥不利,日本政府不得不接受談判。” 

 “在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的調停下,中日於1874年十月簽訂條約。” 

 “清朝的軟弱非但沒讓日本為其入侵行為受到譴責,並付出相應的代價。” 

 “反倒讓清政府為日本的侵略賠償了五十萬兩白銀,以換取雙方的平安無事。” 

 “對於同樣屬於藩屬國的琉球,清朝並未進行保護。” 

 “儘管從1872年起,日本一步一步地實行侵佔琉球的計劃。” 

 “琉球國王仍然堅持向清朝派出朝貢使團,以示對清朝宗主國地位的承認。” 

 “但在1879年四月,日本宣佈琉球群島成為日本的沖繩縣。” 

 “從而吞併了琉球國,琉球最後一個國王尚泰被送往日本軟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