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42章 中日對賭國運之戰

 他並不是想為北洋海軍的戰敗找藉口,而是事實確實如此。 

 他們大清國建立的海軍是孤零零的,並沒有與之配套的近代軍事機構。 

 日本在明治維新改革當中,不光是軍事的改革,而是全部一起改革。 

 因此日本改制之後有聯合指揮系統,而他們大清國就沒有這個東西。 

 中日甲午戰爭開打,整個日本是全國的總動員。 

 軍事總動員,陸海一起打。 

 而大清國則是各個戰區為戰,兩廣總督不管,湖廣總督也不管,只剩下他一個直隸總督來打日本。 

 就這樣的一個局面,甲午戰敗的原因也不僅僅只是北洋海軍武器裝備的落後,大清國沒有舉國之力迎敵也是一重大原因。 

 “而此時的大清朝卻是猝不及防地面對一場近代化戰爭,舉國上下對於該不該打、究竟該怎麼打,一片茫然。” 

 “朝堂上一片嚷嚷,不少朝廷大員仍將日本視作不堪一擊的小國,卻始終沒有明確的對敵策略。” 

 “李鴻章則試圖求俄、英兩國進行干涉,牽動日本動兵。” 

 “然而,這一次,李鴻章的外交斡旋並沒有換來實質性的支持。” 

 “在軍情和輿論的壓力下,李鴻章租用英國汽船,在北洋戰艦護航下向朝鮮增兵。” 

 “七月二十五日,遭到日艦突然襲擊,英籍商船高升號被擊沉,七百多名清軍葬身大海。” 

 “就在同一天,日本陸軍也由漢城出發,南下進攻駐紮在牙山的清軍。” 

 “八月一日,中日兩國同時宣戰,甲午戰爭正式爆發。” 

 “高升號事件發生後,英國國內輿論一致聲討日本對國際公理的踐踏,軍方也要求對日軍實施報復。” 

 “當年十一月,英國法院裁定,高升號事件中,日本沒有過錯,清政府則要賠付英國商船的損失。” 

 “時任清朝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對於清政府的外交慘敗直言不諱地說。” 

 “所有國家均向中國表示同情,並說日本這樣破壞和平是不對的。” 

 “但沒有一個國家,採取任何實際行動幫助中國。” 

 “我不相信靠正義可以成事,正像我相信單拿一隻筷子不能吃飯一樣,我們必須要有第二隻筷子,也就是實力。” 

 張之洞:唯有自身的強大才是最重要的,依靠外力終歸不靠譜,血淋淋的例子就擺在眼前。 

 在甲午海戰這場戰爭中,日本不斷地在利用或者說玩弄國際法。 

 就比如高升號事件,他清楚的明白這是李鴻章故意為之的。 

 他清楚李鴻章是不想和日本打仗的,於是就想出了這麼一個計謀。 

 租用英國的艦船運送兵力,就是為了趁機吸引日本來偷襲。 

 而李鴻章這麼做的理由也很簡單,高升號一旦被日本擊沉,那英國就會出面對付日本。 

 如此一來,大清國的危機就可以解除了,不用再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 

 最終的結果,也確實如李鴻章所看到的那樣,租用英國的高升號運兵船被日本擊沉了。 

 他甚至都能猜到李鴻章得知計謀成功的那一刻有多麼開心,日本終於被英國運兵船擊沉了,期待著英國趕緊出手揍日本一下。 

 可最後的結果,出乎大家的預料,整個事情突然翻盤了。 

 他之所以說日本玩弄國際法,是因為他後來瞭解到日本為什麼翻盤了。 

 原來是日本人跑到英國,找了牛津和劍橋的幾個著名的國際法專家寫了一篇文章,一下子把這個事情的性質給顛覆過來了。 

 文章說這不是打沉了一條英國的商船,這條英國商船之前被大清國士兵給綁架,說是中國士兵拿著刀架在船長脖子上,然後英國船長非常及時地提供了一些配合這個的證詞。 

 這下好了,如此一來整件事情就被顛倒黑白了。 

 他深深的明白,之所以會翻盤,只是因為大清國實力弱小,被當成軟柿子拿捏了。 

 高升號的事件,所有的列強都知道真相,英國同樣也知道。 

 最後英國之所以怪罪大清國,不願意得罪日本,只是因為大清國實力弱小,僅此而已。 

 “1894年九月十七日中午十二時,北洋海軍主力在為清朝登陸陸軍護航過程中,在黃海海域與日本聯合艦隊遭遇。” 

 “北洋海軍深黑色的煤煙,導致行蹤被別人提前一個小時發現。” 

 “這支由劣質渣煤驅動、艦型老舊、航速不高、炮彈不足的軍艦,和日本聯合艦隊進行了一場幾無勝算但令人肅然起敬的戰鬥。” 

 “由於航速不及對手,北洋海軍遭日艦合圍,漸處劣勢。” 

 “靖遠、來遠因傷重離開戰場,致遠、經遠重傷沉沒,鐵甲艦定遠、鎮遠孤獨地漂浮於黃海海面。” 

 “黃海一戰,日軍成功奪得制海權。” 

 “此時,陸上戰局也開始按照日本人的謀劃展開。” 

 “北洋艦隊拼死保護的陸軍本應馳援平壤,而平壤早在一天前就已陷落。” 

 “朝鮮全境被佔領,中國本土也很快被日軍突破。” 

 “在日艦掩護下,日本第二軍開始在中國海軍重鎮旅順後路花園口登陸。” 

 “意在佔領旅順半島,建立直隸決戰的根據地。” 

 “日軍三十六艘運兵船,兩萬四千人,加上大量輜重。” 

 “十幾天便成功登陸,居然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 

 “就在日軍接近大連港的時刻,慈禧的六十壽慶正在舉行,文武百官山呼萬歲。” 

 “慈禧宣佈,賞賜皇帝和王公大臣聽戲三日,一切軍國大事一概放下停辦。” 

 “當日,大連陷落。” 

 “兩週後,日軍由大連向旅順進攻。” 

 晚晴時期的老百姓對小日本痛恨不已,因為他們得知日軍攻佔旅順後,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日軍攻佔了旅順,接著是在旅順獸性大發,連續大屠殺四天,被殺的民眾達到兩萬左右。 

 在旅順的街道上,被殺的百姓就有兩千六七百人,被埋在一個大坑之內。 

 而在旅順周邊的山上,被殺的兵民就更多,而且都沒有收埋。 

 “屠殺持續到二十六日,此時旅順已經無人可殺。” 

 “宮中的歌舞昇平與敵軍殘忍的暴行,在這個國度同時上演,帝國的末世哀歌依然奏響。” 

 “1895年二月二日,日軍進佔威海城。” 

 “利用先後攻佔的南北海岸炮臺,與聯合艦隊相互配合。” 

 “對困守在港內的北洋海軍進行攻擊,北洋海軍則以劉公島炮臺及艦上的火炮還擊。” 

 “炮戰進行了將近十天,日本艦隊仍未能突入劉公島防線。” 

 “然而,因為腹背受到炮擊和魚雷偷襲,包括定遠在內的主力艦均有損傷,甚至擱淺、沉沒。” 

 “威海衛之戰,以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結局落幕。” 

 “二月十一日當晚,北洋艦隊副將丁汝昌自殺殉國。” 

 “北洋水師官兵為免資敵,親手引燃了旗艦上的炸藥。” 

 “轟然巨響中,定遠鉅艦終於沉沒,中國近代化的最高成就北洋艦隊就此覆滅。” 

 “陸地方面,日軍將李鴻章的淮軍趕出朝鮮後,成立了以朝鮮大院君為首的傀儡政權,宣佈朝鮮獨立,進而全面佔領中國遼東地區。” 

 “自此,經過三十年自強運動的中國,在陸上、海上遭到最慘重的失敗。” 

 曾國藩:甲午戰爭的戰敗,李鴻章要背一半的鍋。 

 在打攻防戰的過程當中,李鴻章不主動去打,一直保存實力,想要找準機會和日本達成妥協談判。 

 甚至於北洋艦隊被李鴻章下令退到港灣裡去了,導致最後被不依不饒的日本堵在裡面出不來。 

 要是李鴻章沒有那些小動作,甲午海戰也不會輸得這麼慘。 

 “1895年三月十四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赴日議和。” 

 “四月十七日,李鴻章在《馬關條約》上簽字。” 

 “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朝鮮獨立,不再向中國朝貢。” 

 “向日本賠款白銀兩億兩,割讓臺灣、澎湖列島、遼東給日本。” 

 “《馬關條約》簽訂六天後,俄國聯合法國、德國三國向日本發出聯合照會。” 

 “聲稱日本佔據遼東半島將威脅北京的安全,並且使朝鮮獨立成為空談,進而威脅整個遠東的和平。” 

 “日本迫於國際形勢的不利,不得不交還遼東。” 

 “但條件是另贈五千萬兩白銀的贖回費用,最後在三國協議下減為三千萬兩。” 

 “清政府為了鉅額的戰爭賠款和贖遼費用,開始向俄、法、英、德等各國銀行借款。” 

 “甲午戰爭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7年,德國佔領膠州灣,並取得山東境內建築兩條鐵路的特權。” 

 “英國則租借了威海衛,並拓展了九龍新界,同時要求清朝的長江流域不得出讓他國。” 

 “法國租借廣州灣,並將雲南、兩廣作為勢力範圍。” 

 “甲午戰敗兩年後,嚴復翻譯的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在《國聞彙編》中刊出,引起思想界的巨大震動。” 

 “中國人通過戰敗的屈辱,終於明白優勝劣汰的公式在國際政治上的意義。” 

 “自那以後,通過努力革新,改變弱者的地位變為強者,就成為中國人奮鬥的目標,一個變革的時代到來了。” 

 梁啟超:雖說甲午戰爭慘敗,但中國人醒了。 

 他深深的明白甲午戰爭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分水嶺,之前渾渾噩噩的國人開始反思自己的海權,反思海洋,反思海防戰略。 

 甲午戰爭當然給中國造成慘重的災難,但也恰恰通過這場戰爭,中華民族真正達到了三千年來的真正覺醒。 

 不管大清朝有沒有醒,至少中國人醒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後面才會有那麼多的學生到西方列強去求學。 

 他們都是在想一個目的,就是怎麼才能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