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43章 艱難啟程的戊戌變法

 “如果作為學術書籍,這些書貢獻有限。” 

 “但是如果把這些書看作是政治宣傳書,則大獲成功。” 

 “在普遍信仰孔子的時代,他的託古改制減緩了阻力,藉著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萌發迅速傳播。” 

 “而保守派的誹謗也隨之而起,妖言惑眾,毀滅聖教,幾次焚燬康有為的書籍。” 

 “但是變法改良的歷史趨勢已經形成,康有為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康有為的書籍屢次遭到焚燬,卻又屢屢複印流傳。” 

 “剛萌芽的改革派藉著同樣剛萌芽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正奮力想要突破保守派的言論封鎖。” 

 “正當此時,甲午戰敗的消息傳來。” 

 張居正:康有為雖說人品方面有些瑕疵,但和他為了拯救中華而鼓吹變法革新相比,這些瑕疵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是他一貫的主張。 

 只要為了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哪怕個人方面有些缺點也是可以接受的。 

 他主導大明的改革是如此,如今的康有為也是如此。 

 康有為的個人品性先不論,單說他為了救亡圖存所做的貢獻,就已經足以彌補這些瑕疵。 

 在當時頑固派佔據主流的時代,康有為冒著斷送前程的風險四方奔走變法革新,這樣的勇氣尤為難得,極少有人可以做到。 

 也正是這份難得,才更顯得康有為的愛國熱情難能可貴。 

 老實說,就他所看到的,康有為更像是一個熱衷變法改革的熱血青年。 

 要頂著巨大的阻力變法革新,僅僅憑藉這份熱血還遠遠不夠。 

 還需要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如此才能應對那些頑固派的阻攔推行變法改革。 

 想想他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幹了這麼長時間,有了足夠的政治經驗才開始推動大明的改革。 

 就這樣的情況,他還遇到了反對派的大力阻擾,就更不用說毫無政治鬥爭經驗的康有為。 

 如果不出他所料的話,康有為要是僅僅只有這些資本,恐怕變法革新也會以失敗告終。 

 “1895年甲午戰敗,日方點名要求李鴻章談判。” 

 “李鴻章急電,日方限三日內簽訂條約,割讓臺灣與遼東半島,賠償兩億兩白銀。” 

 “保守派為代表的大臣堅決不同意,臺灣民眾更是反應激烈,哭聲震天。” 

 “然而日本已經佔領遼東,威脅不籤條約就打到北京。” 

 “由於甲午年是慈禧60大壽,該年特別加試舉人考試,隔年加試進士會試。” 

 “康有為在那次考試中舉,並在簽訂條約的那年和各省舉人一起雲集北京參加會試。” 

 “此時反對簽訂條約的李鴻章的反對派,悄悄把李鴻章要簽訂賣國條約的情報洩露給了各種舉人,並鼓動他們上書。” 

 “各省舉人群情激奮,一波一波,摩肩接踵,前仆後繼,紛紛聯名上書拒籤合約,要求嚴懲李鴻章。” 

 “形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場浩浩蕩蕩的群眾運動,史稱公車上書。” 

 “雖然後來康有為和梁啟超把公車上書宣傳成是自己所主導,而騙過了歷史學家幾十年。” 

 “然而近年的研究顯示,康有為、梁啟超確實也組織上書,但只是眾多上書中的一個。” 

 “而且由於光緒批准條約已成定局,很多人中途退出,並沒有把上書給投遞出去。” 

 “康有為雖然沒有投遞,但在公車上書中已經明確提出了完整的改革方案。” 

 “設銀行、築鐵路、開礦山、建工廠、組商會、譯書籍、辦新校、開報館、革官職。” 

 “資產階級改良派藉著甲午戰敗正式登上了政治舞臺,康有為也得以高中進士,正式進入了官場。” 

 康有為:之所以把公車上書宣傳成是自己所主導,也是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變法革新的隊伍,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頑固派的力量太強大,他要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 

 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力量,推動改革往前邁一步。 

 他正苦於自己的名聲不夠大,吸引不到太多人的目光。 

 好在甲午戰敗的消息給了他千載難逢的機會,讓他從中看到了提升名望的機會。 

 簽訂戰敗條約必然會引得全體國人群情激奮,而他要是可以在這件事情中好好表現,就可以吸引全國民眾的目光。 

 也正因如此,他才積極的聯名上書,要求拒籤合約,嚴懲李鴻章。 

 雖說最終沒有成功,但不管怎麼說他也是上書的一員,把自己宣傳成公車上書的主導者也並無不可。 

 事實證明,他的這一決定非常正確,正是靠著這樣的名頭獲得了全體國人極大的關注。 

 “此時的清政府是有實權的慈禧,和沒有實權的名義上的君主光緒所把持。” 

 “光緒是慈禧妹妹的兒子,4歲抱入宮,按照繼承人的條件悉心栽培。” 

 “光緒和慈禧之間沒有感情是不可能的,但站在權利中心,個人感情在政治形式面前基本不堪一擊。” 

 “光緒對慈禧又敬又怕,光緒1889年大婚之後,按照祖制,慈禧讓光緒親政。” 

 “但慈禧還是牢牢掌握了軍政大權,幾乎所有軍政要員、封疆大吏都是慈禧太后的人,這些人被稱作後黨。” 

 “明面上是光緒出面治理國家,實際上所有奏章都要抄錄到慈禧那裡。” 

 “光緒對於重要的事情都不敢做主,每每都會請示慈禧。” 

 “但在政治場上,有執政者就必然會有反對派。” 

 “一些被後黨排擠的大臣們,圍繞在三朝帝師翁同龢的身邊,形成了光緒的心腹帝黨。” 

 “沒有實權的帝黨想方設法想要掌權,後黨洋務派造成了甲午戰敗,給了帝黨攻擊的機會。” 

 “帝黨順應民間呼籲,猛攻後黨。” 

 “而為了奪權,帝黨就必須要提出不同於後黨洋務派和頑固派的施政方案。” 

 “這時康有為代表的改良派,隨著民間救亡圖存的呼聲,闖入了光緒和帝黨的眼裡。” 

 “康有為中進士之後,很快就上書光緒皇帝。” 

 “甲午戰敗,奇恥大辱,中國正面臨瓜分危機。” 

 “我們失去琉球之後,一下子越南、朝鮮、緬甸、暹羅等屬國都在兩三年內被奪去。” 

 “如今割讓臺灣,內地不保了。” 

 “在這四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前,我們不能再苟安於借款,必須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現在非變法不能救中國,隨後洋洋灑灑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 

 “光緒正煩惱救國無門,看到上書後喜出望外,立即副錄呈送慈禧,抄發各省督撫將軍處討論。” 

 “康有為及其改良派順應形勢,和帝黨組成了牢固的聯盟。” 

 “一個沒有實權又沒有太多政治經驗的年輕皇帝,和一個同樣缺乏政治經驗的書生鼓吹家康有為,在沒有實權的帝黨的鼓動下就這樣聯繫在了一起,主導了戊戌變法。” 

 劉徹:可惜,這樣的變法改革註定要失敗。 

 像戊戌變法這種由上往下的改革,哪怕是一個握有實權的皇帝都很難改革成功。 

 要知道改革就必然會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尤其是像戊戌變法這種方方面面都需要大力改革,可想而知遇到反對派的阻力有多麼的大。 

 實權皇帝都難以做到,就更不用說一個沒有實權的傀儡皇帝了。 

 光緒沒有實權,康有為沒有政治經驗,帝黨也同樣沒有實權。 

 就這樣沒有權力的改革團隊想要成功,無疑於痴人說夢。 

 所以從一開始,戊戌變法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別說是沒有實權的光緒主導變法,哪怕是掌握實權的慈禧想要戊戌變法,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康有為出名了,大量京城高官爭相拜訪這個剛獲進士稱號,還沒有正式職務的康有為。” 

 “甲午戰敗,民間改革呼聲高漲。” 

 “公車上書之後,民間議政風氣不再是禁忌。” 

 “一時改革呼籲得到了各階層的廣泛支持,成了風尚,洋務派頑固派都聚集到了康有為改革救國的旗號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