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43章 艱難啟程的戊戌變法

 “突然步入輿論中心的康有為摩拳擦掌,開始了其準備已久的宏大的改革計劃。” 

 “康有為開始用自己的影響力組織學會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連接改革人士,培養擴大自己的改革勢力,創辦報刊宣傳變法思想,啟蒙中國人。” 

 “一時之間,隨著康有為及其黨羽的奔波倡導,全國各地學會報紙大量湧現,林林總總,蔚然大觀,給當時中國思想界颳起了一股颶風。” 

 “還是舉人的梁啟超用其卓越的文筆和思想,深刻揭露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猛烈抨擊封建頑固派的保守。” 

 “數月之間,只有24歲的梁啟超主筆的《時務報》銷售萬餘份。” 

 “戊戌變法後來失敗,然而這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解放,對今後中國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可是當改革派突飛猛進之時,保守派也覺得時機已到,開始反撲了。” 

 “甲午戰敗的陰霾一過,大清國的新政風貌消失。”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國家需要改革,但幾乎所有人也不希望改革動了自己的利益。” 

 “隨著新思想對傳統舊思想攻擊的加劇,保守派越來越無法容忍,對康有為的誹謗如潮水般湧入。” 

 “保守派解散分化學會,另立報紙,攻擊改良派。” 

 “改良派沒有政治經驗,帝黨沒有實權,後黨洋務派的老狐狸動動手指就可以把他們按趴下。” 

 “似乎變法救國之說,只是曇花一現,又要回歸以前了。” 

 “正當這時,又一場亡國危機徹底刺醒了睡夢中的清政府。” 

 梁啟超:戊戌變法還是失敗了嗎? 

 雖說戊戌變法正在推進,但他心中一直有一層陰霾,總覺得戊戌變法很可能無疾而終。 

 在主播講述清朝晚期的歷史事件時,雖說還沒有提到戊戌變法的相關信息,但他心中已經有不好的預感了。 

 現如今主播明確告訴他戊戌變法後來失敗了,他儘管早有預料,可依舊難掩失落,要說不難過是不可能的。 

 可很快他就振作起來,重新燃起鬥志,陰霾一掃而空。 

 雖說戊戌變法的失敗已成必然,但他依舊會不遺餘力的推動變法。 

 哪怕不會成功,只要戊戌變法可以解放國人的思想,那麼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有意義的。 

 “1897年11月1日,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被殺。” 

 “德國趁機派軍艦於11月14日佔領膠州灣,次年強迫清政府簽訂租借條約。” 

 “其他帝國主義國家見此情景,爭先恐後,紛紛跟上,猶如餓狼撲食。” 

 “俄國派軍艦佔領大連、旅順,英國強行租借威海衛,法國租借廣州灣。” 

 “帝國主義國家瓜分非洲的同時,也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在這幫強盜面前,軟弱又沒有實力的清政府,只能連連後退,唯唯諾諾。” 

 “亡國危機迫在眉睫,國家命運危在旦夕。” 

 “在廣州的康有為聽到消息,立即趕赴北京,力陳變法,民間變法維新的呼聲再次高漲。” 

 “如果現在還不變法圖強,恐怕江山社稷危在旦夕。” 

 “到這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要變法了。” 

 “光緒也已下決心召見康有為,後黨恭親王出來阻撓,非四品以上官不能召見。” 

 “光緒只好組織大臣們見面,康有為被請到了總理衙門的西花廳。” 

 “這天當康有為走進總理衙門時,出席問話的大臣有李鴻章、翁同龢、榮祿。” 

 “按照康有為的描述,在這裡保守派和他來了一番論戰。” 

 “榮祿先開口,祖宗之法不能變。” 

 “康有為答祖宗之法是用於治理祖宗土地的,如果祖宗的土地都不能守衛了,還談什麼祖宗之法。” 

 “李鴻章質問,難道六部可以裁撤,規章制度都可以不要了嗎?” 

 “康有為答今天是列強並列的時代,不再是過去的大清天下,現在的法律官職都是過去的舊法,造成中國危亡的都是這些舊法,理應廢除。” 

 “翁同龢問變法需要的款項,從哪裡籌措。” 

 “康有為答以中國之大,只要改變制度,稅收將比現在增加10倍。” 

 “接著康有為陳述了他所設想的變法方案,並說日本明治維新最容易模仿,自己編有《日本變政考》《俄大彼得變政記》可以借鑑。” 

 “第二天,帝黨翁同龢把接見康有為的情況告訴了光緒皇帝,並加以保薦。” 

 “光緒把《日本變政考》《俄大彼得變政記》拿來每日研究。” 

 雍正:大清江山已經淪為了被瓜分殆盡的命運了嗎? 

 儘管他已經知道清晚期的局勢很糟糕,可如今聽到西方列強堂而皇之的瓜分大清帝國,依舊讓他痛心疾首。 

 如今正處於鼎盛的大清帝國,日後卻要面臨西方列強瓜分的命運,光是想一想就令人憂心忡忡。 

 大清的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變法維新是必然的。 

 但想到那些守舊派用祖宗之法不可變來阻攔變法,他覺得有必要留下一道聖旨,讓晚期的大清皇帝不必顧忌祖宗之法。 

 儘管他也知道這道聖旨能發揮的作用有限,但總歸可以幫助後面的大清皇帝減輕一些阻力。 

 他能做的就只有這麼多了,其他的就只能靠後代子孫的努力了。 

 畢竟他能影響的也就只有自己活著的時候,大清未來的結局如何就看後代子孫的造化了。 

 “同時還沒有進入政治權力中心的康有為,繼續依靠民間力量製造輿論。” 

 “當時正值在各省舉人又一次進京考試之機,他鼓動舉人聯合各省學會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政黨雛形保國會。” 

 “當時保國會第一次大會會場人聲鼎沸,座無虛席。” 

 “康有文發表了極富激情的演講,列強聯手瓜分中國,中國國土日割,國權日削,國民日困。” 

 “當今中國人猶如牢中之囚,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只能供人驅使,聽人宰割。” 

 “在這奇恥大辱,奇慘大痛面前,期待大家激勵精神,重新振作,聯合四萬萬民眾臥薪嚐膽,以圖保國保民保教。” 

 “在康有為極富感染力的演講之下,聽眾無不為之動容,民間改革呼聲至此到達高潮。” 

 “隨著保國會影響力的逐步擴大,守舊派對康有為的誹謗也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妖言惑眾,僭越妄為,包藏窩心,結黨營私,頑固派不斷上書指責康有為。” 

 “有害於政治穩定,亡國也輪不到你康有為去保。” 

 “根本上頑固派無法理解康有為把國家危亡當作是每一箇中國人的責任,企圖發動輿論的號召。” 

 “同時洋務派張之洞發佈《勸學篇》呼籲正人心,辟邪說,封建綱常不能動搖,封建制度不能改變,中國的聖教是中華之根本。” 

 “李鴻章則加緊迫害帝黨成員,甚至此時一部分守舊派已經開始預謀要盡逐帝黨,廢除光緒。” 

 “然而後黨打擊帝黨越狠,帝黨的不安和自衛的心理也就越深,他們就越發加緊聯合改良派。” 

 “1898年6月11日,光緒經過慈禧的同意之後,發佈了《明定國是詔》,定下了國家改革方針。” 

 “時局艱難,大家團結一心,發奮圖強,一起變法維新,維新變法艱難啟程。” 

 康有為在保國會第一次大會上發表的演講,經過主播重新講述出來,頓時讓光緒時期的大清老百姓為之動容。 

 晚晴的老百姓只知道要改革,至於為什麼必須要改革,則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現如今從主播口中知道了康有為演講的內容,他們不禁連連點頭,只覺得康有為說的太有道理了。 

 要想不當奴隸,不當牛馬,不任人宰割,就唯有變法圖強。 

 中國只有通過改革變法強大了,他們老百姓才能不被別人欺負。 

 這一刻,全體國人呼籲變法改革的呼聲達到最高潮,令改良派為之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