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45章 一場烏龍引發的政變

 第245章 一場烏龍引發的政變 

 雖然戊戌變法最終失敗了,但各朝不少讀書人卻從中發現到了一個疑點。 

 可以說戊戌變法之所以匆匆落幕,關鍵一點在於康有為發動的政變失敗了。 

 所以各朝的讀書人對於戊戌政變萬分疑惑,不明白光緒為什麼會指使康有為行此大逆不道之舉。 

 要知道在名義上,慈禧太后是光緒皇帝的母親。 

 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一個兒子想要發動政變除掉自己的母親,這簡直是喪心病狂。 

 哪怕光緒發動政變成功除掉了慈禧,滿朝文武大臣也不可能讓一個弒母的皇帝繼續坐穩皇位。 

 深受儒家薰陶的文武大臣不會接受一個大不孝的皇帝,光緒最後的結局也只能被趕下臺。 

 各朝的讀書人向主播詢問關於戊戌政變的疑惑,蘇晨看到之後這才發現大家誤會了。 

 “其實戊戌政變和光緒沒什麼關係,純粹是一場烏龍事件,主播可以給大家講講這場烏龍的來龍去脈。” 

 “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使大清看到了自己與西方的差距。” 

 慈禧莫名其妙的把他軟禁在瀛臺,他是有冤無處伸。 

 “尤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直接把首都都給丟了。” 

 “但小小的日本都打不過,這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大清搞洋務運動的時候,日本還處在德川幕府時代。” 

 “日本由此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 

 光緒:朕對戊戌政變完全不知情,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感謝主播為朕正名。 

 “大清還得改革,就照著日本改,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不然就只能亡國。” 

 他雖然對慈禧又敬又怕,但從未想過發動政變除掉慈禧。 

 “這與日本當時實行明治維新,主動追隨融入西方的脫亞入歐戰略迥然不同。” 

 “除了向列強買軍艦,送訂單外,別無其他選擇。” 

 “現在一說戊戌變法,我們後世人往往有著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那會的日本跟大清差不多,也是閉關鎖國,完全沒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 

 他都已經明確告訴了慈禧,自己對政變完全不知情。 

 那場政變完全就是康有為擅自做主策劃的,他是一點都不知情,完全被矇在鼓裡。 

 “那很自然的,當甲午戰爭結束後,上到慈禧光緒,下到販夫走卒,大家都明白了一個道理。” 

 他要是知道康有為會圍園殺後,肯定會阻止康有為行此大逆不道的謀逆之舉。 

 畢竟不管是從法理上來說,還是從養育之恩上來說,慈禧對他有大恩大德。 

 “對比中日,可以很明顯地發現,一個只會仿造而沒有創新與造血功能的國家。” 

 他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幹出這等離經叛道的罪行,別說是自己,全天下人都不可能饒恕自己。 

 “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則是救國救民的大英雄,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 

 慈禧:我是支持皇上變法的,可奈何皇上不爭氣,我只能出來穩定局勢。 

 “但明治天皇上臺結束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後,日本很快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明治維新運動。” 

 “但是經歷了甲午的慘敗後,人們才發現老祖宗的制度也不管用了。” 

 “既然洋務運動不行,日本的明治維新可行。” 

 他簡直是欲哭無淚,都快恨死康有為了,害得他被軟禁起來,失去了自由。 

 可無奈慈禧不相信他,非得認為政變是他指使康有為乾的。 

 “意思是說只學西方的技術,制度還得用老祖宗的。” 

 “洋務運動的宗旨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於是在慈禧和恭親王的主持下,大清搞起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毫無疑問,明治維新是成功的。” 

 “縱觀三十年的洋務運動,清政府對待西方的態度是既懼之制度,又厭之文化。” 

 “可戊戌變法的歷史真相併非是這樣的,總的來說戊戌政變就是一起烏龍所引發的慘劇。” 

 可要說她反對變法,還大罵她是老妖婆,她是完全不認的。 

 “光緒皇帝是一位發憤圖強的有為君主,但卻有名無權,什麼都說了不算,倒黴蛋一個。” 

 “慈禧太后代表著貪戀權力的老頑固,是扼殺變法、殺戮維新派人士的老妖婆。” 

 “改革層次不同,導致中日兩國的發展速度和最終效果差異巨大。” 

 “於是到了1898年,在光緒皇帝的主持下,清政府便開始了戊戌變法。” 

 說她貪戀權力,她無可辯駁。 

 “英法打不過情有可原,畢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 

 “實行的是有距離的接觸政策,只涉及器物不學習制度,只知皮毛不知根本。” 

 “在簽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後,大家都明白,要再不改革,大清就得玩完。” 

 自從鴉片戰爭之後,大清國就一直被歐洲列強欺負,以至於到了現在還要被昔日看不起的日本欺負。 

 為了大清國不亡國,她深深的明白必須變法了。 

 所以皇上任用維新派人士變法,她是大力支持的。 

 只要皇上不違反祖制,想要怎麼變法,她都不會阻攔。 

 可事實證明,皇上只會把局勢越搞越糟,引得眾多大臣強烈不滿。 

 要是再這樣下去,大清國還沒有被列強瓜分完,滿清王朝自己就要崩潰了。 

 出現這樣動盪的局面,她只能出來收拾皇上留下的爛攤子,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她扼殺變法一說。 

 “在說戊戌政變之前,主播先給大家說說事件的主人公慈禧。” 

 “慈禧這個人,可以說她既是幸運的,同時又是不幸的。” 

 “說她幸運,她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人,執掌大清將近半個世紀,享盡了榮華富貴,最終還能得以善終。” 

 “說她不幸,人生三大不幸,她全碰上了。” 

 “早年喪父,18歲的時候就死了爹。”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作為家中的大姐,年紀輕輕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中年喪夫,26歲的時候老公咸豐死了,而26歲在當時來說也算是中年了。” 

 “最後是晚年喪子,等到她40歲,好不容易把兒子同治培養出來,等到兒子親政了,自己就可以退休享清福了。” 

 “卻不曾想同治又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 

 “當人生三大不幸同時發生在一個人的身上時,大部分人的心態都會是崩潰的。” 

 “若是心理素質差,40歲的慈禧估計就抑鬱而終了。” 

 “不過慈禧靠著強大的心理素質還是挺了過來,她把4歲的光緒抱到宮中,從頭開始培養。” 

 慈禧:我的內心要是不強大,我也走不到如今的地步。 

 回想自己一路走來的不容易,她不禁唏噓不已,感慨良多。 

 從小時候父親去世,她就知道自己沒有依靠,只能靠自己。 

 好不容易有咸豐皇帝當作依靠,結果還沒享幾年福,咸豐皇帝就去了,留下了他們孤兒寡母。 

 為了保住兒子的皇位,她獨自一人應對朝堂的政局,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把兒子拉扯大,她也可以享享清福了。 

 可萬萬沒想到,厄運再次降臨到自己的頭上,讓她白髮人送黑髮人。 

 接連遭受打擊,要是一般人,可能就抑鬱而終了。 

 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大清王朝。 

 現如今的大清帝國危機四伏,隨時都有可能滅亡。 

 她要是不能振作起來,那大清帝國將群龍無首,滅亡得更加迅速。 

 “慈禧之所以選擇光緒作為大清帝國的繼承者,主要是因為光緒是慈禧的親妹妹婉貞所生。” 

 “而慈禧平生與婉貞的關係最為要好,能好到什麼程度呢?” 

 “據記載婉貞死的時候,慈禧親自去看望,覺得婉貞陪葬的規格太低,當場暴怒。” 

 “然後親自帶著太監把他們家裡裡外外搜了一遍,把所有的好東西全給妹妹陪葬。” 

 “在這個過程中,慈禧幾度情緒失控。” 

 “慈禧如此在意自己的妹妹,對光緒自然差不到哪裡去,而這只是光緒與慈禧在孃家這一層上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