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46章 敲響大清滅亡的喪鐘

 可哪裡想到,一萬聯軍第一天到達北京城,結果第二天就攻破了,這速度之快超乎他們的想象。 

 現在他們老百姓越來越覺得,清政府的倒臺就快到了。 

 “流亡途中,慈禧的聲望跌至谷底,也不再指望義和團能抵禦外敵,便發佈了徹底鎮壓義和團的命令。” 

 “並給李鴻章拍去電報,指定李鴻章為與列強議和全權代表。” 

 “李鴻章看到電報,知道事情鬧大。” 

 “旋即離開廣州,踏上了艱難的談判之路。” 

 “1900年10月11日,李鴻章抵達北京,然後他就以背鍋俠的身份與八國聯軍達成協議即《辛丑條約》。” 

 “如果說李鴻章之前簽訂的賣國條約或多或少與他還有一些關係,那麼《辛丑條約》的簽訂與他就是一點關係也沒有了。” 

 “並且也正是在李鴻章的據理力爭下,慈禧逃過了列強的追責。” 

 “當時各國公使要求清政府處死端郡王載漪、剛毅等12人,並要求嚴懲142名官員,這些官員都是曾經支持義和團的頑固派。” 

 “無論怎麼看,慈禧都是頭號責任人,最起碼也要交出權力,退居二線。” 

 “但在李鴻章的堅持下,慈禧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李鴻章替慈禧的錯誤決策背了黑鍋,又幫她免去追責。” 

 “所以事後慈禧對李鴻章是感激涕零,沒有追究他在戰爭期間的抗旨行為。” 

 “至於其他幾位督撫,慈禧也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 

 梁啟超:這老賊也是多管閒事,除掉慈禧這麼好的機會,就這樣被老賊攪合了。 

 他對李鴻章憎恨的同時,對慈禧逃脫列強的制裁感到惋惜。 

 在八國聯軍對此慈禧的時候,他還志得意滿,想著光緒再過不久就可以掌權了,到時候屬於他們變法派的機會來了。 

 因為他非常清楚,慈禧根本就不可能是八國聯軍的對手,戰敗已成必然。 

 而八國聯軍一直是支持光緒掌權的,完全可以藉著慈禧戰敗的機會,徹底把慈禧趕下臺,讓光緒重登大寶。 

 一旦光緒掌權,他們變法派重新上臺,中華民族還有重新崛起的機會。 

 可現在一切都化為了泡影,李鴻章這個賣國賊保下了慈禧老妖婆。 

 這也就意味著變法派再無出頭之日,整個中華民族徹底斷絕了最後變法自強的機會。 

 “慈禧之所以沒有追究幾位地方督撫的責任,道理很簡單。” 

 “一方面,東南互保保全了南方九省未受到戰亂影響。” 

 “而慈禧在戰後面臨的第一件要緊事就是湊錢賠款,南方保存了元氣,這在慈禧看來,督撫們立了大功。” 

 “再一方面,慈禧這時候只是光桿司令,就算她想追責也無力追究。” 

 “1899年前後,清政府在北方的武裝力量大致分為兩部分。” 

 “一是駐留東北的十餘萬關外八旗,這部分被沙俄侵略軍消滅。” 

 “二是慈禧令榮祿組建的武衛軍,又分為五部。” 

 “這其中的武衛中軍、武衛前軍、武衛後軍都被八國聯軍重創。” 

 “袁世凱是東南互保的參與者,且宋慶指揮的武衛左軍與武衛右軍的關係又極好,很多軍官私下裡都是拜把子兄弟。” 

 “如此一來,慈禧要是還想維持統治,她就只能依靠地方督撫。” 

 “另外,參與東南互保的督撫關係也是盤根錯節。” 

 “李鴻章是淮軍領導人,劉坤一是湘軍大佬,張之洞與湘淮兩系的關係都很好。” 

 “袁世凱是李鴻章的門生,閩浙總督許應奎的族叔曾與湘軍一起鎮壓過太平天國,也與湘淮兩系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這些東南督撫私下裡穿一條褲子,慈禧敢動其中一個,必然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導致不可控的後果。” 

 “比如造反,事實上當時確實有人提出過造反,這個人就是張之洞。” 

 “1900年6月下旬,也就是收到宣戰詔書後,張之洞第一時間就盤算著推舉李鴻章為大總統。” 

 “即一旦北京不保,慈禧死了,他就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的總統,主持東南大局。” 

 “所以說庚子國難後,慈禧對東南九省的態度就是一個字,穩。” 

 “先穩住局勢再說,追究責任什麼的不現實,也沒必要。” 

 晚清時期的老百姓對於李鴻章沒能造反成為總統感到惋惜,一個個不禁暗罵李鴻章太過膽小。 

 對於清政府,對於慈禧太后,他們老百姓可謂是深惡痛絕,恨不得有人能夠早點推翻清政府。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他們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清苦,都已經快要活不下去了。 

 現在慈禧又打了敗仗,需要給八國列強鉅額賠款,這是要把他們老百姓往死裡逼。 

 所以他們希望有人可以終結這一切,這樣他們老百姓的日子也能好過點。 

 而最有希望推翻清政府的就是李鴻章,可偏偏李鴻章沒有這個膽量造反。 

 在慈禧戰敗後,慈禧的威望跌到谷底,再加上慈禧已經無兵可用。 

 這個關鍵時刻,要是李鴻章聯合東南的督撫,完全可以輕而易舉的推翻慈禧。 

 “不過慈禧沒有第一時間追究責任,不代表她不想追究。” 

 “畢竟東南互保是三藩之亂後,大臣首次公開聯合對抗朝廷。” 

 “如果不加以制衡,地方長期保持尾大不掉的半獨立局面,大清遲早要完。” 

 “於是到了1902年1月,慈禧返回北京後,便開始著手瓦解東南互保。” 

 “當時李鴻章、劉坤一先後病死,一向支持洋務派的榮祿也病死。” 

 “隨著大佬們的陸續離世,慈禧隨即提拔了一批年輕的八旗貴胄,扶持這些人登上政治舞臺,填補空缺。” 

 “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滿洲鑲白旗出身的鐵良。” 

 “1903年,許應奎、德壽病死,王之春被調到廣西擔任巡撫。” 

 “見南方督撫大多易主,慈禧覺得時機已經成熟。” 

 “於是慈禧派鐵良兩次南下,打著清查各省財政和整頓兵工廠的名義。” 

 “一面解散或收編南方的地方武裝,一面對湘淮兩系的小金庫進行大肆搜刮。” 

 “比如作為淮軍小金庫的江南製造總局,就被鐵良搜出了八十萬兩存銀。” 

 “收拾了南方軍頭後,鐵良又被慈禧當做棋子,處處與北方軍頭代表袁世凱暗中較勁。” 

 “1906年,袁世凱編練的北洋第三、第五、第六鎮被鐵良收入囊中,僅保留第二、第四兩鎮的指揮權。” 

 “鐵良時不時跳出來唱反調,讓袁世凱氣憤不已。” 

 “於是他便聯合慶親王參了鐵良一本,說若不去鐵,新政必有阻撓。” 

 “然而,鐵良本來就是慈禧安排的棋子,慈禧又怎麼可能自斷臂膀呢?” 

 “結果袁世凱弄巧成拙,遭到慈禧明升暗降,改任為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失去了軍權。” 

 “1907年,袁世凱和張之洞被一同調入軍機處。” 

 “七年前的東南互保局面,在慈禧的瓦解下煙消雲散。” 

 朱棣:東南互保的大好局勢,就這麼被慈禧輕而易舉的瓦解了。 

 在戰敗的陰影下,慈禧還能重新站起來,並瓦解掉東南互保的威脅。 

 他只能感慨慈禧的威望太盛,壓得下面的大臣不敢生出異心。 

 在慈禧戰敗的時候,但凡漢臣有點骨氣,完全可以把慈禧趕下臺。 

 畢竟那時候慈禧要聲望沒有聲望,要兵力沒有兵力,發動政變除掉慈禧不要太容易。 

 可無奈那些漢臣已經被滿清的統治馴服了,完全不敢升起一點造反的念頭。 

 不過即便錯過了推翻清政府的最佳時機,照這樣下去,清政府的滅亡已成定局。 

 原本清政府就已經日落西山,現在又加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帶來的鉅額賠款的影響,清政府已經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了。 

 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戰敗的那一刻,大清滅亡的喪鐘就已經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