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52章 直奉大戰,奉系走向巔峰

 也正是因為對吳佩孚的能力的認可,他自知平庸,才會選擇把兵權交給吳佩孚,而自己全力以赴的競選大總統。 

 “1902年,馮玉祥離開暮氣沉沉的淮軍,改投袁世凱的新建陸軍。” 

 “之後10多年,馮玉祥由班長升任旅長。” 

 “1920年,陝西督軍陳樹藩與當地士紳矛盾激化。” 

 “在陝西士紳的要求下,曹錕派馮玉祥趕跑了陳樹藩。” 

 “之後,馮玉祥佔據陝西,有了根據地,勢力得到發展。” 

 “1923年,曹錕競選大總統,馮玉祥為其鞍前馬後,幫助曹錕會選成功。” 

 “由此,馮玉祥成為曹錕眼中的紅人。” 

 “面對馮玉祥的異軍突起,吳佩孚隱隱感覺這個人不可靠,曾力勸曹錕疏遠馮玉祥,但曹錕不聽。” 

 “另一頭,張作霖上次被吳佩孚收拾後退回關外,厲兵秣馬。” 

 “經過兩年休整,奉軍恢復元氣。” 

 “為了一舉擊倒直系,張作霖還與孫中山、段祺瑞組成三角反直同盟。” 

 “萬事俱備,可以報仇了。” 

 “1924年9月,奉系六個軍17萬人捲土重來,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面對奉軍大兵壓境,曹錕令吳佩孚率20萬直軍迎戰。” 

 “按照吳佩孚的設想,奉軍不堪一擊,這次大戰一定要趁勢滅了張作霖。” 

 “但讓吳佩孚沒想到的是,正當直奉兩軍沿長城激戰時,後院起火了。” 

 吳佩孚:要不是馮玉祥賣主求榮,第二次直奉大戰怎麼可能輸給張作霖。 

 回想起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臨陣倒戈,使他功虧一簣,他就對馮玉祥背叛的行徑咬牙切齒。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他輕而易舉的打敗了張作霖。 

 要說誰最有希望統一中國,全中國人都會認為是他吳佩孚。 

 可就是因為馮玉祥的倒戈,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參戰的直系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自此之後,他雖然在兩湖地區能夠奇蹟般東山再起。 

 但是,失去了麾下那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大的精銳部隊。 

 他吳佩孚再也不復巔峰之時,更沒有了統一全國的可能。 

 每當回想起馮玉祥的臨陣倒戈,害得他所有的心血付之一炬,他就恨不得將馮玉祥這個無恥小人五馬分屍。 

 哪怕此事已經過去多時,他還是無時無刻不想起這一陰影。 

 “10月22日,時任直軍第三路軍司令馮玉祥在古北口與奉系達成停戰協議。” 

 “馮軍協助奉軍雪恥,事成之後,奉軍不得入關。” 

 “簽署協議後,馮玉祥聯合陝軍暫編第一師師長鬍景翼、北京衛署副總司令孫嶽發動北京政變,將總統曹錕軟禁。” 

 “隨後,為了體現政變的正義性,馮、胡、孫三部改稱國民軍。” 

 “馮玉祥任總司今兼第一軍軍長,胡景翼、孫嶽為副總司令兼第二、第三軍軍長。” 

 “北京政變時,吳佩孚身處山海關,等他得知老巢被抄後,為時晚矣。” 

 “只能草草部署,留下10萬大軍繼續堅守防線,自己則率餘眾星夜馳返。” 

 “吳佩孚離開山海關的當天,奉軍飛機便向直軍戰壕中撒下傳單,說什麼大局已定,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 

 “受此影響,直軍軍心動搖。” 

 “10月30日,奉軍第三軍副軍長郭松齡率三個旅猛攻直軍防線。” 

 “直軍不敵,各部紛紛撤退,逃往天津方向。” 

 “就在前線直軍崩潰的同時,早幾天撤至天津的吳佩孚也被國民軍打敗。” 

 “11月3日,全軍覆滅的吳佩孚率兩千殘部乘船駛離塘沽,第二次直奉大戰遂告結束。” 

 馮玉祥:並非我願意臨陣倒戈,而是吳佩孚做得太過分,把我往死裡打壓。 

 他和吳佩孚的矛盾由來已久,選擇在關鍵時刻倒戈也就沒有什麼好奇的。 

 吳佩孚想要的是一個言聽計從、毫無主見的下屬,而他馮玉祥需要一個寬宏大量、用人不疑的上級。 

 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他被吳佩孚任命為河南督軍。 

 但是吳佩孚對他不放心,不信任他。 

 為了牽制他,吳佩孚特意任命了和他不合的人為河南軍務幫辦,讓他在戰場上大受制約。 

 即便這樣,他也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取得了豐厚的戰果。 

 可哪怕他有戰功,吳佩孚也當看不見,並沒有賞賜他什麼職位。 

 如此不公平的對待,他怎麼可能釋懷呢! 

 不僅僅如此,吳佩孚還在平時經常打壓他。 

 如果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戰勝了張作霖,吳佩孚的勢力就會進一步擴張。 

 假以時日,吳佩孚擊敗所有對手統一全國,也並非什麼困難的事情。 

 他馮玉祥無法從吳佩孚的勢力增長中得到好處,甚至會讓自己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樂於接受手下發動政變的提議。 

 “吳佩孚戰敗的同一天,奉軍第二軍進入天津。” 

 “聽說吳佩孚戰敗,馮玉祥很高興。” 

 “但馮玉祥得知奉軍進入天津後,頓時又對張作霖惱怒不已。” 

 “先前說好了奉軍不入關,現在怎麼入關了,大罵張作霖不講究。” 

 “對於馮玉祥的不滿,張作霖當然是不在乎的。” 

 “我現在兵強馬壯,連吳佩孚都被我幹趴下了,你馮玉祥算老幾?” 

 “我還明確告訴你了,奉軍不僅要入關,接下來還準備一統天下。” 

 “面對張作霖的恃強凌弱,馮玉祥想了想,好漢不吃眼前虧,主動讓出了北京。” 

 “不過馮玉祥也不是吃虧的性格,為了制衡張作霖。” 

 “馮玉祥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打算借國民黨的招牌籠絡革命派。” 

 “孫中山北上之前,馮玉祥還需要為自己營造革命人設。” 

 “畢竟他之前是軍閥,連同盟會成員都不是,現在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肯定沒有相信。” 

 “那麼馮玉祥要怎麼打造人設呢?這個時候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收拾身為舊勢力代表的溥儀。” 

 “11月5日,馮玉祥派兵將溥儀逐出紫禁城。” 

 “驅逐溥儀事件雖然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效果是真不錯。” 

 “大家見馮玉祥不賣遺老遺少和保皇黨人的面子,與北洋軍閥貌似不同,也就相信他是革命者,而馮玉祥也因此成為孫中山在北方的名義代表。” 

 馮玉祥:我把溥儀趕出紫禁城,實在是功在國家、利在千秋的義行。 

 他也看到了另一個時空的隆裕太后在彈幕上大罵他不信守承諾,但他絲毫不在意。 

 隆裕太后和國民政府簽訂了《清皇室優待條件》,允許溥儀保留帝號,並住在紫禁城中。 

 但他考慮再三,還是選擇將溥儀攆出北京城。 

 之所以這麼做,可不僅僅是為了營造自己的革命人設。 

 而是溥儀在紫禁城的一些所作所為,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這才將溥儀趕了出去。 

 溥儀總覺得自己不能行駛皇帝的職責是一種對民國政府的犧牲,因此仗著《清皇室優待條件》找民國政府要起生活費來很有理,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