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52章 直奉大戰,奉系走向巔峰

 可隨著軍閥混戰,國民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在給溥儀的生活費上就有些拖延和減少。 

 可結果溥儀大發雷霆,還藉助國際輿論指責國民政府違約,嚴重損毀國民政府的形象。 

 除此之外,溥儀還一心想著復辟,在滿清遺臣的幫助下率領五千辮子軍復辟稱帝成功。 

 不過好在這場復辟鬧劇僅僅十二天就被鎮壓了,逼得溥儀不得不再次宣佈退位。 

 之後溥儀不斷勾結各路軍閥和外國列強,企圖伺機再次復辟。 

 溥儀的這種行為讓大家都很擔心,覺得待在紫禁城的溥儀簡直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而且溥儀還把紫禁城的古董字畫大肆倒賣,使得國寶文物流落到海外,給中華民族造成嚴重的損失。 

 如此種種,他把溥儀驅趕出紫禁城,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前,原本的反直三巨頭是段祺瑞、孫中山和張作霖。” 

 “孫中山遠在廣州,對北方是鞭長莫及。” 

 “段祺瑞下野多年,皖系的實力也偏弱。” 

 “因此張作霖早先並沒有打算與段祺瑞、孫中山平分勝利果實,他想的是入關之後一手遮天,獨霸北洋政府。” 

 “然而時局被馮玉祥這麼一攪和,張作霖也不得不改變策略,把段祺瑞給抬了出來,擔任臨時政府的臨時執政。” 

 “所謂臨時執政,就是張作霖無意操控中央,只是情勢所迫,讓段祺瑞臨時出來撐撐場子。” 

 “等孫中山到了北京,大家再組建聯合政府。” 

 “不過,張作霖抬出段祺瑞顯然不可能只是為了過渡,他的真實意圖是聯合皖系制衡革命派。” 

 “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在陸軍部大禮堂宣誓就職。” 

 “隨後,張作霖、馮玉祥、段祺瑞開了個會,劃定各自勢力範圍。” 

 “山東、安徽、江蘇歸皖系,西北一片歸馮玉祥。” 

 “華北對半分,北京、保定由國民軍控制,天津及其他地方由奉軍控制。” 

 “這個劃分方案明顯奉系不利,張作霖沒有撈到實質性的好處,但這正是張作霖的精明之處。” 

 “因為安徽、江蘇當下都在直系手上,他把皖系推到前面,自己隨時都可以玩一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12月7日,段祺瑞下令罷免江蘇都軍齊燮元。” 

 “齊燮元不服,自任浙滬聯軍第一路總司令,決心聯合浙江的孫傳芳,力拒皖奉聯軍南下。” 

 “段祺瑞玩政治很有一手,他見江浙聯手,便把齊、孫分別處理,授予孫傳芳恪威上將軍勳位,還派人給孫傳芳送去珍寶。” 

 “孫傳芳獲利頗多,加之他本來也不想對抗張作霖和段祺瑞,便轉變了態度,宣佈中立。” 

 “沒了孫傳芳的支持,齊燮元陷人孤立。” 

 “1925年1月,奉軍張宗昌部和皖系盧永祥部南下。” 

 “由於張宗昌早年在江蘇當過師長,江蘇本地武裝見到混世魔王來了。” 

 “要麼投降,要麼讓路,要麼倉皇出逃。” 

 “一時間,齊燮元淪為光桿司令,被迫下野,流亡日本。” 

 張作霖:從始至終,我奉行的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戰略方針。 

 他能從蝸居東北的奉系小軍閥,成為直奉大戰最後的勝利者,多虧了這種戰略方針。 

 有足夠的實力,自然毫不客氣的搶地盤,快速的擴張自己的勢力。 

 可要是實力不允許,那他就選擇低調,讓其他勢力打生打死,他在背後坐收漁翁之利。 

 如今看來,他的這套戰略方針非常的成功,取得了很不錯的戰果。 

 雖然在直奉戰爭中勝利了,致使他奉系的勢力範圍一舉達到了巔峰。 

 但他絲毫高興不起來,反而內心有著深深的擔憂。 

 原因很簡單,奉系階段是北洋時期最後的階段,再後面就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這也就意味著自己最後還是敗了,而勝利者則是南京的國民黨。 

 “江蘇和安徽是連著的,江蘇被拿下,安徽自然也被收入囊中。” 

 “至此,奉系勢力由山海關一路延伸到了長江下游。” 

 “1924年12月31日,孫中山經日本輾轉抵達北京。” 

 “當天的前門車站外,約有30萬北京市民集聚歡迎,可謂人山人海。” 

 “孫中山的到來,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馮玉祥的話語權。” 

 “不過還沒等孫中山有所作為,他就因癌症病倒了。”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 

 “孫先生逝世後,國民黨內部很快就因為左右之爭陷入混亂。” 

 “見形勢有利,張作霖聯合段祺瑞又把馮玉祥踢出北京,攆到了張家口。” 

 “張作霖、段祺瑞這次出手合理合法,因為當時馮玉祥的正式職務是西北邊防屯墾督辦。” 

 “一個本該在張家口辦公的西北督辦,成天在北京待著,完全不像話。” 

 “臨行之前,馮玉祥心有不甘,他很清楚,僅靠察、綏地區的稅收養不活幾十萬國民軍。” 

 “為了給部隊尋找出路,馮玉祥便會務了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還請蘇聯派軍事顧問到國民軍做指導。” 

 “就這樣,馮玉祥與蘇聯建立了合作關係。” 

 “當然,即便搭上了線,蘇聯一時半會也不可能為馮玉祥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見馮玉祥暫時構不成威脅,張作霖便開始專心對付皖系。” 

 “1925年4月,張宗昌故意把部隊集中於徐州附近,暴打了山東的皖系部隊。” 

 “段祺瑞惹不起奉系,只好將山東督軍鄭世奇調往安徽,改派張宗昌為山東軍武督辦。” 

 “張宗昌這次撒潑只是試水,看到皖繫好欺負,張作霖也不客氣了。” 

 “很快,江蘇督軍盧永祥和安徽都軍鄭世奇受到奉系排擠,黯然去職。” 

 “擠走了皖系,奉系也達到了頂峰,控制的地盤除了東四省外,還有直隸、山東、江蘇、安徽。” 

 “其勢力所及,北到黑龍江,南到長江下游。” 

 “全國幾乎三分之一的繁榮地區都在張作霖的掌握之下,奉系的勢力至此達到了巔峰。” 

 孫中山:1925年與世長辭,這麼說的話沒幾年可活了。 

 驟然得知自己的死訊,他要說不落寞是不可能的。 

 畢竟偉大的革命事業還沒有完成,他還不想那麼早離世。 

 可哪怕他再不願意,對此也毫無辦法,只能選擇坦然接受。 

 不過話說回來,他倒也沒有太過傷感。 

 畢竟自己身體狀況怎麼一回事,他非常清楚,也早就知道時日無多。 

 能在臨死前得知革命事業取得成功,他已經非常滿足了,再沒有什麼遺憾。 

 雖然張作霖的奉系勢力達到巔峰,但這個天下最後依舊是他革命黨的。 

 北洋時期之後就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也就意味著最後革命黨打敗了張作霖,統一了全中國。 

 再沒有什麼消息能比革命成功更令他高興的了,尤其是在臨死前得知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