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66章 諸葛亮治蜀

 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說到舉用賢能人才事關國家社稷安危,君主要學會任賢選能,遠離奸佞之人。 

 諸葛亮的這一策略,對於他選拔大隋的賢臣有不小的助益。 

 同時,諸葛亮主張根據才能大小授予相應的官職,充分發揮人才作用。 

 諸葛亮認為依法治國,首先要制定和明確相關律法的內容,讓社會有法可依。 

 諸葛亮反對無故大赦,認為無論是誰觸犯法律都應予以相應處罰。 

 諸葛亮還秉持國事惟和理念,注重統治集團內部的團結。 

 諸葛亮在治國方面的政策,他身為大隋朝的開國皇帝,自然也是有所借鑑的。 

 “為保軍隊糧草供應,諸葛亮實行屯田自足,屯田有民屯和軍屯兩種。” 

 “民屯是將無主荒地分配給移民耕種,軍屯是讓軍隊大量屯田生產。” 

 “軍隊採用輪換制,即使前方戰事十分吃緊,也堅持每一個月替換下一部分士兵充當後方勞動力。” 

 “保證後方勞動補給充足,從事耕作生產,也保證了糧草、武器供給。” 

 “蜀軍軍隊整齊嚴明,得益於諸葛亮嚴明軍紀。” 

 “諸葛亮制定軍法條例《八悟》《七戒》《六恐》等,依照條理軍法以法治軍。” 

 “首先組織官兵全面學習軍法賞罰內容標準,再任命廉潔公正之人主持賞罰,用獎賞促進軍隊上下嚴格遵守軍紀法律。” 

 “諸葛亮注重平時的軍事實踐,認為是否重視平時的軍事實踐是戰爭勝負的關鍵。” 

 “諸葛亮善於治軍有幾個特點,首先是治軍以明。” 

 “諸葛亮治軍以明表現為提出明確的道德要求,比如清楚的指出要勇、廉、平、忍、寬、信、敬、明、仁、忠等有關道德方面的要求。” 

 “同時,要求將帥要具備仁、義、禮、智、信的才能。” 

 “諸葛亮治軍以明也表現在規定嚴格的法令,對不聽從教令的輕、慢、盜、欺、背、亂、誤七種情形的嚴肅處理。” 

 “其次,以信為本,諸葛亮治軍重信。” 

 “諸葛亮認為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 

 “不誠者失信,如果不知道守信用,那麼作戰一定會失敗。” 

 “如果有法令而不能夠執行,那麼即使有百萬之眾,也是毫無用處。” 

 “反之,如果用信義來鼓勵將士,將士沒有不拼命效力的。” 

 “因此,諸葛亮強調治軍要以信為本。” 

 “諸葛亮認為要賞罰有信,因為用賞罰來判定功過,士卒就會知道守信用。” 

 李世民:諸葛亮的才華和品行令朕佩服,諸葛亮完全可以作為臣子的標杆,讓大唐的官員效仿。 

 要說他對三國時期哪個人物最喜歡,毫不疑問就是諸葛亮,是他心目中臣子的天花板。 

 他在軍事方面之所以戰功赫赫,在於他吸收了很多先人的智慧,其中就屬諸葛亮的軍事思想對他影響頗深。 

 諸葛亮認為作戰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察情,即要觀察氣象、地形條件和參戰人員條件。 

 做好察情就可以知己知彼,能及時根據戰爭的變化採取有效的應對策略。 

 同時,諸葛亮認為一軍主帥應該善於總結軍事教訓,才能為下一次戰爭做好準備。 

 如幾次北伐都受到糧食供應不足的困擾,為此諸葛亮想出了製作木牛流馬運輸糧食的辦法。 

 存國家安社稷是諸葛亮很重要的軍事理論思想,他也非常認同這一點。 

 在諸葛亮看來,軍人的價值與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有著密切聯繫。 

 軍人必須忠於國家、對人民有利、以興復漢室作為目標,這也是軍人、戰爭是否具有正義的根本標準。 

 並主張通過正義的戰爭壓制殘暴,護國愛民。 

 同時注重軍隊,尤其是將領的思想教育。 

 諸葛亮認為將領主管著人命,是國家的大利器,所以他們必須接受更嚴格的約束和更高的要求。 

 不僅要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和用人能力,還要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並要求將領體貼士兵、以身作則。 

 對於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思想策略,他可謂是如數家珍。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 

 “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備受推崇。” 

 “八陣圖是諸葛亮從古人戰爭軍法八陣中推演出的,運用步兵、弩兵、戰車和騎兵變成軍事作戰方陣。” 

 “若干個作戰小團隊圍繞著陣法中間的指揮中樞形成一個大的軍陣,並能依據作戰場景靈活調整作戰規模。” 

 “由於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成就,唐太宗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 

 “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改良發明軍事武器,如改良連弩。” 

 “諸葛亮還發明瞭木牛流馬,其中流馬是木牛的改進版。” 

 “但木牛流馬的製造之法並未流傳下來,據傳南北朝祖沖之複製出了木牛流馬,但其製作方法依舊沒有流傳下來。” 

 “所以,至今人們仍不知其具體制作方法。” 

 諸葛亮:沒想到後世人對我的木牛流馬這麼感興趣,既然如此,那我把製作方法記載下來。 

 說起來,他在軍事武器方面的發明,倒是一直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 

 記得他在北伐的過程中,遇到了糧食供應不足的困擾。 

 為了解決糧食運輸的辦法,他這才製作出木牛流馬。 

 對於後世惦記他的木牛流馬的製作方法,他還是比較驕傲自豪的。 

 畢竟以後世的繁榮昌盛程度來看,擁有很多比木牛流馬厲害百倍的東西。 

 可如今後世並沒有還原出木牛流馬,這讓他不得不感到自豪。 

 “諸葛亮隨劉備到益州之後,開始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措施穩固政權、改善民生。” 

 “首先是開源,壯大財源基礎。” 

 “生產上,諸葛亮興修水利、推廣農業技術,保重農業生產,又大力發展桑蠶放牧養魚等副業。” 

 “除此之外,諸葛亮還重視工業發展,提倡百姓織錦致富。” 

 “諸葛亮積極開拓蜀吳之間的蜀錦貿易,使經濟成為蜀吳同盟的重要支柱。” 

 “不僅如此,諸葛亮還規範戶籍,組織移民墾荒,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諸葛亮還實行鹽鐵國家專營,確保財政收入。” 

 “除了開源,諸葛亮也重視節流。” 

 “蜀漢政權建立伊始,便遭遇了大旱。” 

 “諸葛亮頒佈禁酒令,好節約糧食供民眾所需。” 

 “諸葛亮還壓縮軍隊和政府編制,減少財政開支。” 

 “另外,諸葛亮還讓部分軍隊去屯田開荒,令軍隊糧食自給,以便減輕財政開支。” 

 “另外,諸葛亮以身作則,強調官員將士應節儉生活,水平與普通百姓相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