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66章 諸葛亮治蜀

 “同時,諸葛亮還改革奢靡的喪葬風俗,強調薄葬,減輕民眾經濟負擔。” 

 “諸葛亮協助劉備在全蜀範圍推行直百五銖錢,用面額較大的新錢直百五銖錢替換舊錢漢五銖錢。” 

 “即差不多大重量購買力卻高出了很多倍,因而實際上是一種對於民眾的財富掠奪。” 

 “在平定蜀地南部少數民族叛亂之後,諸葛亮採用不留兵、不運糧這一政策,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三國時期之後各個朝代的成都老百姓聽到這裡,對諸葛亮的敬佩之情無以言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諸葛亮擔任丞相期間,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力,以誠待人,做事公道。 

 凡是精忠報國、濟世安民的人,即便是諸葛亮的仇人,也會加以賞賜。 

 觸犯國法、翫忽職守的人,即便是諸葛亮的親信,也會給予處罰。 

 諸葛亮精通各項事務,善於找到問題的要害與關鍵。 

 而且,諸葛亮講究名副其實,言行一致,對於那些虛偽狡詐的人絕不錄用。 

 施行的刑法政令雖然很嚴厲,卻沒有人怨恨他,這是因為他做事公正和勸解告誡明確的緣故。 

 也正因如此,諸葛亮在整個蜀國贏得了普遍的敬畏,更是贏得了他們成都老百姓的愛戴。 

 “在三百多字的《隆中對》中,諸葛亮精闢地分析出了三分天下的發展趨勢。” 

 “並具體提出了自己的戰略主張,興復漢室、建立蜀漢政權,成為了後來蜀漢政權的立國之綱。” 

 “《出師表》是中國古代散文佳作,情真意切地勸說後主劉禪繼承先祖劉備中興漢室的宏圖大志。” 

 “希望後主劉禪勵精圖治選用賢能,讓蜀漢政權北定中原,一統天下。” 

 “《為后帝伐魏詔》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皇帝劉禪名義書寫的詔書。” 

 “表明北伐之戰是正義之戰,希望曹魏君臣順應天道,棄暗投明,投降正義之軍。” 

 “目的就是鼓舞蜀漢軍民北伐士氣,讓全國上下同仇敵愾,共擊外敵。” 

 “《誡子書》是勸說兒子立志學習、淡泊明志,切勿怠慢浮躁。” 

 “《誡子書》還被納入中國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是廣大中小學生必學古文。” 

 “除此之外,還有《臨終遺表》《南征表》《彈李嚴表》《街亭自貶疏》《與孫權書》《稱董厥》《司馬季主墓碑銘》等百來篇作品。” 

 “文風自然、娓娓道來,感情真摯,語言精簡明淨。” 

 “諸葛亮留下了大量的優秀文書作品,顯示出三國時期蜀漢獨有的文學成就。” 

 諸葛亮:《誡子書》成了後世學子的必學文章,沒想到我對自己一生的總結能成為後世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誡子書》是他準備寫給八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卻不想流芳百世,多少讓他有些受寵若驚了。 

 他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深切的表達其中。 

 “西晉時期,晉武帝司馬炎在執政初期與樊建商討討伐孫吳政權時,曾表達出自己對於諸葛亮賞罰之信的欣賞。” 

 “並說如果能得到諸葛亮的輔助,自己治國也不會這麼勞累了。” 

 “同時,司馬炎還命人編纂《諸葛亮集》並將其作為國家政典之書。”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受諸葛亮的影響,將諸葛亮當作為臣的標杆,讓群臣效仿。” 

 “從中可以看到,後世一些帝王治國多少都受到諸葛亮的影響。” 

 “後世大臣在協助帝王治理國家的時候,也常效仿諸葛亮。” 

 “例如十六國中前秦苻堅重用的大臣王猛為宰相時,當時的人都說王猛是諸葛亮那樣的人物。” 

 “北宋大臣龐籍也推崇諸葛亮,並向宋仁宗諫言,治國應採用諸葛亮威之以法的治國理念。” 

 “另外,在治國實踐中,諸葛亮所創建或改造的官職中,有一些成為了後世的定製。” 

 “比如,其創建的靈活性較強的軍師將軍等官職被晉朝所沿用。” 

 “另外,丞相府長史職權在諸葛亮時期開始擴大,並開始兼職其它職位。” 

 “魏晉南北朝長史沿襲蜀漢時期職權,並進一步擴大,甚至出現了長史兼職地方太守的現象。” 

 “諸葛亮推行廉政,對中國後世政治影響深遠,勉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賢臣廉臣。” 

 朱棣:諸葛亮是一個精通治國之道的良才,堪和管仲、蕭何這類傑出的政治家相匹敵。 

 其實不僅是他,其他歷代帝王也同樣推崇諸葛亮。 

 之所以如此,除了諸葛亮善於治國、善於治兵、勤勉理政、為官清廉。 

 諸葛亮最讓他們這些帝王看重的一點,就是諸葛亮的忠君思想。 

 他推崇諸葛亮,是為了把諸葛亮樹立為天下人學習的楷模,意在告訴天下讀書人。 

 無論皇帝是英主還是庸主,是明君還是昏君,臣子們都要像諸葛亮那樣無條件的忠君。 

 “諸葛亮平定蜀地南部後,對該地實行溫和的安撫政策,使其深受當地少數民族喜愛。” 

 “東晉時期,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開始神化諸葛亮,並在唐朝達到了頂峰,此時許多少數地方武侯祠陸續建立起來。” 

 “明清時間,中國西南各縣、鄉鎮幾乎都各有一座武侯祠,西南各地方誌皆有諸葛亮相關事蹟的記載。” 

 “西南少數民族也流傳著各種關於諸葛亮的傳說,比如佤族流傳著諸葛亮教他們築房、種植水稻的故事。” 

 “可見,諸葛亮已經深入西南歷史文化之中,成為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 

 “1934年,英國侵入雲南昭通、臨滄時,班洪老佤王組織武裝力量抵抗,並共同盟誓說堅決抵抗侵略,效忠阿祖諸葛亮。” 

 “在諸葛亮的影響下,中國西南與中國內地逐漸形成了互相依存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諸葛亮治理蜀國的能力固然讓人敬佩,但蘇晨認為,諸葛亮的品格更為寶貴。 

 諸葛亮的品格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品格的集中體現。 

 一是忠貞,這個忠是忠於理想、忠於事業。 

 加以昇華,就是忠於國家、忠於民族。 

 二是智慧,這種智慧是大智慧。 

 這種智慧還包括軍事智慧、科技智慧以及更深刻的人生智慧。 

 忠誠、敬業、自強、公正、廉明、勤政、淡泊,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和賢臣的所有美德集於諸葛亮一身。 

 成就了諸葛亮的偉大人格和精神魅力,成為所有時代衡量為官者賢愚忠奸的標尺。 

 雖然諸葛亮的肉體生命早已不在,但他的精神生命光耀千秋。 

 諸葛亮的名字,已經變成一個文化符號,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深深地影響著今天、乃至明天的中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