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0章 預言家郭嘉

 第270章 預言家郭嘉 

 要說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很多人會想到郭嘉。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是為了形容此人聰明才智而特有的對比,足可見郭嘉的分量之重了。 

 只是有些可惜,郭嘉英年早逝,正是才華橫溢的年紀就病逝了。 

 如果郭嘉不死,他會成為諸葛亮的強勁對手,司馬懿也難以露頭,統一三國的也許會是曹魏江山。 

 完全可以說,曹操前期之所以能夠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完全就是郭嘉的功勞。 

 之所以很多人認為郭嘉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主要是因為郭嘉的預言能力之強太過厲害。 

 郭嘉成為曹操謀士十一年間,為曹操預言了七件大事,最後全部實現。 

 其一,曹操滅袁紹。 

 其二,劉備會反叛。 

 不過令他欣慰的是,他對待人才一向禮遇有加,不會出現袁紹這樣有眼無珠的事。 

 “可曹操勾搭上張繡的嫂子,造成了張繡降而復叛。” 

 其五,袁紹兩個兒子會陷於內鬥。 

 “第二,袁紹以反叛漢室的動機出兵。” 

 只是奈何袁紹沒有那個緣分,有寶而不自知,最後敗在曹操之手也怨不得誰。 

 郭嘉行弱冠之禮不久後,便決心在這混亂的天下謀得一席之地,初出茅廬的郭嘉決定投在四世三公之家的袁紹帳下。 

 “而劉備正好可以去抵擋呂布,這會為接下來攻打張繡爭取時間。” 

 “經過一番詳談後,曹操高興的說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還為郭嘉特設了軍師祭酒這樣一個職位。” 

 “這次失利也遭來袁紹的信件羞辱,曹操就想攻打袁紹教訓一下,但又感慨自己實力不濟而唉聲嘆氣。” 

 其三,曹操攻打劉備,袁紹來不及攻打曹操。 

 李世民:袁紹目光短淺,沒有識人之明,白白損失了郭嘉這個鬼才。 

 “因此袁紹雖然強,卻不能把丞相怎麼樣。” 

 “而劉表不會增援張繡也被郭嘉預料到了,最終張繡於兩月份投降。” 

 “曹操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給了劉備兩千兵馬,去小沛收攏舊部,緊接著帶領十萬大軍去攻打張繡。” 

 “此時曹操地盤狹小,強敵環伺,北有袁紹,西有張繡,南有袁術,東有呂布,還有朝廷內部諸多矛盾。” 

 “但曹操看在八年前與劉備在沛國一起招兵的情誼上就於心不忍,便又詢問郭嘉的意見。” 

 其七,公孫康會宰殺袁紹兩個兒子投降曹操。 

 其六,北征烏桓必大勝而歸。 

 當時東漢末年戰亂時期,郭嘉秘密結交各路英雄豪傑,隱居在大山之中。 

 郭嘉自幼聰穎,十餘歲時便對天下大事分析得頭頭是道,為世人所稱讚。 

 其四,孫策會死於刺客之手。 

 袁紹的遭遇也暗暗警醒著他,要有一雙善於發現人才的眼睛,否則很可能追悔莫及。 

 郭嘉的大才是他生平僅見,僅僅那一件件預言之事最後都得以實現就可見一二。 

 “劉備丟失荊州投奔曹操,荀彧和荀攸都建議趁著這個時候殺掉劉備這個禍患。” 

 “項羽武力強大,雖然劉邦只有智謀勝過項羽,最終還是把項羽逼的在烏江自刎。”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郭嘉堪稱三國時期的預言家。 

 “劉邦打敗了項羽,丞相是知道的。” 

 “而丞相順應自然,不拘泥於繁文縟節,這是道勝於袁紹。” 

 “建安元年十一月,在荀彧的舉薦下,離開袁紹已經六年的郭嘉投奔了曹操。” 

 但可惜的是,袁紹沒有真正的識人之能,喜歡謀劃卻絲毫沒有決斷。 

 要是袁紹能夠重用郭嘉,興許就沒有後來的官渡之戰。 

 “在他看來,袁紹有十個戰敗的誘因,而丞相有十個戰勝的理由。” 

 “正需要樹立威信與仁義大旗,要是殺了劉備,那麼他將是第一個退出爭霸的諸侯。” 

 “因為此時盤踞在宛城的張繡與劉表結盟,極大概率是要趁著曹操攻打徐州時偷襲許昌。” 

 “劉備素有英雄之名,如今窮困潦倒來投奔,要是殺了,這會損害丞相的賢名,天下的謀士聽聞後就會害怕,到時候就沒人願意投奔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郭嘉下定決心離開袁紹,改投曹操。 

 “所以郭嘉不僅不贊成殺劉備,還建議曹操應該幫助劉備。” 

 “不得不說,郭嘉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 

 “第一,袁紹繁瑣的禮節太多。” 

 “建安二年一月,在荀彧驅狼吞虎的妙計下。” 

 “這時郭嘉說道,主公與袁紹在未來五年內必有一戰,而且一定可以戰勝,還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加以說明。” 

 “而丞相則以復興漢室的名義征戰,這是義勝於袁紹。” 

 “第三,東漢的滅亡,主要就在於對下級管理的寬鬆。” 

 “袁紹的管理制度就過於寬鬆,不能產生震懾力。” 

 “而丞相以嚴治政,全軍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管理上勝於袁紹。” 

 “第四,袁紹表面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疑,對所用之人也多有懷疑,重用的只有親戚朋友。” 

 “而丞相用人表面看來平易簡單,而內心明察秋毫,用人從不懷疑,不管親疏遠近,只要有才就大膽使用他,這是度量上勝過袁紹。” 

 “第五,袁紹善於思考卻很難做決定,優柔寡斷貽誤戰機。” 

 “而丞相決策果斷,執行高效,應變能力強,這是謀略勝過袁紹。” 

 “第六,袁紹世代公卿,喜歡用高談闊論顯示自己的高貴,因此投靠他的多為會吹捧裝裱自己的人。” 

 “而丞相誠心對待別人,不貪圖虛榮,自己厲行節儉為下屬做出表率,對待有功之人卻從不吝嗇。” 

 “因此忠誠、正直、有遠見、有真才實幹的人都願意投奔丞相,這是道德選擇上勝過袁紹。” 

 “第七,袁紹對見到的飢寒之人非常憐憫,對看不到的卻考慮不到。” 

 “而丞相對於眼前的小事不拘小節,而在大事上卻毫不疏忽。” 

 “憂國憂民,對天下的飢寒貧民都施以恩惠,沒有疏漏。” 

 “因此聲望遠遠超過袁紹,這是仁德上勝過袁紹。” 

 “第八,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四起惑亂視聽。” 

 “而丞相用道義教導下級,不讓這種勾心鬥角互相奪勢的事情發生,這是明智上勝過袁紹。” 

 “第九,袁紹是非不分賞罰不明。” 

 “而丞相認為是對的事就以賞賜來推行它,錯誤的事就依法處罰來糾正它,這是管理文化上勝於袁紹。” 

 “第十,袁紹喜歡虛張聲勢,並不懂得兵法的要領。” 

 “而丞相打仗可以以少勝多,用兵如神,我軍士兵都信任,敵人都懼怕,這是武略上勝於丞相。” 

 “丞相有了這十個勝過袁紹的地方,擊敗袁紹就沒什麼可難的。” 

 長孫無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令人歎為觀止,值得我們大唐臣子學習。 

 他對郭嘉的《十勝十敗論》這篇文章爛熟於心,深刻理解其中的深意。 

 該文章從十個方面分析了曹操的優勢,讓曹操聽後信心大增,有勇氣面對實力強大的袁紹。 

 郭嘉所指出的這十個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組織路線及個人的思想修養、心胸氣量、性格、文韜武略等多種因素,這都是關涉一個人事業成敗興衰的關鍵。 

 郭嘉為曹操總結這十勝,也可能是初來乍到之際對曹操的誇讚,也可能是對曹操的鼓勵和要求。 

 希望曹操能保有這十勝優勢,完成統一天下之偉業,郭嘉自己也便有出頭之日。 

 不過,他的這些推測意義都不大。 

 無論如何,郭嘉能說出這十勝,說明郭嘉不僅僅是一個臨事獻策的謀士,而且還有成套的理論。 

 “建安三年正月,曹操欲討伐稱帝的袁術。” 

 “郭嘉表示呂布是見利忘義之人,可加封他為左將軍、徐州牧,如此可防止他與袁術勾結。” 

 “最終,袁術在曹操、劉備、孫策、呂布的圍攻下丟失壽春,淪為了苟延殘喘的冢中枯骨。” 

 “四月曹操三徵宛城張繡,在郭嘉敗退誘敵的計策下又獲得勝利。” 

 “從此,張繡再無力量偷襲曹操後方。” 

 “郭嘉便果斷提出,是時候解決徐州呂布的問題了。” 

 “徐州呂布實為心腹大患,丞相可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再除袁紹。” 

 “曹操又擔心袁紹不同意,甚至支持其他諸侯再次偷家。” 

 “郭嘉說袁紹現在想的是怎麼快速吞併公孫贊與孔融的地盤,他反而害怕主公與他們兩個結盟。” 

 “我們只要派能言善辯之士去向其闡明厲害,完全可以獲得拿下徐州所需要的時間。” 

 “而談判的結果比郭嘉預言的還要順利,袁紹不僅支持曹操攻打呂布,還資助五千兵馬運輸糧草軍械。” 

 “建安三年十月,呂布在曹操與劉備聯軍攻擊下退守。” 

 “久攻不下的曹操糧草告急,就有了退兵的想法。” 

 “郭嘉則立主堅持下去,並說有一條妙計可助破城謀。” 

 “而這條妙計就是掘開沂水灌淹,呂布迫於無奈而開城投降。” 

 “建安四年五月,劉備趁郭嘉與荀彧在外巡視工作的時機,向曹操請命,去阻截欲投奔河北的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