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0章 預言家郭嘉

 “曹操一時大意,就讓劉備帶領五萬大軍前往。” 

 “郭嘉回來後得知這個消息,立即跑來提醒曹操。” 

 “說自己本意是軟禁劉備,小用而不使其掌重兵即可。” 

 “丞相不殺劉備,必有深略遠慮,不過也不應該放其離去。” 

 “古人云,一日縱敵萬世之患。” 

 “被提醒後,曹操恍然大悟,就立即派人去召回劉備,可劉備根本不予理睬。” 

 “曹操也只能希望自己心腹能維持住徐州的局面,如此劉備也不會有什麼作為。” 

 賈詡:丞相一時心軟,最終釀成大禍,放跑了劉備。 

 當初郭嘉想要保下劉備的時候,他也是同意這麼做的。 

 為什麼郭嘉不直接讓丞相殺死劉備,卻提出了一個軟禁的建議。 

 連一個不出名的謀士都能看出來的真相,難道郭嘉這種級別的謀士看不出來嗎? 

 而這也恰恰就是郭嘉的聰明之處,連他都不得不佩服。 

 郭嘉知道丞相是個愛才之人,對劉備,尤其是其手下的關羽那是愛到了骨子裡,殺劉備是肯定不可能的。 

 其實丞相在向郭嘉提問前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決斷,只不過想借別人的口給自己找個梯子而已。 

 所以郭嘉才提出了這樣一個丞相比較能接受的中性建議,這樣也不至於下不來臺。 

 但他沒想到,丞相竟然連軟禁也不接受,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估計那時的丞相怎麼也不會想到,因為這一心軟,為自己埋下了天大禍患,後來差點被自己愛重的人才給團滅。 

 不過還好,華容道遇到了同樣心軟的關羽,才讓丞相逃出生天。 

 “但郭嘉早已預料劉備必會反叛,所以為了避免三線作戰,郭嘉與荀彧謀劃再次招降宛城張繡。” 

 “幸運的是,在賈詡的幫助下,曹操和張繡於十一月結為親家。” 

 “果然一個月後,劉備殺了曹操在徐州的心腹造反。” 

 “而這時袁紹大軍又在滎陽與曹操對峙,雙方隨時會發生大戰。” 

 “荀彧等謀臣都建議先安撫劉備,待與袁紹講和後再去攻打。” 

 “但郭嘉卻力諫曹操應趁袁紹遲疑攻打之機,起兵奪回徐州。” 

 “劉備新整兵馬,眾心未服,如丞相引兵東征,一戰可定。” 

 “但曹操還是擔憂袁紹真的會進攻,郭嘉又說袁紹有謀不斷,再好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也抓不住。” 

 “此時的袁紹很自大,也不屑於搞偷襲的小動作。” 

 “而且徐州北部都控制在髒霸手裡,所以徐州士族是絕不會跟著劉備陪葬的。” 

 “我們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奪回徐州,那個時候袁紹即便進攻也晚了,果然一切都在郭嘉所料之中。” 

 “袁紹在得到劉備的求援書信後不肯發兵,田豐苦苦相求,他也無動於衷。” 

 “原來袁紹最愛的小兒子生病了,這個兒子長得最像他,又高又帥,他生怕行軍後有個好歹。” 

 “所以現在根本沒有心情去打仗,就這樣錯失了最好的一次機會。” 

 “而劉備由於遲遲沒有得到袁紹軍報,眼看曹操大軍一日後到達,於是便準備採用張飛的劫營之計。” 

 “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曹操大軍在剛到達徐州後,便折斷了紅色牙旗。” 

 “曹操問郭嘉,這主什麼吉凶?” 

 “不主別事,今夜劉備必來劫營。” 

 “張飛、劉備一衝進曹操營寨,就被四面八方的曹軍包圍。” 

 “劉備見勢不妙,果斷放棄指揮,第一時間殺出重圍,此次東征僅用了一個月時間。” 

 李隆基:曹操能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徹底奠定其統一天下的根基,這功勞可以說全在郭嘉身上。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從中可以窺見郭嘉對三國局勢的重要性。 

 郭嘉在曹操帳下其實並沒有出謀劃策多少,反而一直在幫曹操做決策,可以說是一位蓋世謀臣。 

 曹操有郭嘉這樣的肱股之臣,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遇到這樣的臣子。 

 曹操身為宦官之後,為時人所看輕,實則其為人甚有膽謀,可以成就大事。 

 曹操時任天下大將軍,封武平侯,地位尊崇之至。 

 曹操在謀士戲志才死後就一直很想找尋得心意的謀臣,接替前者的位置。 

 這個時候,曹操麾下的荀彧向其推薦了郭嘉。 

 郭嘉來到曹營後,和曹操一起共論天下大事。 

 席間曹操被郭嘉的見解深深折服,對郭嘉的禮遇非常之高,兩人甚至到了同寢同食的地步。 

 但不得不承認,以郭嘉後來幫助曹操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來看,郭嘉完全擔得起曹操這麼高的禮遇。 

 如果他的大唐也有臣子能有郭嘉這樣的才華,他也願意給予這麼高的禮遇。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起兵三十萬進攻曹操。” 

 “曹操先後在白馬與延津之戰中取得勝利,但敵強他弱的局勢並沒有改變。” 

 “三月,孫策派遣使者來許昌進貢,順便打探一下曹操的虛實。” 

 “曹操與眾臣都懼怕孫策會從南邊進攻,就有了求和袁紹的想法。” 

 “但郭嘉卻說孫策性子急,謀略少,不過匹夫之勇罷了,他日必定死在小人之手中。” 

 “況且孫策要進攻我軍,必定會出廣陵,有陳登在,可以高枕無憂,主公根本不用派遣重兵去理睬。” 

 “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郭嘉的預料,五月,孫策被吳郡太守的門客刺殺。” 

 “而此時劉表也剛剛平定荊州南部四郡的叛亂,沒有恢復元氣前也不會向北用兵。” 

 “就這樣曹操再無後顧之憂,於八月帶兵去抵禦袁紹。” 

 “緊接著袁紹、曹操兩軍便在陽武相遇。” 

 “曹操看到袁紹軍隊旌旗招展,密集如雲,氣勢正盛的情況下還採取守勢,就擔憂先進攻會處於不利情況,於是便遲疑觀望起來。” 

 “這時郭嘉趕緊進言,袁紹可以採取守勢,但丞相卻不能如此。” 

 “我軍精銳,以一當十,應當挫敗敵軍的銳氣,要是拖延幾日,糧草短缺,到時候就危險了。” 

 “丞相以七萬之眾抵擋七十萬敵軍,必須當機立斷,一旦有遲疑,軍心不穩。” 

 “英明的統帥,就是要立馬做出正確的抉擇。” 

 “曹操聽取了郭嘉的建議,果斷指揮敢死隊朝著袁紹大軍殺過去。” 

 “面對這一小支部隊,袁軍左右兩翼居然有騷動不安的後退跡象。” 

 “曹操看準這個機會,派出精銳騎兵侵擾。” 

 “這一戰廝殺到天黑,要不是劉備三千人馬立住陣腳,曹操就不只是取得小勝而已。” 

 “這場戰鬥也大大打擊了袁紹急切攻下許昌的囂張氣焰。” 

 “戰後曹軍退至官渡下寨,扼住了進軍許昌的咽喉。” 

 “袁軍追擊到距離曹營近百餘米駐紮的延綿三十里,與其形成對峙。” 

 “此後近兩個月內,袁軍用築堡壘、挖地道等各種方式偷襲,但都被曹軍一一化解。” 

 王安石:連孫策死在小人之手都可以預測到,老夫不得不佩服。 

 要是成功預測其他的大事件,他還可以說是郭嘉根據一系列情報推斷出來的。 

 可孫策的死因卻能準確無誤的預測到,這就不只是神機妙算這麼簡單了。 

 曹操派人討伐劉備,結果大敗而歸。 

 曹操不服,決定親自討伐,遭到全體將士反對。 

 畢竟此時南下的袁紹已經逼近官渡,官渡一戰已是在所難免。 

 如果再分兵攻打劉備,曹兵必然陷入兩面對戰的危局。 

 這時候郭嘉堅定地站在了曹操一方,分析其中的利弊,讓曹操能夠放心的出兵攻打劉備。 

 最後的結果也顯而易見,當曹軍已經將劉備打得不見了蹤影,袁紹的部隊還不知道在哪個旮旯裡逡巡。 

 就在曹操和劉備、袁紹周旋時,江東豪傑已經被氣勢正凶的孫策盡數吞併。 

 曹操向郭嘉詢問對付孫策的看法,而郭嘉卻能預言到孫策的悲慘結局。 

 孫策這個人很會籠絡人,手下不乏死心效忠的人。 

 但孫策剛愎自用,疏於防範,統領著百萬雄兵,卻常常立於危牆之下,將來必死於刺客之手。 

 最後結果也正如郭嘉所預言的那樣,孫策還沒來得及跨過江東,便被仇敵的門客刺死。 

 “由此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曹操一直擔憂袁紹會分兵去攻打許都,加上糧草不足的煩惱。” 

 “所以就有了退兵求和的想法,便詢問謀士們的意見。” 

 “劉曄和荀攸都看出了曹操信心不足才想退兵,於是都給曹操鼓勵。” 

 “表示袁軍這一個月已經使用了挖地道等各種戰術,這些都被我們一一破解。” 

 “他們已經沒有什麼好的戰術,要是有好的辦法早就用出來了,這就是敵人快要失敗的預兆。” 

 “曹操聽了這些話後,心裡舒暢很多。” 

 “可天下第一的郭嘉看出自己主公內心還是不怎麼堅定,便讓言辭犀利的賈詡與陳煜再去做思想工作。” 

 “賈詡與陳煜又從各方面分析了利弊,最終讓曹操堅持了下來。” 

 “等到了袁紹內部的鉅變,贏得了官渡之戰。” 

 “建安六年三月,郭嘉又輔助曹操打贏了與袁紹的倉亭之戰。” 

 “接著在汝南將劉備打得只能投奔劉表,此時冀州各地多次爆發農民起義,袁紹被搞得心力交瘁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