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1章 首席謀臣荀彧

 “而此時糧食已經成熟,如果搶收糧食,一戰就可以擊敗呂布。” 

 “於是曹操聽從荀彧的建議,再次與呂布交戰,分兵平定各縣。” 

 “呂布失敗逃走,兗州因此平定。” 

 李世民:要不是荀彧及時看破了陳宮等人的陰謀,曹操恐怕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了,可荀彧最終卻落得那般下場,想想還真是可悲。 

 荀彧在曹操手下很受重視和信任,可以說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一位謀士。 

 曹操帶兵東征徐州牧陶謙之際,陳宮和張邈等人因不滿曹操攻打徐州亂殺無辜的的做法,直接就反叛了。 

 形勢更嚴峻的是,陳宮、張邈等人暗中勾結了盧布,要迎呂布進入兗州。 

 當呂布帶兵到後,張邈派人誆騙荀彧,想讓荀彧以為呂布是友軍。 

 但好在荀彧警覺,懷疑張邈等人要謀反,馬上讓軍隊加強防守,並急召東郡太守夏侯惇。 

 當時兗州諸城的兵馬都被曹操帶走攻打徐州了,城中空虛,呂布帶兵入城。 

 而當時的陳宮策反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要反叛曹操。 

 直到夏侯惇到後,連著誅殺謀反者數十人,軍心才安穩下來。 

 豫州刺史郭貢本來是幫助呂布來奪城的,但是在荀彧的說服下,也最終放棄了。 

 後來荀彧又與程昱出謀劃策,守住了城池,一直堅持到曹操帶兵回來。 

 而陳宮和張邈都是曹操最信任的人,此次背叛對於曹操來說幾乎近於毀滅。 

 攻打徐州不成,老巢還被人搶了,對於曹操的打擊可想而知。 

 要不是荀彧力挽狂瀾,恐怕不會有曹操什麼事。 

 “公元196年,漢獻帝從河東回到洛陽,曹操與眾人商議是否要奉迎獻帝定都許縣。” 

 “許多人認為徐州還未平定,且楊奉等人不好對付。” 

 “而荀彧卻說到,晉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諸侯服從。” 

 “漢高祖東征項羽時,為義帝穿素服發喪而使天下歸心。” 

 “自從天子流亡,將軍首先興起義兵。” 

 “雖然沒有遠赴長安,但在外抵禦禍難,心中也很思念王室。” 

 “如今天子回到洛陽,如果能趁這個機會擁戴主上,這是大順。” 

 “持最大的公心,使天下豪傑服從,這是大略。” 

 “扶持大義來招收天下英才,這是大德。” 

 “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把獻帝迎到許縣。” 

 “曹操被封為大將軍,荀彧被封侍中,代尚書令。” 

 “而此舉也造成了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優勢。” 

 “曹操雖常在外征戰,但軍國大事全都與荀彧一起籌劃。” 

 “而荀彧也為曹操舉薦了荀攸、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 

 “自從曹操把漢獻帝迎到許縣後,袁紹心中不服。” 

 “且在兼併了黃河以北地區後,實力非常強盛,於是日漸傲慢。” 

 “反觀曹操這邊,東有呂布侵擾,南要抵禦張繡,且張繡在宛城把曹軍打得大敗。” 

 李隆基:奉天子以令諸侯,荀彧的本意雖好,但曹操顯然不會滿足。 

 東漢末年,外戚干政,宦官作亂,導致朝綱敗壞,民生哀怨。 

 那時天下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起兵。 

 在發生董卓之亂之時,東漢也是徹底走了下坡路,而興復漢室就成了某些人必定要完成的目標。 

 荀彧就是想一心匡扶漢室,但是此時的漢室滿目瘡痍。 

 所以荀彧需要尋找一個合適的人幫他完成匡扶漢室的心願,這個人就是一代梟雄曹操。 

 其實荀彧也深知曹操並非池中之物,不是一個容易掌控的主。 

 但是荀彧也深知如果自己想完成匡扶漢室,肅清天下的心願,就必須要曹操這樣的鐵血軍閥來完成。 

 所以在他看來,那時的荀彧也是一個矛盾的個體。 

 但是荀彧也沒有辦法,只得賭一把。 

 不過顯然,荀彧賭輸了。 

 隨著曹操擊敗黃巾軍,漢獻帝劉協在楊奉等人的護送下回到了洛陽,荀彧支持曹操提出了迎奉天子的主張。 

 荀彧是希望曹操可以好好的輔佐漢獻帝劉協,做一個輔佐之臣,安定天下,興復漢室。 

 但是曹操走上了輔佐之臣的道路,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或許荀彧從未想過自己提出的奉天子以令諸侯的主張,最終卻形成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 

 “袁紹更加驕傲,於是寫信給曹操,內容荒謬傲慢。” 

 “曹操看過後大怒,諸將都認為是敗於張繡的緣故。” 

 “只有荀彧看出了曹操是因為別的事情在憂慮,於是問曹操原因。” 

 “曹操將書信給荀彧看,並對他說道,想去攻打袁紹這個不義之人。” 

 “但是現在的力量又打不過他,應該怎麼辦?” 

 “荀彧說,自古以來,如果卻有才幹,即使弱小也必定會變得強大。” 

 “但如果沒有才幹的話,即使現在強大,也會變得弱小。” 

 “從劉邦、項羽的存亡中,就可以看出這個道理。” 

 “袁紹此人表面對人寬和,但實際卻嫉賢妒能,此為度量。” 

 “且做事猶豫不決,此為謀略。” 

 “治軍紀律鬆弛,兵眾雖多,卻難以發揮作用,此為用兵。” 

 “而且袁紹世代高官,名門望族,喜歡沽名釣譽,此為德行。” 

 “而將軍無論在度量、謀略、用兵、德行上都超過了他,即使他現在強大又有什麼用。” 

 “並建議先安撫關中的韓遂和馬超等人,而關西的事情可以交給鍾繇去辦。” 

 “這樣就可以放心的先攻取呂布,而後再圖謀袁紹。” 

 趙匡胤:荀彧一心向漢,要是能投奔劉備,或許歷史的軌跡會大不相同。 

 荀彧身在曹營心在漢,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 

 當初荀彧為了躲避兵禍,搬到袁紹的地盤去住。 

 袁紹看見荀彧來,非常高興,親自前去拜訪他,待他如上賓。 

 可是,荀彧認為袁紹無法幫助漢朝統一天下。 

 因此就趁早離開了袁紹,前往投奔能幫助漢朝統一天下的曹操。 

 其二便是當荀彧在投奔曹操以後,給曹操提的最重要的建議,就是勸曹操迎奉天子。 

 曹操因此把漢獻帝迎接過來,但曹操想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過,荀彧提出這條主張的時候,確實是為了讓曹操以令諸侯,但並不是讓曹操挾天子。 

 而是真正把天子保護起來,免得漢獻帝再遭遇董卓那樣的人的危害。 

 保護起來後,再讓曹操幫助漢天子打天下,最終實現全國統一的目的。 

 其三就是後來曹操想要晉封為魏公,派人徵求荀彧的意見,希望得到荀彧的認可。 

 但荀彧認為,當初曹操起兵的目的,是為了幫漢天子匡扶天下。 

 現在晉封魏公,就有了私心,不是君子所為。 

 曹操也不過就是想升為魏公,並沒有說升為魏王,更沒有說僭越當皇帝。 

 但是荀彧都不同意,可見在荀彧的心思,確實是一心向漢的。 

 如此種種,都能說明荀彧一直忠心於漢室。 

 “公元198年,曹操打敗張繡,擒拿呂布,平定了徐州,便與袁紹對抗。” 

 “而袁紹在擊敗了公孫贊後,虎踞四州,是當時最強的割據勢力。” 

 “孔融對荀彧說,袁紹地廣兵強,有謀士田豐、審配、逢紀等人。” 

 “而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為他統領軍隊恐怕很難戰勝。” 

 “荀彧說,袁紹兵雖多而法令不嚴,田豐剛愎而好犯上。” 

 “許攸貪婪而不檢點,審配專權而無謀,逢紀果決而剛愎自用。” 

 “這兩人料理後方,如果許攸家犯了法,一定不會放過,不寬縱許攸必然叛變。” 

 “至於顏良、文丑,不過匹夫之勇罷了,可以一戰而擒拿。” 

 “僅僅一席話,便堅定了曹操戰勝袁紹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