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1章 首席謀臣荀彧

 “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連連交戰。” 

 “曹軍固守官渡,袁紹圍攻曹操。” 

 “而此時的曹軍糧草即將吃完,於是給荀彧寫信,想退回許縣。” 

 “荀彧回信說,現在糧草雖然少,但是現在如果先退,必然會陷於被動。” 

 “而將軍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抵禦敵軍,扼住敵軍的咽喉,致使敵人不能前進,已經堅持了半年。” 

 “袁紹的氣勢已經出現了衰竭的情況,局勢也必將有所變化。” 

 “這正是使用奇謀的良機,不可失去機會。” 

 “於是曹操放棄了撤軍的打算,又出奇兵襲擊袁紹的糧草駐地,袁紹敗退。” 

 “而審配因許攸家不守法度,逮捕了他的妻子和兒女。” 

 “許攸一怒之下叛離袁紹,投奔曹操。” 

 “顏良、文丑都在戰鬥中被殺,田豐因為勸誡觸怒袁紹而被殺。” 

 “袁紹手下的將領謀士,一切都像荀彧預料的那樣。” 

 王安石:官渡之戰的勝利,最大的功臣便是荀彧。 

 曹操在迎奉天子之後,便有了正當的聲名征戰四方,治理朝綱,也迎來了之後的官渡之戰。 

 當時是曹操大軍與袁紹大軍在官渡展開的戰役,也是東漢末年曆史上有名的三大戰役之一。 

 同時,官渡之戰也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 

 當時袁紹舉兵南下企圖進攻許都,曹操得知後立即帶兵在官渡一帶做好防守準備。 

 對峙數月後,曹操方處於劣勢的狀態,曹操甚至想過退兵。 

 但是荀彧鼓勵曹操繼續拖跨袁紹方,伺機決戰。 

 後來袁紹手下的許攸投降了曹操,使得曹操帶兵奇襲,燒了袁紹大軍的糧草,斷了他們後方的補給,這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官渡之戰後曹操大大的增加了實力,真正的成為了一方的霸主。 

 可以說曹操此時的功績都是有荀彧的努力在裡面的,曹操對荀彧的智謀才能非常的認可和信任,認為荀彧的才華和張良一般。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官渡之戰之所以能成功,荀彧居功至偉。 

 但是一想到荀彧最後的結局,他就替荀彧不值。 

 “公元201年,曹操想趁袁紹兵敗襲擊劉表。” 

 “荀彧則認為現在袁紹失敗,部眾離心,應趁此機會,馬上平定他。” 

 “如果離開兗州、豫州,遠征長江、漢水。” 

 “萬一袁紹收其殘部,趁虛攻擊我們的後方,丞相的大事就完了。” 

 “於是曹操採納了荀彧的計策,再次進駐到黃河岸邊。” 

 “袁紹病死,曹操渡過黃河,打擊袁紹的兒子袁譚、袁尚。” 

 “公元203年,曹操根據荀彧前後所立的功勞,上表朝廷,封荀彧為萬歲亭侯。” 

 “公元207年,曹操準備討伐劉表,問計於荀彧。” 

 “荀彧說可以明裡出兵宛城、葉城,暗中炊嶧毓斯ΥА路輕裝前行,出其不意的對其進行攻擊。” 

 “正在這時,劉表病死。” 

 “曹操率軍直驅宛城、葉城,劉表的兒子劉琮獻出荊州投降。”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認為曹操應該進爵位為國公,得九錫。” 

 “荀彧聽聞後,認為曹操興起義兵的本意是為了匡扶朝廷,安定國家,懷著忠貞的誠心,保持謙讓的品質,所以不應該這樣做。” 

 “荀彧反對曹操進封國公,使得曹操因此心中對荀彧不滿。” 

 “正好這時征討孫權,曹操讓其到譙縣勞軍,趁機把他留下,讓他參丞相軍事。” 

 “曹操進軍到盧虛後,荀彧因病留在壽春。” 

 “不久便憂鬱而死,時年五十歲。” 

 朱元璋:荀彧忠於漢室,身死殉節,其心可嘉。 

 漢末天下大亂,荀彧要匡扶漢室只能倚仗曹操。 

 荀彧早年間為曹操出謀劃策,攻佔兗州。 

 又拿漢高祖劉邦攻佔關中,漢光武帝劉秀攻佔河內的事蹟來比喻曹操。 

 官渡之戰時,荀彧建議曹操不要率軍退回許昌,拿楚漢相爭時的成皋之戰來勸諫曹操。 

 等到幫助曹操建立功業之後,荀彧又希望得到忠於漢室的名聲。 

 荀彧輔佐曹操而讓他強盛,舉薦賢能,訓練軍隊,決斷大事,制定策略,征伐四方,連戰連克。 

 於是曹操得以轉弱為強,統一北方,十分天下而有其八,荀彧的功勞不在春秋名臣管仲之下。 

 而荀彧最終能為漢朝殉節,他的仁德又在管仲之上。 

 荀彧對於曹操而言,就像漢高祖劉邦的謀臣張良一樣。 

 董昭建議曹操接受九錫,晉爵魏公,荀彧勸阻。 

 曹操心中不平,以致荀彧身死,令人惋惜。 

 荀彧輔佐曹操平定中原,消滅群雄,成就帝王之業。 

 朝廷內外都認為天下已經屬於曹操,雖然不加九錫,曹操也掌握天下。 

 荀彧的意思,是希望曹操能等待天下歸心之日,再行晉爵稱王之事。 

 以免因強取橫奪而被天下人唾棄,而聲名受損。 

 可惜曹操志在必得,不願等待數年。 

 “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 

 “在建計、密謀、框壁、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而關於荀彧之死,同為正史的三國志和後漢書中記載的卻不一樣。” 

 “三國志中記載荀彧受到曹操冷落,最終憂鬱而死,” 

 “而後漢書中記載曹操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發現器中空無一物,領會曹操的意思後服毒自盡。” 

 “而關於荀彧的身份立場,三國志將荀彧、荀攸、賈詡同傳,位列曹氏夏侯氏以外的魏臣之首。” 

 “而後漢書中,則將荀彧與鄭泰、孔融並列一傳,視其為漢臣。” 

 “荀彧也成為魏蜀吳三方割據勢力中,唯一在此書中有傳記的人。” 

 “對此,後世學者也各持不同意見。” 

 “有人認為荀彧忠於漢室,從迎接漢獻帝回許縣,令天子得到保護,到後來的不同意曹操稱公,都顯示了他對漢的忠心。” 

 “也有人認為他一輩子都是在為曹操出謀劃策,是曹操的謀臣。” 

 “無論荀彧是漢臣還是魏臣,他都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戰略家。” 

 張居正:身在曹營心在漢,或許荀彧從投效曹操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自己的悲慘命運。 

 從理性角度考慮,荀彧清醒地認識到漢不可為。 

 於是擁護曹操重造天下的大業,並建立了赫赫功績。 

 但與此同時,荀彧與舊王朝之間在情感上又有藕斷絲連的聯繫。 

 封建倫理綱常禮教的陰影始終籠罩在荀彧的心頭,讓他難以掙脫。 

 不過荀彧儘管有些矛盾,但縱觀荀彧的一生,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個人成就。 

 其一,便是輔佐曹操統一北方。 

 荀彧為曹操出謀劃策,首先平定徐州、宛城、淮南,消滅呂布、張繡、袁術等以穩定兗州後方。 

 再出兵與袁紹相爭,逐步統一北方。 

 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有退兵的打算。 

 荀彧極力勸諫,最終一戰而勝,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最終消滅袁紹,攻佔河北。 

 其二,勸諫曹操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 

 曹操奉迎漢獻帝前,江東的孫策以及河北的袁紹都有奉迎漢獻帝的打算。 

 荀彧勸諫曹操迅速行動,將漢獻帝從洛陽迎接到許昌。 

 實際上掌控中央政權,在政治上獲得對其他割據軍閥的絕對優勢,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三,就是向曹操大力舉薦北方士人。 

 荀彧從袁紹處轉投曹操後,先後舉薦了荀攸、戲志才、郭嘉等人。 

 這些人才全都得到曹操重用,各盡其能,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