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8章 商道祖師爺范蠡

 在中華的歷史中,曾湧現過很多成功的政治家。

 然而,有一個人卻被世人評為最完美、最成功的人物。

 這個人的前半生,曾挽救過一個瀕臨滅亡的國家。

 後半生,三次成為首富。

 在國家危難之時,散盡家財,救濟百姓。

 這個人就是華夏五千年以來僅有的完人,范蠡(li)。

 范蠡是春秋末期越國大夫,是中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經濟學家。

 因范蠡一生艱苦創業,三次成為首富,又能廣散錢財救濟貧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經商思想理論的影響力。

 在范蠡去世後,逐漸被後世尊之為文財神、商道鼻祖,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和畫像。

 范蠡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商思想,和較為完整的經商理論。

 無論是對同代人,還是後代人,都有很大的影響。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

 無論是經商的,還是為官的。

 都能在范蠡的思想中汲取健康的營養,為商為政服務。

 范蠡的經商思想,不僅影響春秋列國,而且一直延續到後世及至今日。

 范蠡對物價漲跌應有一個合理幅度的主張,及由此而提出由國家規定糧食價格的政策,被漢宣帝所仿效採用。

 因為這種由國家調控糧食價格的政策,起到了穩定糧食價格、穩定人心、安定社會的作用。

 哪怕是到了如今,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大潮中。

 許多經商者,不管是國營的,還是私營的,或是別的其它形式的,仍然在效仿范蠡的經商理論。

 范蠡的經濟思想不僅僅影響著當時,同樣深深影響著後世。

 比如為了穩定和鼓勵農業生產,現在國家實行了糧棉油預定價格的政策。

 這無疑是起到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供給,穩定民心、社會的作用。

 在有關副食品供應上,特別是肉類、蛋類等,實行了最高限價的政策。

 這樣既照顧到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又照顧到經營者的利益,促進了生產和經營的共同發展。

 捕捉信息,開發產品,優質服務,無不是為了在商戰中取勝。

 在商品的生產和經營中,提倡名牌戰略。

 目的是在吸引消費者的需求,以質取勝,達到獲利的目標。

 許多商場、賓館、酒樓,打折迎客戶,除了客觀因素外,也是一種薄利多銷的戰略。

 如此種種商業策略,全都是後世從范蠡那裡學來的,可見稱呼范蠡為商道祖師爺一點沒毛病。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楚國宛地三戶邑。”

 “年輕時的范蠡生活清貧,但行為痴狂。”

 “人們都認為范蠡是一個奇人,對事物有獨特的看法。”

 “公元前516年,當時擔任宛地縣令的文種聽說後。”

 “先派下屬去調查,然後又親自駕車前去拜訪范蠡。”

 “范蠡聽說縣令文種要來,向哥哥嫂子借了一身體面的衣服,去接待文種。”

 “范蠡與文種相遇之後,互相都覺得對方是自己的知己。”

 “於是約定一同離開楚國,去越國建功立業。”

 “公元前511年,范蠡和文種一同到達越國,輔佐越王勾踐。”

 “公元前493年,勾踐聽說吳王不分晝夜地訓練軍隊,準備報復越國,於是想要先發制人。”

 “范蠡向勾踐諫言,試圖阻止勾踐起兵伐吳的決定,但沒有奏效。”

 “勾踐帶領軍隊出發後,吳王得到消息,派出精兵迎戰。”

 “吳國大敗越國軍隊,然後將其圍困在會稽。”

 “勾踐兵敗會稽山,開始意識到范蠡、文種等謀臣的重要。”

 “此時范蠡建議越王勾踐及其王妃、親近之臣數百人入吳為奴,換取喘息的機會,不至於滅國,並且自己也主動請求隨勾踐入吳為奴。”

 “同年,勾踐、范蠡君臣均入吳為奴。”

 嬴政:越是迷茫時,越是要沉下心來等待時機,唯有如此,才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范蠡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少年時代的范蠡,命運坎坷,很早便父母雙亡,日子過得極為艱難。

 但好在范蠡聰慧過人,且勤奮好學。

 數年間,便成為一個滿腹經綸的文武全才。

 然而,當時的楚國政治混亂,制度腐敗。

 身處亂世,哪怕范蠡空有一身濟世之才。

 卻也因為無人舉薦,滿腹才華,無處施展。

 最後只落得寄情山水,等待時機。

 直到好友文種的出現,讓范蠡的命運有機會翻盤。

 文種聽說范蠡是一個奇人後,就趕來拜訪范蠡,打算一探究竟。

 文種詢問范蠡,有一隻鳥,想要飛出去,但卻不知往哪飛。

 范蠡明白文種這是要考自己,於是詢問這隻鳥準備飛多遠,百里,千里,還是萬里。

 文種說道百里之地,蛀蟲早被吃光了。

 范蠡立馬明白,直接言明此鳥報負遠大,當在萬里之遙。

 在范蠡的心中早已決定離開楚國,另謀出路。

 之後范蠡取來一張地圖,分析楚,吳,越三國形勢。

 楚越之間是互相扶持的關係,如果扶持越國,便是幫助楚國。

 最後,范蠡和文種兩人決定投靠越國。

 謀生存求發展,唯有理清局勢,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才能找到逆風翻盤的機會,而范蠡無疑就是找到了這樣的機會。

 於是,范蠡和好兄弟文種一起離楚入越,受到越王的重用,從而被任命為大夫。

 但在越王勾踐即位之後,范蠡面臨一場人生危機。

 勾踐因誤信傳言,率先發兵攻吳,結果大敗。

 為了保護越國,范蠡大膽進言,讓勾踐假意投降,等待轉機。

 之後,君臣二人同甘共苦,忍辱負重,終於在三年之後開啟歸國之路。

 經過十多年的時間,越國日益壯大,最終范蠡率兵攻破吳囯。

 “勾踐入吳後,白天做吳王的馬伕,晚上棲身於墳旁石屋。”

 “這些行為損害勾踐國王尊嚴的行為,經常使勾踐思想絕望。”

 “范蠡多方開導,說明古時聖賢王者都會遭遇苦難的境遇,蒙受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