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79章 譭譽參半李斯

“李斯同時開始參與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統一文字、輔助修建離宮別館。”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嬴政四處巡視,平定了四面八方的少數民族叛亂,其中也有李斯的參與。”

“秦朝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李斯認為國家治理應根據現實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方針政策。”

“而不應從古人出發,要求國家需要有統一的思想。”

“於是李斯主張思想上禁止異說,統一思想,建議秦始皇焚書。”

“李斯不僅主張一切以法行事,依法治國,而且認為法治當嚴,主張嚴刑峻法。”

“戰國時期,各國文字不同,同一個字往往有幾種不同的寫法。”

“文字的差異,對於推行中央政府頒佈的政策法令和文化的傳播、經驗的交流都是極大的障礙。”

“於是李斯奉秦始皇的命令,主持統一文字的工作。”

“李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整理出一種筆劃較戰國時期簡便,寫法一致的文字。”

“並自己動手,寫成範本,頒行全國,稱為小篆,廢除了其它異體字。”

嬴政:焚書事件是李斯鼓動朕的,不過好在朕將一些珍貴書籍保存了下來。

自從他統一天下後,淳于越以儒家的立場來看待秦朝的政治,同他的思想和行動是格格不入的。

這令他大為不滿,於是把淳于越交給丞相李斯處理。

李斯不贊同淳于越的看法,向他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覺得李斯的觀點非常合胃口。

由於時代的變化,五帝三代的治國辦法也不同。

三代時期的做法,也並不值得效法。

那時候諸侯並列,互相爭奪,天下統一,情況完全不同,不必效法古代。

現如今的情況和以前完全不同,要是遵循五帝三代的治國辦法,必然會攪亂民心。

對於造謠惑眾,不利於統一天下的言行必須禁止。

否則將會影響政局的穩定,有損於他始皇帝的權威。

李斯把一切都歸罪為讀書的緣故,他覺得有理,這才下令焚書。

凡是秦記以外的史書,不是朝廷所典藏的詩、書、百家語都要燒掉,只准留下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他現如今已經明白先秦許多文獻古籍被燒掉,這對中華文化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不過他倒也沒有焚燬全部的***,將一部分***收藏在稷下學宮。

至於已經焚燬的那一部分先秦古籍,他可以組織人手開展恢復工作。

“嬴政統一六國之後,朝廷中的大臣們對於如何治理這個龐大的帝國存在很大爭執。”

“以丞相為首的多數大臣認為可以實行分封制,授予各地貴族世襲的諸侯名份,讓諸侯王來鎮守疆土。”

“而李斯則認為周實行分封制,後期卻天下大亂。”

“諸侯王之間互相傾軋,不聽號令,最終周王室滅亡,因此分封制不可取。”

“李斯主張在全國實行郡縣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和國家的統一。”

“秦始皇贊同李斯的意見,於是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餘郡。”

“這些郡縣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完全聽命於中央和皇帝。”

“從此,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就在中華歷史上沿襲下來。”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有各自的度量衡制度。”

“秦統一後,不同的制度嚴重阻礙了國家的經濟發展。”

“於是,李斯向始皇帝上書建議統一度量衡。”

“然後李斯便以秦國原有的度量衡為標準,並在商鞅曾頒佈的標準器上再次改進,製成統一後的標準器發佈全國,而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則一律被禁止使用。”

“李斯統一的度量衡長度以寸、尺、丈為單位,採用十進制。”

“體積容量以合、升、鬥、桶為單位,也採用十進制。”

“重量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

“度量衡標準確定之後,李斯又建立了關於度量衡的制度法規,以此在國內推廣度量衡的標準。”

劉邦:郡縣制比之分封制是一個進步,有利於國家的統一。

周統一以後,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後來一個個都疏遠了。

互相視為仇敵,經常發生戰爭,周天子也不能禁止。

取消分封制,實施郡縣制度,天下才得以安寧。

秦始皇認為天下已經統一了,再立許多國,不利於統一,安寧也沒有保障,所以支持李斯的意見。

於是,秦始皇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以下為縣。

這一整套中央集權制度,從根本上剷除了諸侯王國分裂割據的禍根,對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他也正因為認識到了郡縣制度的重要性,建立漢朝後才延續秦始皇的郡縣制。

“戰國時代,各國已經普遍開始使用金屬貨幣。”

“但長期的分裂割據導致各國貨幣的大小、樣式、重量都不相同,單位也存在差異,極大地制約了當時商業的發展和各國間的經濟交流。”

“秦統一後,李斯向秦始皇建議廢除原來六國流通的貨幣,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使用秦貨幣。”

“嬴政接受了李斯的建議,命令以秦幣取代天下之幣,並令李斯全權負責此事。”

“在李斯的主持下,秦帝國發布了一系列的貨幣改革方案,廢除各國曾發行的舊貨幣。”

“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黃金和銅錢兩種貨幣,同時規定貨幣的單位和兌換率。”

“還規定了秦半兩的形制,將貨幣制造權收歸國家,以國家信譽保證貨幣的流通。”

“李斯統一貨幣促進了秦國的經濟交流和商貿發展,同時對後世的影響也十分巨大,此後歷朝歷代的貨幣制度都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

“春秋戰國時期,各地馬車的大小不一,車道也寬窄不同,沒有明確標準。”

“秦統一後,李斯向始皇帝建議。”

“全國上下,車輛要有相同的寬度,對應的還要修建相同寬度的道路。”

“統一了標準,才會使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之後嬴政便將此事交給李斯去全權辦理。”

“李斯將車輛的輪距一律改為六尺,這便是車同軌。”

“除此之外拆除了阻礙交通的關塞、堡壘的同時,還修築了以都城咸陽為中心的馳道。”

“以及由咸陽向北延伸,全長約九百千米的直道,以此來防禦北方匈奴的侵擾。”

“這些馳道、直道縱橫交錯,形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

劉徹:李斯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踐著法家的思想。

李斯重新受到秦始皇嬴政的重用後,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嬴政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

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繼續輔佐秦始皇。

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李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李斯建議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